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化学反应的助推器

“从产业中来,到金融中去”。

供应链金融作为产业模式升级的自然演化,具有深厚的行业根基,颠覆了传统金融“基于金融而金融”的范式,打开了另一扇窗,兼具金融的爆发力和产业的持久性。

供应链金融|新经济形势下企业化学反应的助推器

何为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以核心客户为依托,以真实贸易为前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方式,通过应收账款质押、货权质押等手段封闭资金流或者控制物权,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

作为金融服务市场的新贵,供应链金融其实在实际金融体系中存在已久,是传统银行业务的一个小分支,曾经的深发展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就有深厚的积累。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供应链金融概念有了更多的层次,共有的特征是某个行业或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根据对上下游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掌握,利用自身的资源为其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或服务。

为什么看好供应链金融?

应该可以说,供应链金融对整个产业链的再升级都是战略级突破口。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融资是一个很大的痛点。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可谓是“富贵险中求”。由于信用缺失、固定资产等担保抵押物少、财务信息不透明等,中小企业的融资一直以来是个顽疾,近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舒缓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举措,但银行等主流资金供应方惜贷现象仍未有效改善,中小企业要么通过内生积累,要么高成本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资金。

核心企业转型痛。中国经济正处于换挡期,行业产能过程、企业转型压力大,由于企业自身优劣势不同,在转型过程中表现出了不同的诉求。小部分掌握了产业核心资源的企业,希望利用金融业务将其在行业中长期建立起来的优势变现;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则对解决融资问题有更强的偏好。

主流金融服务机构缺席。多层次金融市场的缺失,使得中小企业暴露于无主流金融机构覆盖的尴尬境地。理论上银行是中小企业最理想的融资对像,成本在6%-8%之间,但从风险收益配比角度看,银行更愿意将资金大门向大型企业敞开,而不愿承受过高风险。而供应链金融最大创新在于填补8%-20%的融资利率空白,打开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阀门。

供应链金融存在爆发的可能性。行业趋势总是向阻力最小的方向发展,行业层面无阻力,供应链金融的生长将极为舒展。利益的产生并非存量之间的博弈,而是增量的创造,无论对于核心企业还是中小微企业,供应链金融都具有明显的益处;同时互联网的发展更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难得的时代背景,为多方共赢提供了充足动力。目前时点看,核心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优越的内外部条件:深耕产业的根基、转型的动机、金融变革窗口以及互联网的极速渗透,再加上融资租赁、保理、P2P等金融工具的快速发展,为供应链金融敞开了资金的大门。

京东供应链金融模式

“所谓供应链金融,就是你掌握了供应链,就可以做金融”。

京东通过差异化定位及自建物流体系等战略,并通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已形成一套以大数据驱动的京东供应链体系,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贷款和理财服务,为下游消费者提供赊销和分期付款服务。

京东盈利的秘密在于账期,随着京东规模的不断增长,其对供应商的话语权也越强。相关信息披露,2016年京东平均账期为60天,在一些品类,账期甚至达120天。

账期意味着现金流!举个例子,京东从宝洁进了10亿元的货,然后在20天将货卖出去,基本上消费者的钱当天或者第二天就能收上来,假设京东和宝洁商定的账期是60天,那么等于宝洁的10亿元货款有40天是趴在京东的账户,京东可以将这些钱进行投资,通过现金流的有效管控,获取可观收益。

看了上面的例子,小咖认为,由于账期的存在,京东的供应商,特别是中小规模供应商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这就为京东再为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创造了机会。简单地说,一方面通过延长账期,增加资金沉淀的数量和时间,另一方面利用供应商缺乏资金的时间窗口,为其提供各类融资服务,赚取金融收益。

其实这也是销售主导的商业社会的游戏规则,账期的存在与供应商的融资需求都是事实,未来谁能通过资金流带动整个主业链条向前流动,进而让供应链运转更具效力,谁就可以占据先机。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助力中小企业腾飞

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更多的企业不再依赖于银行,而是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交易资源优势以及客户资源优势,转型成为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主体。

“N+I+N”。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更多的企业不再依赖于银行,而是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交易资源优势以及客户资源优势,转型成为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主体。

从模式架构看,原来银行主要采用的是 “1+1+N”的模式,由银行对核心企业进行授信,其中“1”是银行以及核心企业,“N”是上下游多个企业;而现在的模式是由核心企业对上下游融资企业进行授信,更多的上下游融资企业已经可以直接与核心企业进行接触,而核心企业既可以利用自身资金,也可以通过外部融资补充资金,这样就使得链条构架变为“N+I+N”,核心企业的作用更加凸显。

线下线上相结合。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供应链金融在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上由原来的线下方式逐渐转变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提供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交易和融资成本,提高融资以及整个供应链交易的效率。

服务对象多样化。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使得供应链金融覆盖众多小企业成为可能。原来的供应链金融只是针对核心企业,并通过核心企业为其上下游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互联网+”下的供应链金融能够很好的将以前无法覆盖的企业涵盖进来,更好地利用“长尾效应”,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长尾效应:Long Tail Effect,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大多数的需求会集中在头部,这部分称之为流行,分布在尾部的需求是个性化的,零散的小量的需求。而这部分差异化的、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所谓长尾效应就在于它的数量上,将所有非流行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

互联网让信息对称、达成交易的成本变得非常低,而这两点,在B2B供应链金融领域至关重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两个本质去做,可以说是站在了上帝的视角。

未来的时代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拥有供应链的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上的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