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北大才女之手的十几年前的文章《卖米》刷屏 但天妒英才

一篇发表于14年前的短篇小说《卖米》近日突然在朋友圈中刷屏,文中通过对“我”和母亲卖米过程的描写,写出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不易,让无数读者感动落泪。更令人唏嘘的是,小说作者、来自湖南醴陵的北大才女张培祥(笔名“飞花”)在本文发表的前一年便因白血病英年早逝,年仅24岁。

刊发《卖米》《当代》罕见配发“编者手记”

开给《卖米》的稿费只有几十元

《卖米》之后,吴玄想要再多发几篇张培祥的作品,但很可惜没能找到,他在北大的联系人遍询了张培祥生前的同学好友,大家手中都没有她的手稿留存。

生前著述有百万字之巨

从高中到大学坚持打工养家

张培祥还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她经常到北京电视台帮忙写剧本、搞策划,2003年湖南卫视开办《新青年》节目,她协助精心策划了前三期并亲自担任嘉宾主持。她还酷爱下棋,曾在北大成立了一个棋社,而这些都是张培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因为家境贫寒、父亲多病,为了贴补家用和资助弟弟上学读书,她从高中到大学一直坚持打工,付出了常人难以企及的辛苦和努力。她的母亲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家里墙上贴的瓷板、地下铺的水泥以及彩电、洗衣机等家电,全都是用女儿赚来的钱买的。无奈天妒英才,2003年初夏,张培祥确诊患上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于8月27日撒手人寰。

当年6月,知道自己已来日无多的张培祥在病榻上写就一封告别信发到网上,告慰曾经关心和支持她的网友,文中有一首诗:“忽视浮云寄此身,容中罹病愈酸心;无非碧海情天恨,总是红楼痴梦人。泛月千年犹有泪,残芳一笑便成尘;长安昨夜风催雨,且向樽前莫泛神。”那年9月2日,北京大学在八宝山为张培祥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厅内外挤满了前来悼念的师生。当时的北大法学院党委书记、张培祥生前的班主任以及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撒贝宁都为她致了悼词。如今在张培祥的家乡——醴陵城西转步筱溪村一个向阳的小山坡上,有一座专为她而建的怀念亭,墓碑上是其北京大学研究生导师曲三强撰写的悼词:“培祥,你是那么年轻,你带着对生活的无穷眷恋和遗憾悄然离去,到遥远的天国去圆你的文学之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