王維的詩可以救命?其實救命的不是詩,而是這個!

王維的詩可以救命?其實救命的不是詩,而是這個!

婉如清揚

大唐曾經無比強盛,至今令人懷念。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國力的強盛,另一方面,是文化遺產,尤其是詩歌之美,讓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作為山水詩的代表人物,王維詩作多多,堪稱精品的不少。

他的詩有不少是被選入了教材,做為中國人,想必一首沒聽過的,應該不會多。但對於王維來說,絕大部分詩歌,不過只是詩,抒發抒發感情,表達表達想法,如此而已。而有一首《菩提寺禁裴迪》,卻是他的救命詩。

詩內容如下:

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葉落空宮裡,凝碧池頭奏管絃。

據說這首詩,看得是觀眾傷心落淚。原來這首詩,藏著一個真實的故事。

唐玄宗出逃,跟著皇帝逃跑的官員,可沒幾個。王維跑得慢,就被安祿山給抓住了,他的詩名遍天下,安祿山深知朝廷官員們的底,所以把王維被當作典型給抓住了。安祿山給他官做,準備把他供起來。

皇帝一走,他王維就敢當偽官?還要不要命了?王維當然不傻,他吞藥,稱病,但人家安祿山不給機會,這不,官還是給他當了。叛軍的慶功會上,唐宮樂人表演,樂工雷海青罷演,被叛軍肢解。王維聽說後,嚇得半死,好友裴迪來訪,他寫下了這首詩——表達自己的傷心無奈與絕望。

王維的官做得怎麼樣呢?自然是不太好的。他雖然沒有杜甫那樣的偉大情懷,但對於從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他來說,給安祿山的小朝廷當官,實在無異於自斷生路。為此,據說他不惜自殘,變成了個啞巴子官。

其實權勢威逼之下,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凜然不屈?

只是,他有他的苦衷,唐肅宗也有唐肅宗的煩惱。自己得位雖然不算很不合法,但是剛平定叛亂,天下重新姓李,怎麼對待那些做了偽官的人?追隨肅宗的人,自然是論功行賞,可是,那些在安祿山手下當過偽官的人,哪怕是被迫,也是貪生怕死,一定得治罪。但是,治哪些人,怎麼治,是門學問。後來,有智囊出計,那些個做了偽官的人,全部治罪,為了公平起見,分為六等,按情節輕重。

王維的詩可以救命?其實救命的不是詩,而是這個!

(網絡圖)

這次,王維被定為三等。三等也不小,也是要人頭落地的。王維的弟弟王縉正做刑部侍郎,請求為哥哥贖罪,為表示誠意,他表示自己的官也不用再做了,只希望能夠保住一條命。他說自已的哥哥如何如何不願意,為了增加可信度,他還把《菩提寺禁裴迪》給拿了出來,求肅宗看在王維一片忠心的情況,手下留點情。

安史之戰一爆發,玄宗就帶著心愛的女人和楊國忠等人離開了繁盛的長安,逃奔向四川。對於唐肅宗來說,這點子,出得太差了。戰亂初起,如果玄宗能坐鎮長安,稍等那麼一段時間瞭解情況,而不是急轟轟地就逃跑,大唐哪會那麼亂?禍兮福所倚,唐肅宗雖然覺得這點子不錯,但正因為唐玄宗使用了這麼糟糕的計謀,他得以提前上位,要不然,以玄宗的身體,可得再坐皇位好多年。

只是,上位的感覺雖然好,但沒有大軍,面對洶湧而來的叛軍,面對破敗的天下,他心情真是好不到哪去。所以,當他看到這首詩時,他也想起了自己的傷心事。

但看過後,也大感疑惑:詩是好詩,不過,是怎麼帶出來的呢?肅宗派人傳裴迪。裴迪真是個好哥們,他一看情形就明白了,繪聲繪色地說自己去看王維,當時王維很慘,但是就是那麼可憐的啞巴(裝的)王維,還是親口吟誦了這首詩,這事絕對是真的。

王縉自免官職,裴迪作證,肅宗也找到了臺階。之後,免去王維罪責,由戰前的監察御史降為太子中允,以儆效尤,以示天恩。

後人於是傳誦這是一首救命詩。

其實救命的不是詩,是當時的形勢。天下做了安祿山小朝廷的偽官的,不知有多少。真要一個個殺,朝廷裡的官,估計也殺得差不多了,根本不差王維一個。而王維才氣名聞天下,是士林們的風向標。肅宗對他的寬恕,安定了天下人心。

王縉在安史之亂爆發時,擔任太原少尹,助李光弼守太原,很有謀力,擔任過眾多的軍事要職,後來,還兩次出任宰相。一句話,王縉平定叛亂有大功,別說放過根本沒做什麼實事的王維,就是更高的封賞也應該給。但他放棄了,這種態度,讓肅宗很安慰,也很放心。所以,官職什麼的,繼續做,在百官面前表個態就行了。

王縉的求情很重要,裴迪的證詞也很重要,只是,最重要的,其實是肅宗根本沒有想殺王維的心,否則,詩再好,故事再動情,再多幾排的裴迪也沒有用。君要臣死,臣如何保得不死?(婉如清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