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女的《卖米》背后,折射出多少底层人民的辛酸

在头条上看到了北大才女张培祥的作品《卖米》,不同于当今网络文学的煽情和愤怒,这篇文章全文都透露着纯朴。

没有过多的形容词,每个字都朴实无华,可读起来,却有着一种浓郁的悲伤,大概是因为我也是农村人,所以有更深的共鸣吧。

北大才女的《卖米》背后,折射出多少底层人民的辛酸

初看《卖米》时,我有点惊讶,虽说中国还有很多地方未脱离贫困,但是一斤一块多的米离我似乎有点遥远。了解了文章的来龙去脉,不仅为作者感到惋惜。

如果不是因为生病,现如今她也应该是活跃在文坛的一名作家,也许会写出更好的作品,可惜的是,她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24岁。

《卖米》所反映的穷人生活,我几乎感同身受。在我小的时候,我们那里的人几乎都是依靠种地来维持生计。

我们那里地方不大,每家每户分的地也很少。大多数家庭都是等地里的庄稼有收了之后,拿到集市上去卖。卖来的钱除了维持生活,也会用来给孩子交学费。

北大才女的《卖米》背后,折射出多少底层人民的辛酸

我仍旧记得父母去地里辛苦忙碌的场景,那时候我还小,帮不上什么忙,只记得爸爸妈妈说,让我好好读书,以后不要再当农民。

记得有一年收成不好,地里的麦子产量很少,而且质量也不好,当时拿到集市上去卖价格很便宜。卖粮食回来的路上我吵着要吃冰棍,爸爸为此狠狠的训了我一顿。

后来学校让交书费的时候,我看着爸妈为难的脸色,才明白他们的辛苦。他们宁愿省吃俭用,也想要为我提供更好的生活。

但是我是个不争气的孩子,从小时候的刻苦努力到现在的一事无成,我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前几天和妈妈通电话,电话那头妈妈为了一份五块钱的肉夹馍训斥了弟弟,我说五块钱也不贵啊,他喜欢吃就让他吃。

北大才女的《卖米》背后,折射出多少底层人民的辛酸

可妈妈却说,五块钱很多了,你不知道,在城里什么都要花钱,五块钱不好赚,我一天辛辛苦苦才赚几十块钱,五块钱对我来说很奢侈了。

我听着心里一阵苦涩,想说些什么还是没有说。妈妈辛苦了半辈子,却还是要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而我虽然在外工作,一个月的工资却连自己都养不活,总是靠着信用卡艰难度日。

尽管现在的生活比起小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看到《卖米》的那一刻,我还是想到了以前更艰难的生活。

大概只有真正贫穷过的人才会有这样的体会,生活在底层,很多事情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因为光是活着,就需要我们拼尽全力。

北大才女的《卖米》背后,折射出多少底层人民的辛酸

那些辛苦赚来的每一分钱,都是我们劳动的成果。那些曾经辛苦的日子,也会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即使生活很辛苦,我还是愿意相信,靠着自己的努力,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即使这个目标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