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人文地理丨阿勒泰的「鳥人鳥事」

新疆人文地理丨阿勒泰的「鸟人鸟事」

點擊上方藍字“新疆人文地理”可以訂閱!

新疆人文地理丨阿勒泰的「鸟人鸟事」
新疆人文地理丨阿勒泰的「鸟人鸟事」新疆人文地理丨阿勒泰的「鸟人鸟事」
新疆人文地理丨阿勒泰的「鸟人鸟事」

阿勒泰地區鑲嵌在祖國版圖的雄雞尾部,是新疆自然生態最好的地州之一,全地區濃縮了冰川、雪山、高山草甸、原始森林、湖泊、草原、河流、大漠、溼地和喀斯特地貌——是個十全十美的地方,境內還有7個自治區級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多樣性良好的生態環境,是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其中野生鳥類就達400多種,因此阿勒泰成為全國六大觀鳥區之一。

人們真正瞭解到阿勒泰豐富的鳥類,還得從一位老人說起。他叫張國強,曾經在阿勒泰公安戰線和政法系統工作了40多年。面臨退休的時候,他和很多老人一樣,思考過自己今後幹什麼。旅遊?釣魚……他想了很多,最終下定決心要乾點有意義的事。

新疆人文地理丨阿勒泰的「鸟人鸟事」

當時,阿勒泰地區旅遊業剛剛起步,需要大量的宣傳,為此張國強專門購買了一部相機學習攝影,開始他上自己拍攝宣傳推介阿勒泰之路。他說:“阿勒泰角角落落我都走遍了,每一個地方都是一處天堂,都是好的旅遊景點,可是知道的人不多,有些地方連本地人都不瞭解,我就把這些地方拍攝下來,發到網上、報紙上,讓大家瞭解這個美麗的地方。”

張國強開始觀注鳥、拍攝鳥,那是2005年4月的一天,他正準備收拾相機出去採風時,突然看見窗臺上停了一隻很漂亮的小鳥,他就隨手拿起相機拍了下來,卻不知這是什麼鳥,問周圍的人也沒人知道。後來,他專門請教了相關專家,得知是灰藍山雀。後來這張鳥的圖片被專家推薦到《中國鳥類圖鑑》刊用,這不僅給了張國強很大的鼓勵,也讓他注意到,阿勒泰沒有專門出版過介紹野生動物特別是野生鳥類的書籍。

新疆人文地理丨阿勒泰的「鸟人鸟事」

這背後付出了多少汗水,遇到了多少艱辛,經歷了多少危險,只有他自己知道。因為,看似簡單輕鬆的觀鳥、拍鳥活兒,幹起來卻非常艱辛複雜。第一大難題就是交通不便。因為年齡大了,自己又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家人不讓開車,每次去拍鳥,他只能通過搭便車、騎自行車、騎馬或步行等方式,加之相機設備重達19公斤,有時候一扛就是一天,經常累得腰痠腿疼。

觀鳥時間長了,張國強發現了很多鳥的生活規律和最佳拍攝時間。為拍好照片,他通常要四五點起床趕往拍攝地點。有一次,在吉木乃縣一座山上拍鳥,張國強因為一心惦記找鳥,完全忘記山路的陡峭,走到半山腰時,不小心踩到一塊滾石腳底一滑,從山上滾下來,直到被一片灌木叢擋住才停下。後來想想他十分後怕,如果不是那片灌木叢,他就會掉下幾百米深的懸崖。

為了研究鳥、拍鳥,填補阿勒泰地區鳥類研究空白,當時,他諮詢過很多人,但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阿勒泰地區具體有多少種鳥,是如何分佈的。為此,當年已65歲的張國強開始學電腦,通過網絡查詢鳥類知識,幾年後,他不僅學會了幾百種鳥的辨認方法,也掌握了各種鳥類生活的特點與習性。直至2015年,他用了10年時間,終於完成了集科研、觀賞和經濟價值為一體的《阿勒泰野鳥》圖冊,圖冊共收錄342種鳥類,刊載圖片941幅,幾乎涵蓋當地資料記載的所有鳥種。其中有幾十種是疆內、國內新發現、罕見和阿勒泰地區特有鳥種。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他精選了100種具有代表性的鳥類照片進行製作放大,奔赴全地區各縣市進行了巡迴展出。

《阿勒泰野鳥》圖冊不僅填補了阿勒泰地區的空白,也在全國觀鳥界都引起了轟動。全國各地的觀鳥、拍鳥、愛鳥和相關領域的研究專家紛紛而至。受他的影響,當地一批愛鳥、觀鳥、拍鳥愛好者迅速成長,併成為這一領域的行家,聞名全國。

