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皇帝攻打周世宗柴荣,柴荣一战成名,竟然是一个奇男子!

初登帝位的周世宗柴荣,年富力强,又雄心勃勃,他决心凭借自己的锐气抵御趁机进兵的北汉、契丹大军。在南平附近,两支势均力敌的劲旅列阵相迎,准备一决雌雄。然而,此时的柴荣却面临着自身的两大劣势,一是北周军队军心不整,不少将领依旧对刚刚登基的柴荣心存疑虑,二是北周部队劳师远征尚,未做好战斗的准备,惨烈的战斗一触即发,又一场逐鹿中原的大战将永远载入史册,那么胜负的天平将向何方倾斜?柴荣和刘崇这两个逐鹿中原的对手,谁能在“高平之战”中把握住“一剑封喉”的机会?

两军相对有一点像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的“城濮之战”的味道了。刘崇坐镇中军,遥遥望去,看到对面的周军,觉得人数不多,不像自己所想象的人数那么多,什么原因呢?因为柴荣绝对不会御驾亲征,将领带这么一些部队也就可以了。这样一想,刘崇有些后悔了,怎么后悔了?就后悔不应该向契丹请兵,早知道后周就这么一点部队,光靠我们汉的部队也就可以战而胜之,所以刘崇很后悔,为什么后悔请来契丹兵呢?

北汉皇帝攻打周世宗柴荣,柴荣一战成名,竟然是一个奇男子!

因为请来契丹兵是要有代价的,要有报酬的。当年石敬瑭也是从晋阳请契丹兵,结果割让了“燕云十六州”,而且还称儿称臣,所以刘崇仗还没有打,就开始心思这个还债的事情,就在开始考虑如何赖账的事情,这也十分有趣,我们先看看下面的仗该怎么打的。

经过刘崇一番动员,后汉军上下群情振奋,但是契丹派来的援军首脑杨衮却是久经沙场,他策马而前,逼近周军的阵营,发现周军队伍整齐,井然有序,然后调转马头来见刘崇说“对面这只周军,虽然人数不太多,但是我认为是一支精锐,不可小看”,刘崇一听,反倒怪他扰乱军心并向他说了一句话“那就不麻烦你了“。杨衮也不多说话,掉转马头回到自己的右路去了,当时,这个风相对于北汉的军队比较有利,刮着东北风,所以北汉处于北边,他比较有利,结果刚刚发出号令,风向转了,转成南风了,这有点有意思了,结果身边有人提醒说”陛下,风向对我们不利,不是北风,而是南风“,刘崇大怒,军令已发,箭在弦上,焉有不射之理?

结果继续号令军队向周军发动攻击,谁也没有想到,两军一交战,北汉的左路军队对着周军的右路军,两军刚交站,刘刘崇这个时候才知道,柴荣在军中,就有些后悔了,后悔自己的轻敌,于是让人挥动红旗,准备把散兵召集在一起,以利再战,但是兵败如山倒,乱军不可召,这个刘崇也随着乱军一起逃跑,结果慌不择路,本来是应该向北跑的,结果带着人向西跑,跑到了周军所占有的地区晋州,刘崇结果发现不对头,又折而向北,一夜三惊。这个时候的刘崇可以说是年老力衰,结果一路奔波,一路劳累,一路惊吓,回到晋阳,一病不起,不久去世了。

大家就要问了,北汉兵和周兵在这里血战,作为汉辽联兵的右路军,杨衮的辽兵到哪里去了?杨衮觉得刘崇觉的想赖账,再加上周军的锐不可当,杨衮也有一点担心,所以根本不出手,带着辽的铁骑全军而退,不管你了。

高平一战,柴荣一战成名,人们这才知道这个不显山不露水的柴荣,竟然是一个高人,竟然是一个奇男子,他过去的不显山不露水只是为了自保而表现的一种韬晦,因为他心中有榜样,榜样是谁?唐太宗李世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