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激情燃烧的岁月(三)——前往服役目的地

难忘激情燃烧的岁月

——记我的军旅生涯

季庭彪文

(三)领略到了异乡的风情

1964年12月27号傍晚,我们这批新兵冒着风雪乘坐登陆艇,离开了生养我们的家乡——崇明岛。(此前,有几个新兵被留下,包括我们生产大队的陆兵也被留下,后来才知道他们被安排在驻崇明岛部队服役)。

在又闷又冷的船舱内,我差一点呕吐。到了深夜我们的登陆艇才靠上了上海外滩“四号”军用码头(原来为了行动保密才故意安排在夜间开拔的)。雪停了,但紧吹的西北风还很大。大家立在码头上,看到了灯火辉煌花花绿绿的夜上海都兴奋不已,误以为就在上海当兵。然而,接兵官告诉大家,我们马上就要离开上海。他的一句话,一下子把大家的情绪降到了冰点。为此,大家又七嘴八舌地问,乘不乘火车?爬不爬山?军官笑嘻嘻地说:乘车又乘船,到了部队天天爬山。

难忘激情燃烧的岁月(三)——前往服役目的地

(洋山岛唯一的一块平地/季庭彪/摄于2017年春节)

我们上岸整队后,从外滩一直步行到西藏中路上海警备区第二招待所(注:旧社会的“一品香”妓院)。招待所已为我们准备好了热腾腾的丰盛的晚餐,餐厅内也有几张欢迎标语,大家狼吞虎咽地吃了个饱。

在招待所整整二天不准我们上街,直至29号上午我们在招待所门口分乘几辆军用卡车才匆忙地离开了上海,直向东海边的芦潮港方向进发(至此又有几位新兵被留下,我们生产大队的俞志超也被留下,后来被安置在驻松江部队服役)。

芦潮港是部队的一个兵站,那里的风特别大,天也特别的寒冷,我们就在那里宿了一夜,30号我们又乘上了部队的两艘机帆船一直向东海驶去,但还是不知道去哪里,因为部队的开拔时间及新兵的目的地都属于军事秘密。

俗话说,海里无风也有三尺浪。果然如此,风高浪急的大海,远远望去,只见白茫茫一片海天相连,别的什么也看不见。

几个小时的航行,我们几个老乡被颠簸的一路呕吐,而我更是吐光了肚里的食物又在吐黄水,简直无法承受。坐在甲板上,人有点昏昏沉沉的,究竟把我们送往何处?大家议论纷纷,有两个大年龄新兵窃窃私语说,会不会把我们送到到福建前线?我听了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到前线可以杀敌立功;紧张的是,一旦战死疆场,我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妹妹怎么办……。

正当我们苦不堪言时,在远处的海面上出现了一座座山的影子,距离越来越近,原来是一群岛屿。

满载新兵的接兵船靠上了码头,码头上已有敲锣打鼓的欢迎队伍,欢迎队伍是清一色年轻妇女,简直像是一支娘子军(后来才知道,这里是渔村,有劳动能力的男人全都出海打鱼去了,留在岛上的只是妇女、老人和儿童)。

难忘激情燃烧的岁月(三)——前往服役目的地

(当年我们上岛时只是一个简陋的码头,现在成了一个现代化新型码头/季庭彪摄于2017年春节)

光秃秃的石头上贴满了欢迎标语:“向新战士学习!”“向新战士致敬!”“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我们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行走,看到了大大小小的石头房子,嗅到了浓烈的鱼腥味,使我们领略到了异乡的风情。

目的地终于到了。原来我们服役在位于长江口外的浙江省嵊泗崎岖列岛主岛的大洋山岛,也是上海的东海国防前哨。洋山的守备部队是在1958年上岛的。最先进驻的是滩浒岛,原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洋山守备区(注:旅级编制),改编后代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六三八五部队(注:1985年被裁军了)。

[画外音1]:1950年5月中旬盘踞在嵊泗列岛的国民党军队主力亦已撤逃。同年7月7日,原解放军淞沪警备区九十八师派出4个营的兵力,于当日分头攻占大洋山、小洋山、泗礁、嵊山、枸杞等岛,岛上的残余海匪,或缴械投诚,或全部被歼。至此,舟山群岛全部解放,洋山岛也获得了新生。整个战役共歼国民党军8900余人,缴获各种炮83门,枪支3209支(挺),电台16部,汽车22辆,击沉、击伤敌舰各1艘。解放军战斗英雄、洛阳营营长林茂成等近2000人牺牲。

[画外音2]:大洋山岛是中国最古老的海洋渔汛发祥地,岛域面积4.19平方公里,距上海原南汇县芦潮港约35公里。岛东北部地势略平,余多峰峦相连,以南部大山最高,海拔204米。1935年始设大洋乡,早期居民多从宁波、金塘、岱山等地迁入。

(待续)

季庭彪,男,中共党员,复员军人。曾任央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约研究员,《支部生活》通讯员。曾在上海各大报刊发表过二百多篇新闻、通讯、散文。现已退休,定居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