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諸葛亮是罪人,對此你怎麼看?

怒放的生命128229370

諸葛亮的聰明,毋庸置疑。“政治家”、“治國能臣”也當得起!甚至說他是“發明家”,也是實至名歸的。但說他是“賢相”、“軍事家”、“忠臣”,那就未必了!話說得好聽(後人偽造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一定是真的,言行不一的人比比皆是。就從蜀漢不設立史官,諸葛亮的真實心態就值得懷疑!看蜀漢的內外大權,都掌握在諸葛亮手裡。劉禪的前後左右、朝廷內外,掌管實權的人,全是諸葛亮的心腹、相府屬吏。這是什麼意思?而他所用的這些親信中,大部分都是被劉備貶斥的,看不起的。例如馬謖、蔣琬、楊儀等。而劉備所用的人,幾乎都被邊緣化了,最後死的死,貶的貶、壓制的壓制,幾乎都動彈不得。《三國志》中的“蜀書”的真實性,是絕對值得懷疑的!因為,陳壽所聽到的,都是一些蜀漢朝廷的定論。而這些的定論,都是出自諸葛亮、以及他的親信“相府屬吏”之手、之口!從劉備死開始,蜀漢的朝中、軍中大權一直就掌握在諸葛亮本人、及他的“相府屬吏”楊儀、蔣琬、費褘、諸葛弟子姜維、兒子諸葛瞻的手中。朝廷要議定什麼事,主管人都是這些人,最後決定權也在這些人手上。這能體現公正,真實麼?“蜀書”記述的內容,還靠得住嗎?

看看《三國演義》是怎樣隱晦的敘述蜀漢真正的權利是在誰手上的;“維叩頭奏曰:“陛下今日不殺黃皓,禍不遠也。”後主曰:“愛之慾其生,惡之慾其死。卿何不容一宦官耶?”令近侍於湖山之側,喚出黃皓至亭下,命拜姜維伏罪。皓哭拜維曰:“某早晚趨侍聖上而已,並不干與國政。將軍休聽外人之言,欲殺某也。某命繫於將軍,惟將軍憐之!”言罷,叩頭流涕。維忿忿而出,”看見沒?王皓的“某命繫於將軍”已經說的非常清楚了。而姜維的“維忿忿而出”,根本就沒有把劉禪放在眼裡。劉禪即使是個昏君,如果他有權,黃皓該不該死,應該是他劉禪說了算,關你姜維什麼事?如果不是有恃無恐,姜維為什麼敢這樣對待劉禪?而劉禪卻僅是可憐兮兮的為黃皓向姜維說好話討饒。都說黃皓“專權”,卻十分害怕姜維,為什麼?就是因為他知道;後主其實保護不了他,他的死活是操縱在姜維及朝中大臣手中的。這裡羅貫中已經在隱晦的告訴讀者,劉禪只是個玩偶,早就被架空了!是誰架空他,不是一目瞭然麼?

終諸葛亮一生,也沒有獲得“假節鉞”的榮寵,為什麼?因為“假節鉞”不是自己能要的,是要靠皇帝封的。劉禪不願意封,他也不好太露骨自己封吧?關羽是“假節鉞”的,就是說,劉備賦予了關羽有“殺伐專斷”之權。所以,發動襄樊戰役他是有權的。這樣尚且被諸多亮粉詬病;說關羽“擅自發動戰爭”。而諸葛亮僅是“假節”,沒有“殺伐專斷之權”。但他屢次北伐,卻沒人詬病他。諸葛五次北伐,只有第一次給了後主一個“出師表”,第二個是後人為了美化、粉飾他,而替他偽造的。這不是後世亮粉的偏心,又是什麼?真是個笑話!

諸葛亮只是劉備“治國”的託孤人,軍事託孤人是李嚴。但劉備一死,諸葛亮就開始打壓李嚴,不許他“開府議事”。試問;一個管國家內外軍事的人,卻不許成立自己的“參謀部”、沒有自己軍事研究的核心班子,這個軍事怎麼管?就是說,劉備一死,軍權立馬就被諸葛亮搶奪了。從此李嚴成了邊沿人、成了諸葛亮手下的一員普通將領。這足以證明,諸葛亮根本沒把劉備當成他的“君”,更沒把他放在眼裡!劉備其實已經看透了諸葛亮的為人,所以要他自己“當皇帝”。這裡其實是在警告諸葛亮而已。但劉備也知道,他一死,已經沒人能鉗制諸葛了。但也沒有辦法了!這也是他為什麼被諸葛亮攛掇賜死劉封后,又感到後悔而痛哭的原因!

