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陛下家事……”

李大嘴 大嘴读史

讲三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出自《新唐书·李勣传》。

唐高宗李治打算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皇帝把皇后没有子嗣拿出来说事,遭到大臣们的极力反对,小治治很苦恼。

李治想从开国功臣李勣这边得到支持,但开讨论会的时候,李勣请病假不来,李治只好上门寻求帮助,李勣被逼无奈,回答了一句:“此陛下家事,无须问外人。”

李治坚定了信心,强力推动,武则天迈出通往权力的重要一步。

“此陛下家事……”

第二个故事出自《新唐书·奸臣传》。

唐玄宗时期,得宠的武惠妃陷害太子李瑛,说是皇宫里有盗贼,太子带了两个弟弟,三个傻小子全副武装冲进皇宫,武惠妃转头就去告状说,太子造反。

李隆基就是靠宫廷政变起家的,特别忌讳这个,不问青红皂白就要废掉太子,宰相张九龄认为其中有猫腻,极力反对。

大奸臣李林甫私下里对皇帝的亲信太监说:“天子家事,外人何与邪?”

太子就此完蛋。

“此陛下家事……”

第三个故事出自《周书·宇文护传》。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是个傀儡皇帝,朝中大权都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不甘心的宇文觉密谋发动夺权政变,不幸失败。

宇文护准备废掉皇帝,另立新君。朝堂之上,宇文护说出自己的打算,假模假式征求大家的意见,谁敢反对啊?群臣都说:“此公之家事,敢不惟命是听。”

宇文觉被赶下皇位,不久死于非命。

“此陛下家事……”

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事关皇位、后宫、太子的人选,“此陛下家事……”真的是家事吗?

这其中,李勣是真心不想掺和,李林甫是暗示型的怂恿,北周大臣们是恐惧下的顺从。在其位谋其职,本该表达反对意见的,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趋利避害。不管是明哲保身,还是投机取巧,一句“此陛下家事……”,却改变了历史。

突然想起一句“领导您说了算”,貌似有些异曲同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