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心理學“責任分散效應”?如果有一天,你不再是旁觀者。

如何打破心理學“責任分散效應”?如果有一天,你不再是旁觀者。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常見的心理學效應,“責任分散效應”。

大家先來聽一個例子。

假定你正在路上走著,不小心,撲通一聲摔倒了。

摔的挺嚴重的,腳都崴了,膝蓋也流血了,躺在地上動彈不得,手機也沒帶。

這時有很多人過來圍觀,圍觀的人,在一邊嘰嘰喳喳地議論。

但是沒有人敢把你扶起。

但是你很需要一個圍觀的人,幫你打一個120急救電話。

這時候,你會怎麼做呢?

如何打破心理學“責任分散效應”?如果有一天,你不再是旁觀者。

大家常見的做法是不是對著圍觀的人說,大家幫幫忙,幫我打一個急救電話吧。

但我告訴大家,這樣做路人幫你打電話的概率是很低的。

那更好的做法是什麼呢?

更好的做法是對著圍觀的群眾說,“那個穿紅色衣服的年輕小夥子,請幫我打一個急救電話吧。”

這樣成功的概率會大大的提高。

如何打破心理學“責任分散效應”?如果有一天,你不再是旁觀者。

這裡面就涉及了一個普遍的心理學效應,“責任分散效應”。

那什麼是責任分散效應呢?

責任分散效應也被稱為旁觀者效應。

是指對某一件事來說,如果是單個個體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呢就會很強,會做出積極的反應。

如何打破心理學“責任分散效應”?如果有一天,你不再是旁觀者。

但如果是要求一個群體共同完成任務,群體中的每個個體責任感就會很弱。

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

因為前者獨立承擔責任,後者呢,希望別人多承擔點責任。

責任分散的實質就是人多不負責,責任不落實。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假設你想讓你的朋友給你介紹個對象,你會怎麼做呢?

如何打破心理學“責任分散效應”?如果有一天,你不再是旁觀者。

大部分人的做法是當著大家的面,讓大家呢,幫忙給自己介紹對象。

其實這樣做效率會非常的低。

那怎樣做會讓你的朋友,給你介紹對象的概率,大大提高呢?

更好的辦法是,跟大家說了你的想法之後,還要一個一個的單獨跟他們說,“找對象的事兒就靠你了,你一定要幫忙啊,我後半生的事就靠你啦。”

這樣做呢,成功的概率就會明顯的提高。

如何打破心理學“責任分散效應”?如果有一天,你不再是旁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