劉封是怎麼死的?據《三國志-劉封傳》所述;“封年二十餘,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溯流西上,所在戰克。”除此之外,還和孟達一起,奪取了戰略要地上庸三城。能力極其強悍!被封為“副軍將軍”,這是劉備自創的軍銜,意思就是蜀漢軍的副統帥。軍銜遠高於諸葛亮,至少不低於關羽等前後左右四將軍。高於魏延、趙雲甚多!不派援軍支援關羽,固然是劉封不識大體,欺負孟達更是沒有大將風度。但他並沒有可殺之罪!關羽要求劉封增援,是因為關羽感到兵力不足,所以樊城遲遲沒能打下來。並不是敗退在麥城後,再要求劉封發救兵救自己。這個區別是極大的!所以,關羽之死,劉封沒有責任。因為麥城距離上庸很遠,關羽被困後也並沒有向上庸請救兵。是《三國演義》誤導了讀者,張冠李戴的把關羽請求增援打樊城,改成了關羽困在麥城請求劉封相救。所以,在關羽的問題上,劉封只是有錯,沒有罪!再看看《三國志》的記述;“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劉封之死,是因為諸葛亮擔心“易世之後終難制御”。事實上他並不是害怕劉禪對他“終難制御”,因為他根本沒打算在劉備死後,讓劉禪有什麼權利。他是害怕他自己對劉封“終難制御”。因為,劉封也是看不起諸葛亮的人之一。這裡也可以看出,劉封之死,重點並不是“不救”關羽,而是諸葛亮怕以後劉封不服他管!

至於諸葛亮的任人唯親、順我者用、逆我者壓或棄的例子比比皆是;除了上述的李嚴、劉封之外,魏延、吳懿、廖化、陳到等劉備的舊將,沒有一個能成諸葛亮圈子裡的人,沒有一個人是政治、軍事的核心!而他所有的親信、核心,不是劉備貶謫的,就是劉備看不起的。劉備出征,之所以從不帶諸葛亮,臨終軍事委託李嚴。就是因為劉備並不認為諸葛亮在軍事上有什麼能力。而劉備一死,諸葛亮越界抓權,又大權獨攬,任人唯親、貶斥人才,壓制舊僚,種種所為,至少比王莽當時做的更露骨,也不會比曹操好多少!

所以,至少,他對劉備而言、對蜀漢百姓而言,對劉禪而言,他是有罪的!這也是為什麼他死後,劉禪嚴禁朝中官吏去祭奠他的原因。


傲視蒼穹39

千古名相諸葛亮,是我國漢末三國時代偉大的戰略家、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發明家、散文家、書法家、畫家、音樂家。其千古名策《隆中對》是影響數十年天下局勢的恢宏戰略鉅作,受到後世軍事家的普遍敬仰與推崇,被認為是“伐謀”典範。

諸葛亮身兼法家、儒家兩家之長,人品高潔,心懷天下。主張“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在漢末亂世以“統一天下、還於舊都、中興漢室”為己任,其以法治國,精於治國,善待黎民百姓,努力做到公平正義。諸葛亮不僅精於內政管理,還善於謀劃方略、統兵作戰。

諸葛亮興修水利,勸民農桑,大力發展經濟效益非常高的蜀錦與鹽鐵業。其治理下的蜀漢,政治清明,執法公平,經濟快速發展,民風肅然,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充分發揮了老百姓的工作能力。

由於曹操兇殘奸詐,多次屠城屠俘,屠滅無數家族,殺害大批名士,對待漢獻帝飛揚跋扈,名為漢相實為漢賊。其中徐州兩次大屠殺,不分男女老幼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因此曹魏政權一開始就具有原罪,缺乏合法性。後來曹丕通過漢獻帝所謂的“禪讓”而登基稱帝,企圖對其政權進行洗白與合法化。如此一個殘暴而非法的政權,諸葛亮自然要興兵討伐。

正是在蜀漢的不斷北伐下,促成了曹魏內變發生。司馬懿於公元249年發動高平陵事變後,曹魏政權已經名存實亡,成為了魏蜀吳當中實質上最先滅亡的政權。

諸葛亮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誠與智慧的象徵,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輝映天下,彪炳千秋,對中國傳統文化、對中國民族精神與民族性格的形成影響深遠,是中國無數文臣武將以及芸芸眾生心目中的楷模,是寶貴的民族財富,是民族魂!

