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卖米》背后的张培祥,让我们看到一位倔强生长的醴陵妹子

这段时间,一篇创作于15年前、曾获得北京大学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的作品——《卖米》,在朋友圈里刷屏。文中通过描写“我”和母亲卖米的过程,写出乡村生活的艰辛不易,让无数读者感动落泪。更令人唏嘘的是,作者张培祥是醴籍北大才女,在2003年因白血病去世,年仅24岁。

带着对她的崇敬和追忆,小编先后来到了她的老家茶山镇(原转步乡)筱溪村和她的母校醴陵四中,了解到她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卖米》背后的张培祥,让我们看到一位倔强生长的醴陵妹子

▲张培祥的老家

弟弟张毅:姐姐曾是家里的顶梁柱

谈到大家最关心的《卖米》一文中的细节,在张毅记忆中显得比较模糊。比姐姐张培祥小了5岁的张毅回忆说:“作为长女,姐姐在承担家务等方面付出了更多,文中卖米的情节应该发生在我10岁、姐姐15岁的时候。”

《卖米》背后的张培祥,让我们看到一位倔强生长的醴陵妹子

▲张培祥一家

张毅说,姐姐爱看书、会读书是远近皆知的事情。她会在每年寒暑假,自己主动找高年级的哥哥姐姐借来课本,提前学习下个学期的知识要点。中学的时候,周末只有一天假的姐姐很少回家,而是装一大瓶水,花一块钱买个面包,去附近的新华书店看书,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

身为自带光环的“才女”弟弟,张毅说,压力很大,大家会不自觉地拿自己与姐姐对比。但是姐姐像是明白他的压力似的,经常会有意无意开解他。

2002年,首次参加高考,张毅发挥失常,顶着“北大才女”弟弟的帽子,张毅更是心灰意冷。姐姐当时没有说太多话,而是带着他来到当时的醴泉高考补习学校,了解学校的学习环境,同行的还有姐姐的朋友、往年的高考理科状元谭志。张毅现在依然记得:那个夏天,就在醴陵的西山上,两位北大的学子对他进行一遍又一遍的耐心开解,终于让他放下了思想包袱,全身心地投入到第二年的高考复习中去。

《卖米》背后的张培祥,让我们看到一位倔强生长的醴陵妹子

▲张毅接受采访

在张毅的记忆中,家里的经济条件改善就是从张培祥上大学开始的。一方面因为张培祥能力超群,另一方面是张培祥对贫困家庭生活不易的深刻理解,从2000年开始,她就能经常寄钱回家。从那时候开始,母亲的药费、自己上学的生活费、家庭的开支,不再像一颗巨石一样压着这个贫困家庭了。

就在那段时间,张培祥给家里装上了电话,让家人随时可以联系到她。因为母亲手不大方便,她专门寄钱回家买了台洗衣机,让母亲不再用手搓洗衣服。2000年,张培祥把从来没出过远门的母亲接到了北京玩了一圈。第二年,她又把弟弟张毅带到了北京,看看她学习、生活的地方。

《卖米》背后的张培祥,让我们看到一位倔强生长的醴陵妹子

▲张培祥毕业照

在临终前,张培祥曾交代父母说,她这辈子没有坐过飞机,嘱咐他们回家的时候,带着她的骨灰从北京坐飞机回家。张毅回想到这一幕仍是声音哽咽,多年后他才明白,其实姐姐提出这一要求,还是在为父母着想,当时经济状况并不差的姐姐,希望能让父母有一次坐飞机的体验,但又担心父母太省而舍不得,所以才提出那样的要求。

张毅现在回忆起如此种种,依然是泪光闪闪。曾经是家里顶梁柱的姐姐,曾经凭借自己能力不断改善家庭情况的姐姐,如今已经离开十多年了。“张培祥”也是家里不大愿意提及的三个字,他也恳请记者不要再打扰父母,不要再揭开他们的伤痛。

所幸的是,弟弟张毅已经参加工作多年,也结婚生子了,现在生活状况还不错,父母的生活平淡而温馨。小编想,那个一直牵挂家庭的张培祥,在天堂应该能安息吧!

