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卖米”,哀思北大才女“飞花”

我很喜欢飞花的《卖米》,去年它曾一度霸屏网络,这篇十几年前的作品为何有这般魅力?我想恐怕不仅是因为它是作者自身经历的真实的感人故事,也不仅仅因为它道出了农民的艰辛和无奈,更多的应该是对一个花季才女的宛惜和对她逝世十五周年深深的怀念。

读“卖米”,哀思北大才女“飞花”

《卖米》我读了不下五遍,尽管它朴实无华,没有华丽词藻,没有惊世言语,仅仅是以叙事的形式平铺直叙,但字里行间透着真,透着实,透着撼人心脾的刺痛。同时它又让人看到了希望,您瞧,最后作者“睡的又香又甜"。我被感动,我流泪了,因为它让我想起那早已逝去的童年往事和农村农民生活的不易。

读“卖米”,哀思北大才女“飞花”

《卖米》作者本名张培祥,笔名飞花,1979年出生在湖南醴陵的一个小村庄,世代农槡。

母幼时患小儿麻痹,一只胳臂残废,父长年多病,家里还有一个少不更事的弟弟,本应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却因一个贫字而既不幸福也不美满,也是因为一个贫字差点断送掉一位北大才女。

读“卖米”,哀思北大才女“飞花”

张培祥小学就差点没有上完,其大姑、姑父把她转到了自已执教的小学才上完高小

她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考取醴陵重点中学,但一年后家里实在供不起城里的学费,将她转至一个乡下中学,后来她的一个在醴陵四中教学的堂叔知道了,怕影响了她的学业和前程,就将其转到了四中。初三毕业,她又以第一的成绩考取高中。

原本家里想让她上技校,好早点毕业以助父母,以撑家庭,四中校长罗定中得知后坚决反对,说“我教学几十年从没见过这么优秀的学生。“这样她才进入醴陵四中高中部,但也仅仅上了一年,家里的供养已经无以为继,她实在不想再拖累父母,便怀揣书本含泪悄悄离开了心爱的校园,踏上了南下打工之路。

读“卖米”,哀思北大才女“飞花”

她的离校牵动了全体师生,罗校长格外焦急,在他的四处打探下终于在四个月之后"请"回了张培祥,并郑重表示:免除一切费用!真诚感谢这位爱才、护才、惜才的伟大校长,他让我们后来看到了一个北大才女,也让我们为中国尚有如此爱才的教书育人者感到欣慰!

读“卖米”,哀思北大才女“飞花”

最终,1997年张培祥不负众望以株州第一湖南第五的成绩考取北大法学院。

2001年攻读法学硕士。在上北大之初她就开始实施自已的计划:白天打工,晚上自学,创作和翻译。目的就是不花家里一分钱,还要尽可能帮助家庭。大学期间,本专业100多名同学,她的成绩始终在前九名之内,并多次取得奖学金。她协助北京电视台搞策划,写剧本;她助力湖南卫视新栏目《新青年》,并亲自担任嘉宾主持;她创作了《大话红楼》一书,给出版单位翻译了多部文学作品,加起来有百万字之多。

读“卖米”,哀思北大才女“飞花”

她的《大话红楼》最初在网上刊载,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股"红"热,在她去世一年后,由工人出版社以飞花之名出版,曾轰动一时

只可惜此书只有前三十一回,象《红楼梦》一样待人以续,她要是有时间完成该多好呀。她的《卖米》获得北大校园原创文学一等奖,在她去世一年后《当代》全文发表,《读者》,《新华文摘》等转载,同样引发不小的轰动。

读“卖米”,哀思北大才女“飞花”

天妒英才,2003年非典时期,查出她患了白血病,三个月后去世。北大在八宝山菊厅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法学院党委书记,班主任,中央台主持人撒贝宁分别致悼词。在其患病期间,北京电视台,相关出版单位愿花巨资助之,可惜天不佑才,世间终难留下一位花季才女,她才24岁啊。漫漫人生路,君何以匆匆。

读“卖米”,哀思北大才女“飞花”

大诗人臧克家曾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生不易,有的人单单为了生活就耗费了所有的气力。为了生活,为了能平等有尊严的活着,人们唯有不断地打拼。

读“卖米”,哀思北大才女“飞花”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看不到的心酸。为了让所有人都能有尊严的活着,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我们的精准扶贫正在快马加鞭,但愿能快点,再快点,尤其要让我们的下一代有书念,不因贫困而辍学。这也是张培祥同学给我们的启示。

愿逝者安息,愿天堂的"飞花"常伴飞花

文章作者简介:狐狸没有成精,75后。一个热爱生活阳光明媚的女子,让我们一起共同书写人生路上的繁华与苍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