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护电 情暖乌江——走进开阳供电局马场供电所

五马护电 情暖乌江——走进开阳供电局马场供电所

从1999年的首期农网升级改造至今,村民们已经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变迁和进步,感受着优质电力带来的便捷。图为马场供电所职工在和村民们热情打招呼。

五马护电 情暖乌江——走进开阳供电局马场供电所

还有四年就要退休的黄加用已经为茶山关区域附近的1000多户群众守护了25年用电光明。图为黄加用和同事翻越茶山关渡口,向山腰的村寨行进。

五马护电 情暖乌江——走进开阳供电局马场供电所

黄家用在小歇的水塘边讲述着与电结缘25年的酸甜苦辣。

五马护电 情暖乌江——走进开阳供电局马场供电所

马场供电所老师傅跟年轻人学习电脑知识。

80多年前,红军三过开阳,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也给开阳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往日的人喧马嘶虽已消逝远去,但乌江河水依然奔流不息,代代流传着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在总面积293.63平方公里有着红色印记的土地上,马场供电所24名职工延着红军的足迹,用“一马当先、老马识途、厉兵秣马、马不停蹄、快马加鞭”的班组精神,为楠木渡镇和宅吉乡6.09万人口护送光明。

在前往号称贵阳第一天险,历代兵家必争的"险渡"茶山关路上,笔者在青山组乡村公路侧看到一块功德碑,碑上刻有马场供电所职工黄加用的名字。

“我出了200块钱”。在黄加用的轻描淡写中,笔者了解到,当时月工资仅有1000多元的他,三个子女上学全部靠借高利贷支撑,有时他也会和妻子从花梨乡给人担柑子到洛旺河卖,挣些力气钱养家糊口。得知村民们要修路,他毫不犹豫的站出来赞同,一个外村人都这样支持工作,村民很受鼓舞。

不是本村人的他,为何对青山、后坡等村民组的修路工作这样热衷和支持?生活也不宽裕的他,为何无怨无悔连续10余载自掏腰包给辖区里的几名特殊困难群众垫付电费?

5月23日,笔者跟随黄加用的脚步,在这碧水青山间寻找他及马场供电所职工平凡坚守和积善积德的答案。

“以前摩托车进不来,我要走三个多小时才到得了那里”。在茶山关渡口,黄加用指着山腰上的五、六户人家告诉笔者。不通路前村民们养了猪都拉不出去卖 ,四五个人还没把猪抬出寨口,人和猪都累倒在了半坡上。

2001年他开始接管包含茶山关在内的13个变台,1000多户用电客户中,不管哪家灯不亮、电扯皮,无论是凌晨还是夜间,只要村民找到他,用电上的难题都能得到及时解决,他也常常给村民们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做农网升级改造的思想工作和协调工作。

“那时的日子苦”。在小歇的水塘边,走了一身汗的黄加用一边用沟水洗脸降温,一边告诉笔者。在开阳县还没实现村村通路前,很多村寨都去不了,手机也没有信号,他准备好干粮6点钟就得出门,挨家挨户上门抄表,顺便也给村民们换灯泡,修插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妻子也常常埋怨他不仅工资少,七、八年的时间还骑坏了3辆红嘉陵,1辆摩托车,经常一身雨、一身汗、一身泥回家。

“她劝我转行劝了17年,也提着矿灯夜间和我出去抢修复电了17年”。黄加用还记得2017年7月的那天晚上下暴雨,一根大树侧翻把通往青山组的低压线路和电杆砸断了,100多家村民受到停电影响。夜间9点接到村民电话,黄加用前脚刚与同事出门,闻询的妻子提着矿灯就追了上来。成功隔离安全电源,给村民们做好相关解释、协调、抢修动员等工作,已是夜间12点,回到家里的夫妻二人早已淋成了落汤鸡。

“这样场景她经历得实在是太多了,她也知道用户已经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

有人告诉笔者,其实1993年黄加用本可以到银行工作的,但他却偏偏选择进了大塘口电站,心甘情愿当起了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为此,很多人都笑他没有“钱途”,银行那么好的工作不要,非要干这么一个高风险的苦累活。他身边的几名同事纷纷也嫌工资低跳了槽,而他一干就是25年。“如果大家都这样想,都不愿干,老百姓都得摸黑了”。

2013年,开阳供电局完成了287名农电用工的理顺工作,黄加用通过考试成为了南方电网的正式员工,几年前辞职的好几名同事跺脚直后悔:为什么我就等不到!

去年12月开阳供电局也实现了电脑远程抄表全覆盖,黄加用也不用再像往常挨家挨户上门手工抄表。不过不会电脑的他,却为与时俱进的智能电网及信息化时代的落伍犯了愁。

为了解决老黄这样的苦恼和难题,同时也把老师傅们在电网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传给青年员工,马场供电所开展“信息绿师带”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一马当先的模范带动作用,形成“老员工传授青工技能经验”和“青工帮扶老员工信息化水平提升”相互带动,促使全所的业务技能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黄加用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主动跟青年员工学起了电脑。

“学会电脑,我的驾照也顺利拿到了”。黄加用开车行走在参与修建的乡村公路上,告诉笔者开阳县如今村村都打通了水泥路,现在30分钟他就可以到达管辖片区了。

不管是一马当先的党员杜胜凤,还是抗冰保电八阿哥“伐木累”,以及老马识途的黄加用,他们都是马场供电所职工的缩影,像团队里的一个个细胞,凝聚形成马高、马宅、马谷、马楠、马中五条10千伏线路的“马力十足”,合力用优质的用电服务推动着地方的经济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