新疆人文地理丨阿勒泰的「鸟人鸟事」

唐黎明就是其中的一位。為了喚起更多的人關注生態,保護自然,參與到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之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他花費了幾年的積蓄購買了一套專門拍攝、觀鳥的設備,利用節假日和雙休日走近自然。在阿爾泰山腹地考察時,他首次拍攝到柳雷鳥和巖雷鳥兩種珍稀雷鳥的照片,這也是國人首次在中國境內拍到柳雷鳥和巖雷鳥。據唐黎明介紹,那天傍晚時分,他被暴雨困在一座海拔 2 500米的高山上,下車透氣時,被一種奇怪的鳥叫聲吸引,這是他從未聽到過的鳥叫聲。於是,他便把那移動的身影記錄下來。當時,他推測是雷鳥,但因距離遠,照片不清晰,他沒有對外公佈。隔了一段時間的一個週末,他和朋友途經此地時,終於拍到了清楚的雷鳥照片。

“此前,曾有鳥類專家推測阿爾泰山——阿勒泰地區可能有雷鳥分佈,可國內一直沒人拍到照片無法證實。沒想到,我成為中國首個發現和拍攝到雷鳥的人,填補了這一鳥種中國記錄的空白。”他說。

柳雷鳥和巖雷鳥對生存環境和生態環境要求極其嚴格,其本身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唐黎明說:“據《中國鳥類野外手冊》記載,柳雷鳥分佈於黑龍江流域,巖雷鳥分佈於新疆阿爾泰山。雷鳥在中國分佈區狹窄,數量稀少,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兩種雷鳥在中國的地理分佈相去甚遠,可是它們卻一起出現在我們阿勒泰的同一座山上,充分證明了我們阿勒泰的良好生態環境。”

新疆人文地理丨阿勒泰的「鸟人鸟事」

受張國強和觀鳥、愛鳥、保護野生鳥類大潮的影響,出於職業習慣和需要,我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成為用鏡頭記錄阿勒泰野生鳥類、保護生態宣傳阿勒泰鳥資源的一員,也由此,我與三郎、盾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成為親如手足的好兄弟,我們相約通過鏡頭為當地的旅遊事業發展、為保護野生動物做出一點貢獻。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雖然從事攝影很多年,但三郎、盾他們二位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先說三郎吧,他是我們三兄弟中的老大,有著豐富的野外生活經驗,膽大心細,駕駛技術很好,自駕遊遍了全國;我們每次外出拍攝,都是他駕車,這給予我們足夠的安全保障;盾是老二,他對人熱情,幹事執著認真,知識淵博,吃苦精神極強,在當地人緣也特別好,對當地地形地貌、自然生態都非常熟悉。他在拍鳥、觀鳥這方面的知識積累非常豐富,這對於我們拍鳥、觀鳥特別是對外宣傳推介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熟悉我們的疆內外拍鳥、觀鳥人士還給我們送了一個雅號“三劍客”。當然,這個雅號也是大家對我們的一種認可與褒獎。

通過“鳥人”們的共同努力,阿勒泰的生態環境、旅遊資源、野鳥資源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和“網紅”。其中,我自己就拍攝了大量野生鳥類照片,被全國各地多家報刊和網絡媒體刊用,還非常幸運地發現並拍攝到雪鴞,成為新疆首個拍攝到雪鴞的人。

新疆人文地理丨阿勒泰的「鸟人鸟事」

其實,阿勒泰有雪鴞,過去只是一種傳說,誰也拿不出一張能說明阿勒泰有雪鴞的照片或相關證據。我曾查閱了很多有關雪鴞的資料,按照它的生活習性開始慢慢關注,花費了很多精力和時間尋找它。據相關資料記載,雪鴞學名 Bubo scandiaca,是鴟鴞科的一種大型貓頭鷹,頭圓而小,面盤不顯著,沒有耳羽簇。嘴的基部長滿了剛毛一樣的須狀羽,幾乎把嘴全部遮住,虹膜金黃色,嘴鉛灰色或角褐色,爪基灰色,末端黑色。它的羽色非常美麗,通體為雪白色,也有的時候佈滿暗色的橫斑。棲息於凍土和苔原地帶,也見於荒地丘陵,以鼠類、鳥類、昆蟲為食。在北極和西伯利亞繁殖,越冬時可見於中國北方部分地區,十分罕見。雪鴞生活在北極地區。貓頭鷹一般都在夜晚出來捕食,而雪鴞白天黑夜都可以出來活動,貓頭鷹一般都在樹上生活,北極地區沒有這樣的條件,所以雪鴞只能在岩石上建造自己的巢。

這些對雪鴞的描述,更讓我堅信阿勒泰有雪鴞。從此,我就踏上了在阿勒泰尋找雪鴞之旅。幾年來,我幾乎將自己所有的雙休日和節假日都用來尋找雪鴞。我不但堅信阿勒泰有雪鴞這個傳說是真的,我還相信雪鴞是一種靈鳥,只要堅持去尋覓它,它一定會與我相見的。

