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智能製造 海陸空齊頭並進

珠海智能制造 海陆空齐头并进

從建市到設經濟特區,珠海只用了一年。1980年,因緊靠香港、澳門,這座年輕的城市獲批成為國內四個經濟特區之一。

作為經濟發展要地,珠海經濟特區以開放、包容的城市特質,吸引一批又一批特色產業進駐。2015年,在廣東省政府提出的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業產業帶規劃中,珠海被納入其中。三年時間裡,珠海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多點開花,創新型產業不斷湧現。上至太空,下至深海,都有珠海製造的身影。

站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新起點上,珠海迎來了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機遇,隨著“一帶一路”倡議、自貿區建設等國家利好政策疊加,隨著港珠澳大橋即將建成通車,珠海正站在大灣區的中心連接點謀劃未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推進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上天下海:勇士的夢想之地

宣佈成立特區後,珠海一夜崛起,邊陲之地猛然拉開建設序幕。勇士們抱著上天下海的夢想,來到開放的珠海。珠海歐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歐比特”)就是其中“上天”的探索者。

2000年,歐比特創始人顏軍將其在海外研究的嵌入式技術、操作系統軟件等成果帶到珠海。很快,他發現了宇航芯片技術在國內是空白的。芯片要求小型化,且所有功能需在芯片上集成並穩定運行,這方面的核心技術由美國、法國壟斷。

技術空白總要有人來打破,否則只能被他國“卡脖子”,歐比特踏出了第一步。“國內沒有現成的配套,相關基礎很薄弱,做研發沒有捷徑,只能埋頭苦幹。”段一龍說,歐比特研發三年才推出國內第一塊嵌入式S698芯片,填補了領域空白。

此後,歐比特走出了國產芯片的自主可控之路。2013年,歐比特上市後藉助資本力量向微納衛星星座等構想邁進。在國家提出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和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航天科研生產、衛星運營等航天活動後,歐比特把目光投向了商業航天領域。

4月26日,歐比特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成年禮:自主研發的“珠海一號”遙感微納衛星星座02組衛星傳回最新影像,標誌著歐比特成為國內首家獨立運營衛星星座的民營企業。

與歐比特一牆之隔的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雲洲”),是珠海產業“下海”的代表。

2008年左右,環保部門沒有自身的採樣船,不連續性、不安全性以及定位不準使得探測結果不夠精準;在線監測存在盲區,無法實現全水域監測。2010年,中國最年輕的千人計劃專家張雲飛博士帶頭創立雲洲,成為國內第一家無人船艇研發及生產企業;2012年,雲洲成功研製出世界第一艘環保無人船產品,得到了第一張環保領域訂單。上個月,雲洲研發的無人船艇亮相第十四屆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成為焦點。

在珠海實現無人船的從無到有,成亮說這是“在對的時間、適合的地方做了對的事。”黨的十八大提到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十九大再次提到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有了國家戰略“背書”,各級政府都積極支持。“在項目審批、產業配套、政策扶持方面,珠海算是國內率先支持無人船產業發展的。”成亮認為,珠海的開放、包容,成了雲洲發展的信心來源之一。

珠海智能制造 海陆空齐头并进

觀念變革:推動傳統制造邁向智能升級

新興產業在珠海蓬勃發展,傳統制造業也不甘落後。

1990年誕生於珠海的格力見證了珠海這一路的改革開放。“那時候國內有400多家空調企業,格力只是一家不知名的小廠,市場基本被日本品牌佔據。”望靖東說,在那個壓縮機、電子元器件、鋼材都依靠進口的年代,企業只想把空調賣出去,在市場上存活下來。

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席位,格力認識到必須提升自身品質,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格力因此提出“不需要售後的服務才是最好的服務”,推動品質管理提升口碑。2012年,格力成為空調市場中唯一保持增長的企業,市場佔有率超過7成。

此後,格力把目光放在了裝備製造領域。“自動化是趨勢。”望靖東說,當時德國提出工業4.0概念,試圖以智能化代替人工高補齊短板,國內則出現了勞動力緊張、效率有待提升的問題。“內部有設備智能化升級的需求,但要真正實現有難度。” 在望靖東看來,最難的是觀念變革。當時格力內部有聲音認為,在現金流充裕的情況下,可直接向外採購智能裝備,不需要自己製造。“但如果直接向供應商採購,就需要向其提供生產線參數,這對企業而言是有風險的。”望靖東回憶說,正是考慮到掌握這些智能裝備核心技術後可向其他產業領域外延,當年格力的改革方案才得以通過。

2015年,格力與全球知名機器人制造企業ABB合作進軍智能製造,加上在珠海打造的國際智能製造產業基地,格力在智能製造領域的佈局初見成效。其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產品超過百種,覆蓋工業機器人、智能AGV、大型自動化線體等領域。截至2017年底,格力累計申請專利34927項,自主研發的24項核心技術被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

“格力成長曆程是珠海實體經濟從無到有,由弱到強,不斷髮展壯大的歷程,是珠海經濟特區不斷改革,創新銳意進取的縮影。”珠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郭永航如此概括道格力之路也是珠海傳統制造業謀求創新發展的縮影。經過多年發展,珠海在家用電器、海洋裝備領域已有一定產業積累,為技術改造、轉型升級為智能裝備帶來了市場需求。

2013年,珠海出臺《關於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三高一特”現代產業體系的意見》,提出支持企業採用新技術、新工藝,適應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的趨勢,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此後陸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扶持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促進產業做強做大。

傳統制造業在珠海煥發了新的生機。2018年珠海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全市去年完成工業技改投資194.84億元、增長32.1%。格力智能裝備製造等科技型企業產值翻倍增長,麗珠醫藥等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發展良好。

馬不停蹄:聚焦珠江西岸產業帶攻堅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新起點上回首,望靖東感慨良多:“格力不僅見證了企業的進步,也見證了國家的進步。”

2001年,格力將首個海外空調生產基地放在巴西。“鋼材、壓縮機、電機等都從國內製造或採購運過去的,彷彿看到了90年代初的中國。”望靖東說,如今國內已掌握了很多核心技術,可自主研發核心部件的品質超越海外,不再依賴進口。

最讓他感慨的是,如今“Made in China”是個驕傲。“剛開始做代工,想偷偷把‘Made in China’印上去也不行,現在我們能理直氣壯地把‘中國製造’印在顯眼的位置。這信心來自於市場、消費者對中國製造的認可。”

不僅是“中國製造”,還有更多被認可的“中國智造”正從珠海出發。

接下來,雲洲將在合作共建的無人船測試場上進行技術開發、應用展示等,日後還將在此開展行業標準制定、管理法規制定等行業服務,以此推動無人船產業、人才和資本等要素在珠海集聚發展。

沒有人停留在昨天。歐比特要繼續“上天”,據段一龍介紹,今年底歐比特將再發射5顆衛星,後續批次的衛星根據前期運營情況發射,形成以“珠海一號”為衛星空間信息平臺載體,打造衛星大數據產業鏈。歐比特還計劃與貴陽大數據交易所合作,啟動國內首個衛星大數據交易平臺,“建立交易板塊促使行業在此集中交易,便於日後規範運營”。

站在新的起點上,珠海計劃重點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著力引進一批先進裝備製造業龍頭骨幹項目。預計年內,珠將推動偉創力工業4.0製造基地、中海福陸海洋工程裝備三期等一批項目動工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