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内向没毛病,逼孩子活泼才是病

孩子内向没毛病,逼孩子活泼才是病

昨天,有位妈妈给我们留言:

我们家孩子太“内向”,有想法,但不敢表达出来,见到小区里的人,都会躲到家长身后,用奶奶的话就是“八竿子打不出来个屁”,这以后上了社会该怎么办啊;在学校,老师反映从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平时沉默寡言,不主动与他人交往,总是孤单一个人坐着。看到她这样内向我十分着急,明明老师,我怎么样做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开朗外向一点?

对于这个问题,我非常能理解这位家长的心情,因为,关于孩子的性格,家长们大多希望自己孩子是外向的,觉得这样的孩子到了哪里都大方得体,见到陌生人也不会羞怯。

而内向往往和胆小、孤僻、人际交往能力差划上等号,如果孩子刚好是内向,家长会非常着急,并且找寻一切方法去改变。

其实,对于这个话题,很多家长都走进了一个误区,这也是我今天给大家分享这篇文章的目的。

我认为,内向没什么不好,内向的孩子一样优秀。

内向只是性格的一种,它和外向一样,各有优缺点。

01

内向是孩子的性格

不是孩子的缺陷

杰罗姆·卡根在《盖伦的预言》一书中说道:

“婴儿的性情天生就具备基础特质,比如有些孩子天生就不能随心所欲的放松自己,不能随意的开怀大笑。

还有些婴儿脾气更坏,更敏感,更难应付,当然也有些婴儿性格温和。”

为此卡根测试了462位婴儿,并进行了长达十几年的追踪研究。

测试很简单:婴儿单独坐在椅子上,他们会听点儿新声音,闻点儿新味道比如酒精味,还有几个从没见过的新奇玩具,在他们眼前晃啊晃…

有的宝宝表现平静放松,甚至对新事物产生兴趣,有的宝宝则手脚蜷缩,极度不安进而大哭了起来。

卡根在视频里说道:

“令我们惊讶和满意的是,我们能够在小孩四个月大的时候透过一个非常简单的行为,预测出这两种气质,他将来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

在四个月时表现出手脚蜷缩、极度不安甚至大哭的小朋友之后可能会变得十分安静,通常一到两岁时就会倾向于腼腆和内向,即使在他们长大到18岁,他们的性格还是内向的。

这是与生俱来的神经化学特质使得小孩子有那样的表现。”

婴儿天生就有自己独特的秉性,这些秉性会影响到她们未来的性格。

他或许内向或许外向,虽然后天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正如苏珊·凯恩所说:

“后来努力可以带我们走得更远,却无法超越基因所划定的框架。”

我们可以发现,内向是与生俱来的个性特征,内向和外向并没有好坏之分,就好像人天生就有男女之别一样,无需刻意改变。

孩子内向没毛病,逼孩子活泼才是病

02

内向的孩子

别浪费天赋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容格认为,人可以从不同的事物中汲取能量,外向的人可以从和他人的相处中得到能量,而内向的人可以从独立的思考中得到能量。

这就注定了内向的人有自己的性格优势,会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创造力也会更强。

美国有一项历时30多年,针对社会精英的研究。

他们发现,内向型性格的英才是外向型性格英才的3倍;IQ越高的人,内向型的倾向就越强烈。

而且,他们在创作,艺术,科研等领域有着外向者无法比拟的天赋。

“宁静生活的单调与孤寂能启发创意的思维”。

爱因斯坦一生都在践行他所说的话。

他作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毫无疑问,爱因斯坦是继牛顿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今天,所有的人都在赞颂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伟大和神奇。

但这位被奉为天才的人,是一个孤独者。

爱因斯坦很晚才学会说话,一直到7岁时他依然是个沉默寡言,不太愿意说话的孩子。

《爱因斯坦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他内心沉静,绝不墨守成规,思考不受外界影响,想象力的驱策使他能够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他是个怪人,一个可敬的叛逆者”

多年以后,当人们问他为何能在1905年提出那么多改变人类认识世界的理论,他谦虚地回答道:

“并不是我很聪明,我只是和问题相处得比较久一点而已。”

孤独和安静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内向者会关注内在、反躬自省、把内在的敏感磨砺成对世界的洞察力。

  • 如果没有内向的人,这个世界就不会有进化论、古典哲学、万有引力、相对论;

  • 就不会有哈利波特、指环王和史努比;