可是,一年年過去了,仍然沒有雪鴞的蹤影,這讓我當初的信心開始動搖,難道阿勒泰沒有雪鴞?這裡根本就沒有它生活的環境?有一天我下鄉返回哈巴河縣城時天色已晚,車速也不是很快,發現車前不遠處一個白色物體,在距離我們約十幾米時,突然起飛,並從我們車前從右至左飛過,嚇得駕駛員緊急制動,要不是繫著安全帶,我們的頭可能就碰到玻璃上了。這有驚無險的一幕,當時我沒有來得及思考這是什麼東西,待回來後再仔細回想當時的情景和它飛行的形態,又請教了多名專家,我確定,它就是我要找的雪鴞!

從此,我的搜索尋找有了目標,有了大致的範圍。我發現雪鴞的消息也不脛而走,許多鳥友也加入了尋找雪鴞蹤影的行列,但始終都是大海撈針一無所獲……

新疆人文地理丨阿勒泰的「鸟人鸟事」

回顧一年來,除了工作還是工作,我都沒有好好陪老婆孩子出去走走。當天雖然是除夕,卻也是我難得的休息時間,我們收拾好行囊,駕車走進大自然。 前幾天的一場大雪,為大地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湛藍的天空上,耀眼的太陽正溫暖著大地。隨著前行,道路兩旁的建築物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一排排整齊的電線杆了。這也是阿勒泰地區的一大特色,因阿勒泰地區通往各縣市的道路都相對平坦筆直,電力、通訊等線路建設也伴隨交通網絡,通往各縣市、農牧村。沒想到,奇蹟出現了!我遠遠地望見一個白色的物體在電線杆上旁若無人地站著一動不動,我第一反應是雪鴞,降低車速,從它身邊緩緩開過。沒錯,就是它!那時我的心情就兩個字:激動!

為了不驚擾它,我再往前走了一會才返回,找到一個既不打擾它,又適合拍攝的位置停車熄火。它彷彿也很配合我的拍攝,在那裡不停地擺出各種優美的姿勢,有時微張翅膀要飛不飛,有時展翅旋空……我陶醉在它美麗的英姿之中,不停地按下相機快門,直到最後手凍僵、相機沒電才停歇。

回到車上緩過神,我將這一消息告訴了兩位兄弟。因長時間尋找無果,他們根本不相信阿勒泰會有雪鴞,對我的話持懷疑態度,最後還是我愛人在旁邊證實後他們才相信,他們立即趕到拍攝雪鴞。暫時為了讓它不被驚擾,也方便跟蹤觀察,我們三兄弟相約,不對外公佈這一消息。遺憾的是我發現雪鴞的消息還是不脛而走,一傳十十傳百,人們蜂擁而至,並且還有人為了拍攝到好的飛行照片,瘋狂追趕,致使雪鴞不斷飛行,累得將吃進去的食物吐了出來,還有的人將拍攝雪鴞作為自己的斂財之道,專門組織人來進行拍攝……最後,它從人們眼前又一次消失了。

新疆人文地理丨阿勒泰的「鸟人鸟事」

那時,我感到自己是個罪人,是因我而起導致這個美麗的精靈受如此折磨,讓我很是傷感和自責。有了這次深刻的教訓,也讓我認清了拍鳥、觀鳥的人群,有些人觀察拍攝是出於愛鳥的本能,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鳥類,而有些人拍鳥、觀鳥是受某種利益驅使和滿足自己的慾望,根本不顧鳥的死活,就是人們口中常說的“披著羊皮的狼”,面善心狠。

接受了這次的教訓,我再去拍攝鳥對外宣傳時,只發表常見鳥類,對發現的一些特別珍貴,甚至國內此前沒有記錄的,不會再對外吐露半點消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心中因雪鴞留下的傷痕,也在慢慢地自我修復。那些不顧鳥死活,瘋狂追鳥的拍鳥達人,也在具有愛心的愛鳥人士們的指責批評中,不斷丟掉陋習,去惡揚善,積極主動參與到倡導環保、保護野生動物之中,讓人歡喜。

現在,隨著當地政府對生態建設力度的不斷加大,人們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加強,阿勒泰的野鳥種群也在逐年增多,特別是從每年3月中旬開始,大量候鳥會陸續飛臨阿勒泰地區的各大小河流、湖泊和溼地。其中白鸛、白冠長尾雉、大鴇、金雕、巖雷鳥等幾十種珍稀鳥類經常出現在人們的眼前,成為當地一道美麗的風景,使阿勒泰地區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重要觀鳥基地。

新疆人文地理丨阿勒泰的「鸟人鸟事」

撰文·攝影/劉是何

編 輯:里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