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每年清明,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里总是钟鼓齐鸣,香烟缭绕。来自省内外、海内外的人们在这里面对寻根祭祖园内这座石经幢(塔),三叩九拜。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石经幢、亦称经塔,民间也叫感恩塔。据记载:南宋(金)承安五年(公元1200年),广济寺院主持惠琏等僧人为报答先大师文悟僧录(广公)和尚深恩始建的。石经幢雕刻艺术之精美堪为金代艺术极品。除了其雕刻艺术价值,人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塔形体上雕刻着佛教故事和经文,因为它记述着当初人们修建这座塔的原因——广济寺院众僧感恩,为纪念先辈文悟大师而修建的。上面刊载着先辈文悟恩师的功绩和德行。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原来,金代时洪洞县城北五里处官庄村有一涧河。据《洪洞县水利志》记载: “广胜河,又名南大涧,下游称漠河。”起源于霍山山根,终汇入汾河。涧河霍泉水漫流,一到夏秋季节,河水暴涨,不能渡河,人们归心似箭,但只能隔河相望,干着急没办法。一日,官庄村的父老乡亲到二里以外的广济寺烧香拜佛,请求菩萨保佑,得知此事的文悟大师(广公和尚),随后就马上到官庄村村商议修桥的事。而且亲自牵头组织亲自率领众徒弟们四处化缘,筹得木材、青石和钱,人们一呼百应,广泛支持。过了没多久,在文悟大师的亲自指挥下一座木石相结合的大桥随即告成。文悟大师又在桥头两边修建房屋,创建了道院,以聚众僧,专门守护维修桥。同时为让过往车辆行人提供歇脚。从此,桥上南来北往,轮蹄之声昼夜不绝,为使大师的恩惠永远,人们把此桥称之为惠远桥。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石经幢(塔)原是建在广济寺门外的。说到石经幢(塔)就不得不说广济寺。广济寺是什么地方?据《洪洞县志》记载:洪洞县城北二里许贾村,有一座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始建的广济寺。该寺,建筑格局,错落有致,东西殿宇对称雄峙,重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矗立在寺院的中轴线上…到了宋代佛教兴盛。广济寺院逐渐发展扩大,增建天王殿、三圣殿、伽蓝殿、藏经楼、钟鼓楼等。广济寺香火旺盛,僧众济济。而文悟大师(广公和尚)就是该寺的主持,试想,有了这样乐善好施,为当地百姓做好事实事的优秀主持,人们能不慕名而来?人因寺而红,寺因人而热,所以广济寺的红火自在情理之中了。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石经幢无疑是一部难得的历史教科书,它向人们讲述着大槐树故事的前世今生。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石经幢是为纪念文悟大师而建,那么,广济寺和大槐树又是何关系?原来广济寺旁有一株汉代栽植的槐树,到明代已长得“盘日拿云,树身数围,浓荫可蔽数亩”,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晴日里,阳光透过它的树冠辉映着广济寺,映照着石经幢,映照着寺庙红墙的绚烂……。成为县城洪洞著名一景,吸引着四面八方的香客和游人。。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据《洪洞县志》记载: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汾水暴涨,浪高数丈,冲垮堤坝,岸湮寺塌,踪迹全无。一场洪水将唐代始建的广济寺毁于一旦,洪水退后广济寺院僧人把唯一遗物“石经幢”移放在原址上,存留至今。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再说说大槐树。早在元朝末年,战乱、水涝、旱灾、蝗虫、疫病频发,中原大地,人口骤减。而当时的山西是蒙古贵族名将察汉铃木耳(王保保)之根据地(北至石灵关,南至黄河北岸),山西表里河山之险,没有战乱,风调雨顺,又加上王保保统治严密,组织管理有方,社会比较安定。山西民生富裕,死亡减员较少,而流入难民很多,时间一长,山西人满为患。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从洪武初年(公元1368年)到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在三朝五十年间,先后十八次由官办把山西上百万人口迁移到京、冀、鲁、豫、皖、苏、鄂、秦等十八个省市,涉及五百多个县和包括汉、蒙、回三大民族的八百多个姓氏。明朝迁民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举世少有!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当时,明朝官方在洪洞县城北二华里的广济寺设局驻员,在大槐树下编排移民队伍,发放凭照川资。这株大槐树位于古驿道旁,是从汉代就生长起来的,当时这株槐树已长得“树身数围,盘日拿云,浓荫可蔽数亩”;汾河上数不清的老鹳在这株大槐树上盘旋筑巢。大槐树成了成千上万移民们的明显的集散地。行将离开故土起程远迁的人们临行时,走出老远还频频回望,直到大槐树上的老鹳在泪眼中消失!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如今,公元1651年的那场洪水,淹没了那棵汉植明代移民的大槐树。时至今日,那株古老的大槐树虽然不复存在,但从其深植于厚土泥中的老根上又蘖生出了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的槐树。洪洞县已把明朝移民处开辟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新建了寻根门,根影壁、连水桥、献殿、戏台、祭祖堂、槐树邨。在广济寺遗址上复建了广济寺的原貌。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大槐树护佑着洪洞人。辛亥革命时。赵城人张煌刺杀山西巡抚陆钟琦。不久,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便派爪牙卢永祥率部报复。卢永祥率军从太原顺古道南下平阳,所到之处肆意劫掠,杀戮。与洪洞毗邻的赵城县,被抢掠的“仓无剩米,城无市,箱笥无遗缕,盘盖无完缶,邻无炊烟,鸡犬无声……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何红育摄影)