  • 就不会有《我有一个梦想》的经典演讲和《向日葵》、《格尔尼卡》的传奇。

内向从来不是劣势,它是一个礼物。

孩子内向没毛病,逼孩子活泼才是病

03

孩子,你可以成为你自己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个作者的自白:

我儿时是一个特别内向的孩子,喜欢自己安静的搭积木、看书,甚至就安静的坐着也能坐很久。

不喜欢家里来客人,也不喜欢走亲访友,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只有一到两个知心朋友,极少参加多人的聚会和活动。

我的父母一方面觉得我是一个特别“省事儿”的孩子,基本不用怎么管,肯定不会乱跑,也不会被陌生人拐走。

但一方面又觉得我特别“没出息”。

有一次为了让我去跟其他小朋友玩,甚至把我的书拿走,强推出门,跟我说;

“不要天天在家里窝着,以后出去连个交往都不会,一群孩子在那边玩“老鹰捉小鸡”呢,你快去快去……”

还有一段时间,不知道父亲从哪里听说了一个锻炼孩子外向的办法,大学的时候经常带我去各种饭局,然后逼我说敬酒词。

结果通常是我点头笑笑,然后一声不吭。

这么多年,一直试图改变我的父母始终没有成功。

我依然内向,喜欢独处,却也并没有出现父母所忧虑的“受到排挤”,“找不到结婚对象”,“无法在社会上生存”这些情况。

如果你的孩子,他喜欢独处,别担心,专注力和观察力往往在独处中形成。

如果你的孩子,他还不擅长社交,别强迫,让他慢慢来,他有自己的节奏。

面对内向的孩子,焦虑和担心是最不需要的两种情绪。

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

  • 不要试图改变孩子的性格,强迫孩子与他人交流。

曾经看到一位家长为了让孩子变得外向,规定孩子每天必须主动和20位陌生人打招呼,不完成不准回家,每天带她去游乐园,强硬地推进人群中。

孩子变得越来越恐惧,甚至更排斥和人交流了,过多的交际只会损耗内向型孩子的精力,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 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害羞”、“你真没用”甚至“不懂礼貌”的标签。

如果一个内向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使父母感到忧虑和担心,或者被父母有意无意地纠正。

那么他就会对自己的性格自卑,不仅不会寻找自己这种性格的优势,反而还会因为让父母失望,痛恨自己为何是这样的人。

这种自卑会给他内心造成很多冲突甚至引发心理障碍。

  • 对孩子内向的性格给予足够的肯定和支持。

如果他喜欢独处、喜欢爱书、喜欢自己一个人玩,那就顺应他、尊重他、接纳他这种行为。

给予他足够的时间去观察这个社会,去积累更多的能量,他会长成属于自己最好的样子。

▌家有内向型的孩子,应该怎么去培养?

1、接纳孩子,倾听孩子,理解孩子。

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内向并非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更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内向的孩子更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与他人的交流不会太多。所以,家长要仔细倾听孩子讲话,理解他,回应他。谈心是一种特别棒的方法,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心里话,孩子也会将自己的心里话分享给你。

2、不给孩子贴“害羞标签”

家长们必须清楚,“害羞”是一个有点贬义的词语,孩子听多了,会为自己的特质自卑,他将很难再发现这种特质的优势在哪里。

这个问题,家长最容易犯错了,时不时的给自己的孩子贴个标签,还会在当着外人的面,说自己孩子内向,没出息。

3、给孩子时间,慢慢来

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慢热型的,如果要把孩子介绍给别人,或者要让孩子适应一个新环境,可以提前告诉孩子,让孩子慢慢接受环境和别人,家长不要着急。

4、帮助孩子培养兴趣爱好

不管是什么性格,兴趣相投总能有说不完的话,生活也就变得更多丰富多彩,孩子的幸福感会大大提升。琴棋书画都可以,陪孩子一起养成。

5、也不要忘记告诉孩子的老师,他是一个内向型的孩子

当老师知道孩子是这样的性格类型,老师就会呵护好孩子的性格发展(希望这样懂孩子心理,并能努力呵护孩子性格发展的老师多一些)

6、如果你的孩子朋友少,也不必担心。

因为内向的人需要的是深入、稳定的关系,他们的朋友圈不大却稳定。

内向从来不是劣势,它是一个礼物。

孩子内向没毛病,逼孩子活泼才是病孩子内向没毛病,逼孩子活泼才是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