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軍:念好脫貧攻堅“三字經”

念好脫貧攻堅“三字經”

陳小軍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筆者認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必須要念好“三字經”。

一、釐清“三種關係”

實現脫貧必須扶貧,要脫貧不澄清思想認識問題,勢必嚴重影響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和有效開展。一是扶貧政策與養懶漢的關係。扶貧是最大最溫暖的民生工程,但不是給懶漢發福利。廣大扶貧幹部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堅持不懈地做好思想工作,感動感化每一個貧困者,既扶貧又扶志,讓真正貧困者沐浴黨的政策的陽光雨露。二是扶貧政策與新差距的關係。原來相鄰兩村,隔河相望,一村窮,一村富。窮的被定為貧困村,經過國家政策的扶持,窮的村變得比河對面的富村更富了,這樣就形成了新的差距。這是更富有基礎上的差距,是不斷髮展基礎上的差距。這正是國家扶貧政策的效應。三是扶貧政策與新矛盾的關係。個別幹部埋怨,扶貧工作越推進出現的問題越多,越搞矛盾越多,信訪壓力越來越大,還不如不搞。得到幫扶的喜笑顏開,一些沒得到幫扶的牢騷滿腹。這恰好說明了脫貧攻堅戰的艱鉅性,因此,必須克服畏難情緒,紮實做好幫扶的相關基礎工作。

二、避免“三個誤區”

釐清了“三種關係”,還必須避免“三個誤區”。一是高調論。主要表現為速度提高和標準提高。這與中央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背道而馳。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充分考慮我國國情和承受能力,要準確引導社會心理預期,寧可現在承諾低一點,未來實現程度高一點,也不要提出過高目標,吊高胃口,最後難以實現而失信於民。二是數字論。很多人看到了這樣一些現象:反覆開會,重複督查,標語滿天飛,表格滿房堆,把大量的精力和財力用在了數字上。很多鄉鎮和村幹部疲於造表和遊說貧困戶填表,一些地方熱衷於耍文字遊戲,走做得好不如講得好路線。必須避免靠數字脫貧,靠表格說話,絕對不能搞時間一到就脫貧,表格一造就脫貧。三是蛋糕論。今天,不少人仍然停留在過分側重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階段。對於自己的幫扶對象往往也是物質滿足多思想教育少,以至於有些貧困戶誤認為,這是國家政策規定的,這些人就該給我送錢送物。不少貧困戶似乎也習慣了大家來送錢送物,不送反而不高興,不送就不說實話,不送就不配合脫貧。須知,扶貧不是分蛋糕,而是做蛋糕。不是搞再次分配,也不是強迫富裕者給予貧困者,更不是搞平均主義。

三、扭住“三大環節”

扶貧攻堅雖然千頭萬緒,但是一經梳理無非以下三個環節。一是“扶持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精準扶貧思想主要包括六個精準,第一個精準就是扶貧對象精準,解決的就是“扶持誰”的問題。持續完善建檔立卡,繼續組織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提高貧困人口識別的精準度,是打牢打實精準扶貧基礎性工作。二是“誰來扶”?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要求,立下軍令狀,形成“五級書記抓脫貧,全黨動員促攻堅”的局面。強化駐村幫扶,實現對貧困村駐村幫扶全覆蓋,把最強的扶貧隊伍和最有能力的幹部派到任務最艱鉅的村落。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健全社會參與機制,鼓勵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個人參與扶貧開發,演奏好扶貧合唱曲。三是“怎麼扶”?首先,要掌握致貧原因找準脫貧途徑,採取有針對性的脫貧攻堅舉措,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商則商、宜遊則遊、宜走則走。其次,要轉變幹部扶貧觀念和群眾脫貧觀念,切實提高幹部的扶貧積極性和群眾的脫貧主動性。尤其要激發貧困者內生動力,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再次,加強作風建設、創新方式方法。要堅持問題導向,集中力量解決脫貧領域“四個意識”不強、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資金管理使用不規範、工作作風不紮實、考核評估不嚴格等突出問題。要加強制度建設,紮緊制度籠子。要密切幹群關係,大興苦幹實幹之風。

(作者系市委黨校馬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