卢永祥部到了洪洞,仍纵容士兵们照旧抢掠。可他的士兵们来到了洪洞“古大槐树处”,却不约而同的下马毕恭毕敬跪拜。望树息兵,这是何意?原来卢永祥部下士兵多为河北、山东、河南人,他们都是大槐树迁民后裔,前辈们讲的故事仍言犹在耳。现回到洪洞老家,哪里有自家人抢自家人的道理?有的士兵还将沿途所掠之物供奉于大槐树下,以示谢罪。事后人们都说,洪洞人沾了大槐树的光,因此躲过了这一劫。此事后,知恩图报的洪洞人景大启、刘子林、贺柏寿等先辈,他们四处奔走,募款修建大槐树。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他们在“古大槐树”遗址上,修建了木牌坊,“古大槐树处”碑亭,建了茶室纪念。木牌坊阳阴额题 “誉延嘉树,荫庇群生”八个大字以示后人,永志不忘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李红久摄影)

誉延嘉树,荫庇群生,说得好!1946年8月4日,陈赓将军率领解放军包围了洪洞和赵城县城,在发起总攻时,陈赓将军在三条沟指挥所对攻打洪洞县城的李成芳旅长下达死命令,一定要保护好县城的“古大槐树处和明代监狱”两处名胜古迹;并严格要求部队攻城时尽可能不用大炮和炸药。攻下洪洞县城后,陈赓将军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战后完好无损的“古大槐树处”和“明代监狱”古迹。并对身边的人说,大槐树是根,大槐树是家,大槐树是迁民的祖宗。所以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不然我们就对不起先祖了。这一纪念建筑物,已成为大槐树迁民后裔回乡寻根祭祖的灵魂殿堂;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柴二虎摄影)

1921年,1931年景大启、柴汝珍又分别汇集编写了《洪洞古大槐树志》《增广洪洞古大槐树志》二册。先辈们感恩大槐树,先辈们修建大槐树,编写大槐树,大槐树的人文历史才得以保护。

一幢石经塔,一座广济寺,一棵大槐树,三个灵魂的故事共同组成大槐树留住乡愁的大槐树文化。那什么是大槐树文化?透过大槐树迁民后裔回乡寻根祭祖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有一条红线贯穿其中,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知恩图报的感恩精神!当今社会为何会贪污成风?为何会坑蒙拐骗横行?一句话,就是缺乏感恩精神,忘了初心,忘了根本,放大了人性中的贪欲。而大槐树文化就是今天对感恩精神的召唤和回归!同时也是警示!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文章源自:高玉柱)

关于大槐树的这三个故事,你是否听说过?

-长按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