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助力,開啟孩子內心的小馬達

文/依雲

01

做最好的助力,開啟孩子內心的小馬達

有一陣,孩子每天必讀的英語,因為我的忙碌和放鬆監督,一度的處於停滯的狀態,我既不想做那個只會逼孩子的家長,又不想看著孩子這樣放任下去,於是,焦慮如同一團火,在胸中呼的被點燃開來。

和朋友說起我的煩惱,她嘻嘻笑著,說,這種事吧,你要讓孩子自己意識到,學英語的重要性 ,她說她對這個特別有感觸,暑假的時候帶孩子去泰國,在景點問路點餐都讓孩子去和老外交流,當孩子發現自己因為英語詞彙量不足,頻頻紅著臉也憋不出一句話的時候,他惱怒的對我說,媽媽,我一定要好好學英語,否則,以後走出國門,便只有被別人恥笑的份。

所以,給孩子創造機會去感知和理解,遠比一味的灌輸和督促要有效。

我深以為然。

把該學的東西放在那裡,逼著孩子去學,這是低效而又偷懶的做法;想辦法激發孩子的興趣,開動他自己心裡的小馬達,才能行之有效。

好的父母總是會心植一棵慧根,在生活裡給孩子以實踐的體驗,時時能與孩子的情緒同步,及時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並進行多方面嘗試,我敬重這樣智慧的父母。

曾經有人說過,人的心裡有兩個“油罐”,一個儲備樂趣、熱情,一個儲備愛,就像我們的身體每天都要消耗體力一樣,我們的心理活動也要消耗這兩個油罐裡的庫存。

庫存足了,我們的心理和情緒就動力強勁、遊刃有餘;庫存短缺,我們就出現心理問題,繼而引發行為問題。

比如孩子有時候沒精打采,找茬鬧事,你過去親親他,抱抱他,或者和他遊戲嬉鬧,你會發現孩子馬上就會恢復活力,油罐又被重新加滿。

反之,強制和逼迫,以粗暴的方式對待他,便只能讓孩子更加牴觸和漠然。

身為父母,我們就是要給孩子心裡的那個油罐不斷加油。

因為這樣愛的儲備,短期可以讓孩子減少不良的情緒和行為,長期則可影響孩子一生的心理健康。

當然,當我們自身的能量油罐庫存短缺時,就需要我們提高自我修煉和學習,與孩子共同成長,只有父母學會了如何減壓、如何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如何在心理上自給自足,才能有能力和餘力去愛孩子。

02

做最好的助力,開啟孩子內心的小馬達

還記得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裡的那個馬修老師。

當他來到池塘畔底輔育院時,內心極度的頹喪。

多年來不同領域的嘗試失敗,他覺得他即將面臨最悲慘的未來,這所行為偏差的青少年輔育院,連院名都似乎為他而起。

當他發現校長只會以粗暴的高壓來管制這幫因二戰失去雙親或者家庭不健全的孩子時,他為孩子們譜寫樂曲,用純淨的音樂喚醒孩子們內心陽光的一面,一點點的打開孩子們封閉已久的心門。

跳動著的音符猶如一縷春風,給這所監獄般的寄宿學校帶來春天般的希望。

做最好的助力,開啟孩子內心的小馬達

蓋賀克,他的惡作劇,害得麥神父的眼睛受傷,他不敢承認,使得其他孩子備受牽連,並因此被關了禁閉,馬修老師事後得知這個始作俑者,沒有將他交給校長處置,而是與他達成協議,照顧麥神父,直至他康復。在照顧神父的過程中,他逐漸認識到自己給別人帶來的傷害和麻煩。

莫翰奇,被前任老師聲稱是“天使的臉龐,魔鬼的心腸”,馬修老師卻發現了他異於常人的音樂天賦,並精心培育,他說他的聲音是上天賦予的奇蹟,後勸誡其單親母親把他送到音樂學院,最終功成名就,成了一個出色的音樂指揮家。

貝比諾,一個每週六在學校門口執著等待爸爸出現的孩子,其實是一個孤兒,馬修老師給他以父親般的呵護,漸漸撫平他內心的傷痕,在馬修老師離開輔育院時,他追到馬路邊,央求馬修老師將自己帶走,而那天,剛好是一個星期六。

與其說他是一個好老師,不如說他更像我們臆想中的理想父親的形象,允許孩子犯錯,從不用粗暴的手法來對待孩子的胡鬧,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與潛力,並予以鼓勵和引導。

儘管他看起來那麼其貌不揚,也不是一個什麼成功人士,而只是芸芸眾生中極平凡,極普通的那一個,但是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卻是長久而深遠的。

他離開時,窗口裡伸出的揮舞著的小手,在陽光下飛舞著的紙飛機,寫滿了孩子們內心的小小情愫,在備受傷害和指責的童年裡,他如同冬日裡的暖陽,融化了孩子們內心的堅冰。

打罵、懲罰拯救不了這些桀驁不馴的孩子,如果說在教育的路途上還有奇蹟,那麼最好的途徑就是愛的給予。

03

做最好的助力,開啟孩子內心的小馬達

育人猶如種樹,小時候看到大人給樹木剪枝,非常的疑惑,長大後才明白,沒經過園藝培育的樹木,雖然枝椏茂密,卻雜亂無章,並暗藏黴菌蛀蟲。

而要想讓小樹長得更高更好,便只能減掉多餘的枝條,以免它吸收更多的養分。

相信每一個孩子都自帶異於常人的天賦秉性,我們只需去發現,去培養自己的觀察力,當孩子出現不良傾向時,及時的糾正和引導。

孩子的未來,不是父母的責任,而孩子用什麼態度面對未來,才是我們為人父母的責任。

每個人都怕被束縛,孩子亦然。父母不恰當的努力,只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陰暗面加重。

我們要做的就是協助孩子找到他的潛能,讓他成為他想要成為的力所能及的人。

不將自己的憤怒壓抑以及焦慮,波及到孩子身上,不將自己的期待希望強加給他,讓他承受不可承受之重。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自主性,開闊一個人的視野,讓他見識人生中更多可能,然後心甘情願的選擇某一種生活,並過好它。

所以我們關注的重點應該是,孩子長大了要做什麼,喜歡什麼討厭什麼,他對自己如何評價,他的心裡有沒有一個讓他嚮往憧憬並願意為之努力奮鬥的“亮點“。

它是能讓孩子每天早晨有動力起床,每晚能微笑著入睡盼望新的一天到來的那個東西。

它能讓孩子更珍惜自己的時間和資源,更能忍受那些他不喜歡但必須要做的事情,他能給孩子帶來滿足、力量、勇氣和歡笑。

能使整個世界對他來說,變得更有意義。

有這麼一段話,

理想和興趣專一的人,將會有成功的一生;

理想和興趣多變的人,將會有豐富的一生;

但是沒有理想和興趣,缺乏激情的人,只能有黯然無趣的一生。

一個人能走多遠,不取決於孩子耀眼光鮮的畢業照,而在於,他是否在某一天能明白,生活對他所賦予的意義,並開始對生活充滿熱愛和好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