千百年來,諸葛亮都是中華民族忠誠與智慧的象徵,其崇高品德與敬業精神,影響著我們中國人一代又一代!






紅色星河

這就好比孔子是罪人,因為他使中國二千年封建制度一直存在一樣愚蠢!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181一234)東漢琅邪郡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謀略家。

少時父亡,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叔父死後定居襄陽,隱居隆中,躬耕田野,博覽群書,以待時勢。

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求諸葛亮出山相助,時年26歲的諸葛亮目光深遠,為劉備分析當時時勢,佔據荊襄,西取西川,南撫諸戎,東和孫權,北據曹操,一旦時機成熟,由荊襄和長江兩路圖取中原,最後統一全國。一番話使劉備茅塞頓開,劉備拜諸葛亮為軍師,與孫權聯手,在赤壁大敗曹操,後乘勢西進,奪取西川,此時蜀勢大張,引起孫權嫉恨,用奸計斬殺關羽,使劉備失一膊膀,劉備以小義棄大義,準備起兵伐吳,諸葛亮苦勸不果,大兵未起之時又失張飛,劉備憤怒之下,舉兵七十萬連綿數百里夾江而下,欲圖孫權,由諸葛亮監國扶佐太子劉禪,在夷陵被東吳陸遜大敗,在白帝城劉備羞愧成病,臨終之時託孤於諸葛亮,以六十三歲駕鶴西去,給諸葛亮留下一個爛攤子,其時北有曹魏虎視瞻瞻,東有孫權乘勢而進,南有諸郡叛亂,內有舉國驚疑,一日數驚當是實情。其實情是蜀吳之戰,蜀軍失之七八,大將葬身水火,可用之兵只有趙雲,黃忠,魏延數十人,後來有人嘲笑諸葛亮說,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這與夷陵之戰失敗損失精銳有很大關係,諸葛亮受命於危難之時,這在《出師表》中他有綜述,當是時,諸葛亮用天才般的治理國家手段,非常之時用非常之人,北用大將守住關隘,西讓馬超安撫諸戎,南用疑兵之法使諸越不敢北顧,東用鄧芝為說客,和解孫權,內有起用顧命大臣穩定內部,很快穩定了大局。之後諸葛亮整頓內部平定叛亂,親率大軍南征釆用攻心為上之策收服了孟獲等諸越,使之內附永不叛亂,這在中外史上可是獨樹一幟的大了筆,內外穩定後,發展經濟,建立制度,以法治理國家,很快經濟得以復甦,蜀國一派欣欣向榮局面,這時有兩種選擇,一條正是提問者認為諸葛亮所說,投降或者閉關自守,以保全百姓求取自已功名。一條是繼承劉備遺志,立以北伐,以彰其勢,以攻為守,穩中求世之策。

閉關自守是守不住的,劉璋就是前車之鑑。投降?幾乎不可能,我們常說從一而衷,施恩不圖報,投降只能是死路一條,況且中國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境界沒有現在那麼高講求的是三綱五常,沒有了這個就沒有了立身之本。因此投降之路走不通,諸葛亮以恢復漢朝為目標,進行了貫穿後半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六出祁山北伐之路,最終壯志末酬病死在五丈原軍營中,踐行了自己的諾言。終年54歲。他臨終對劉禪循循教導讓他近賢臣遠小人,勤於國事,又對自己後事得以安排,他貴為宰相,卻一生清廉,最後他說,家有薄田,桑八百株,僅此而已,讀後令人心酸不已。

對於提題者所說,諸葛亮其實早已在他的奏書中有了回答,大國以守為進,小國以攻為守才能保住國家,這是其一。竭忠報效,以踐諾言,忠心報國這是二。軍民一家,全民皆兵內外敵人不敢窺視以保全國家不受侵犯,以兵為民,以民為兵,全民皆兵,則國雖小,而敵不敢犯這是三。如果投降就真的是民族的罪人了,我們不能用今天的眼光著古代,更不能用錯誤的三觀評價歷史英雄人物,所以諸葛亮非是民族罪人,而是民族英雄,是他的精忠報國,清正廉潔,自律,扶弱抑強,敢於鬥爭,精神永標清史!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保全了蜀國幾十年和平己是奇蹟了。