班主任汤金怀:她的每一篇作文都能当范文

醴陵四中的汤金怀老师,曾经担任过张培祥高一、高二的班主任。

“她上课非常认真,老师的每句话都会听进去,但是下课了就从来不看书了,大部分精力是看课外书。”汤金怀老师说。张培祥爱看书、看书快几乎是所有老师对她的一致评价,一般2天就能看完一本,有时,10万字的书她一下午就能看完。

《卖米》背后的张培祥,让我们看到一位倔强生长的醴陵妹子

▲班主任汤金怀老师

在一次模拟考试时,她还因为爱书入迷闹了一个“笑话”。当时考试快开始了,监考老师发现还有一名学生在看书,他以为那名学生在临时抱佛脚,便催促着学生把书收起来,但是那名学生仿佛没听到似的,自顾自的一页一页翻看着书。监考老师无奈,便走过去提醒她,原来那名学生正是张培祥,而她只是在看一本与考试无关的课外书。

《卖米》背后的张培祥,让我们看到一位倔强生长的醴陵妹子

▲张培祥寄给汤老师的信件和卡片

因为有丰富的阅读经验,所以张培祥的作文写得非常好。那时候每一次考试后,语文组的老师们都迫不及待地想传阅她的作文,她的每一篇作文都能当作范文供学生们学习。

《卖米》背后的张培祥,让我们看到一位倔强生长的醴陵妹子

《卖米》背后的张培祥,让我们看到一位倔强生长的醴陵妹子

▲张培祥的学籍表和成绩单

由于家庭的原因,张培祥曾在外打工几个月,后来被老师接回来直接参加考试,她照样考了年级第一名。汤金怀感叹“这样的学生可遇不可求”。

时任校长罗定中:从教40余年,遇到的天资最好的学生

张培祥中学时代的校长罗定中,是改变她命运轨迹的一个人。

中考前夕,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张培祥选择了考中专,希望早一点参加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

考试前,罗定中发现了这一情况,认为这样的好苗子考中专太可惜了,便想办法做工作,让张培祥选择考高中,并计划以后培养她考大学。罗定中费尽千辛万苦才把张培祥从中专考场拉到了高中考场。虽然经历了这一波动,但张培祥还是考取了727分的高分。

罗定中说,张培祥后来能顺利考上北大,并在大学期间取得诸多成就,其实早就有了端倪。他说,从教40多年,这是他遇到过天资最好的学生。

《卖米》背后的张培祥,让我们看到一位倔强生长的醴陵妹子

▲大学时期的张培祥(右一)

因为最近《卖米》一文刷屏,又勾起了四中老师周庆东对张培祥的点滴回忆。在周庆东的回忆日记中,我们看到了热情开朗、积极上进的张培祥。

“我清楚地记得2002年的暑假,她又一次来到了学校。中午,我们一起在瓷城大道的紫靖阁餐馆吃饭,她穿了件红衣服,面容洁白姣好,头发乌黑发亮。她非常高兴,谈到了她在北大BBS的火热度,谈到了男朋友是当时北大的同学、学生会主席,谈到了毕业后的志向……”

《卖米》背后的张培祥,让我们看到一位倔强生长的醴陵妹子

▲周庆东老师的回忆日记

谁也不曾想到,日记中描述的这一次见面,竟成了永别。谁也不曾想到,仅仅一年后,这个鲜活的生命就永远地离开了。

短短24年,她出版了长篇作品《大话红楼》,译著有《所向披靡》、《你像你的狗一样快乐吗?》等作品,创作和译著有百万字之巨。而这些,全部是她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

她是平凡的花朵,处于艰苦的环境中,一直坚韧不拔、倔强生长。等茁壮得足够强大,又毫不吝啬回报大地,让“飞花”漫天。

她是奋进的航标,任凭风雨沧桑,始终把奋斗镀在岁月的丰碑上。虽已逝多年,但她的精神一直在影响着每个人。

《卖米》背后的张培祥,让我们看到一位倔强生长的醴陵妹子

来源/醴陵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新闻热线:28681062

《卖米》背后的张培祥,让我们看到一位倔强生长的醴陵妹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