狼煙一九三一

稱諸葛亮是罪人,這話不知從何談起。從劉關張三顧茅廬說,諸葛亮積極推行孫劉聯合,實施草船借箭、群英會姜幹中計、借東風,火燒赤壁,打贏了赤壁之戰,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從挽救火燒連營七百里的失敗說,諸葛亮制定並實行北伐戰略,以攻代守,六出歧山、八次伐魏的北伐牽著曹魏軍隊的鼻子走,保證了蜀漢政權二、三十年的存在。從阻撓中國實體社會的統一講(見問題作者提示語),中國社會真正意義的統一是秦始皇橫掃六國,形成了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實體。三國後中國進入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時期,混亂了數百年,遠不如三國時期政局穩定,不過是大統一基礎上的小亂,出題人不知在追求哪種狀態的統一。諸葛亮是人不是神,在指揮戰鬥中犯過這樣的錯誤,但遠稱不上罪人。某些些人慾加之罪,苦於無詞,就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地進行攻擊,無知處於什麼樣的心理?

咸陽人


鄭秦雲

諸葛亮的確是個罪人,是蜀國的罪人,明知蜀國地小人少,地處西南貧脊之地,卻五次伐魏,勞財傷命,人民生靈塗炭,次次以失敗回老家而終,在他與姜維的折騰下,國力越走越衰,蜀國最終亡國,不得不說,諸葛亮有罪於蜀國。但總的來講,卻有功於中國,因為他對蜀國的瞎折騰,使蜀國國力日漸衰敗,有利於西晉統一三國,統一後免除了戰爭與人民的傷亡,結束了數十年的戰火,這是對諸葛亮的最好評論了。一些人不瞭解歷史真相,總認為諸葛亮是個足智多謀,雄才偉略的大忠臣,諸葛亮不過是被神化與炒作擺了,根本就不是什麼神機妙算之人,這種情況,是中國的造神運動導致的,很多人都被誤導了,產生了錯覺。今天,假如我的結論是錯誤的,我便不叫創維,正如佛祖對悟空所講,我若是說了荒話,我便不叫佛!



用戶創維

不是,說他有罪只不過就是他連續的六出祁山用兵,使得原本就國小民弱的蜀國更加的貧窮蜀國的百姓常年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他那也是為了遵守昭烈皇帝劉備的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的目標!而且他的六出祁山也只不過就是為了改變戰略,改守為攻,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蜀國不被魏國滅國!諸葛亮無論是做人、做事、治國、用兵堪稱是“千古丞相第一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千百年來人文世子堅守的操行。


鬧市俠隱

不是,孔明窮兵黷武,極有可能加速了蜀漢滅亡,但就算孔明不窮兵黷武,蜀漢就不會滅亡了嗎?戰爭時代,各為其主,將軍百戰身先死,只為安邦救黎明,沒有誰對誰錯,有的只是豪情壯志,歷代將軍,開疆拓土,報國安邦,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是罪人嗎?


龍11914785

諸葛亮是蜀漢的託孤重臣,為相數十年,精勵圖治,蜀漢朝野平穩,雖然連年北伐,耗資巨大,但對偏安一隅的蜀漢,也.是唯一自保自存的出路。正如司馬徵所言:雖得其主,不得其時。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片赤誠之心讓後人敬仰。




手機用戶52347605903

嚴格地說,每個人都是罪人,那就是原罪。沒有立場的人,是世上不存在的。與自己無關的的事情不去關心,也是罪人。諸葛亮留給後人的,是他的忠誠和睿智,一代大儒的風雅。他的罪是對曹魏。反過來,別的陣營裡的人,對巴蜀也是罪人。世間就是不停的充滿矛盾,社會的進步就是不斷解決矛盾。


仁者4286297

這是個愚蠢的問題,按你說的意思曹操,孫權,就不是罪人嗎。曹操要統一,諸葛亮就是罪人?那麼諸葛亮要統一那誰是罪人??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不想多舉,也不想多說,大家都明白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