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地球、月球還是火星,為什麼只見隕石坑,而不見隕石?

現今科學家們對於外星球已經有了一定的研究,特別是對於火星和月球的瞭解更是相對深入,不過這些都只是相對而言的,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說,人類對於外星球的瞭解就如同對於宇宙本身的瞭解一樣,還是十分有限的。科學家們尚且如此,我們普通人就更是所知有限了。一提到外星球,無論是火星也好,月球也罷,我們的第一印象一定就是星球表面到處遍佈的隕石坑,我們對於現實中的外星球的印象是如此,就連科幻作品中描述的一些假象星球,它們的表面樣貌同樣是隕石坑遍佈,看來隕石坑就是我們心中外星球的代名詞。

無論地球、月球還是火星,為什麼只見隕石坑,而不見隕石?

其實不僅是外星球有隕石坑,地球上一樣有許許多多的隕石坑。當然,相比較其它一些隕石坑遍佈的外星球而言,地球上的隕石坑的數量還是很少的,不過再少,可以稱得上是大型的隕石坑也有不下一百個之多。這些隕石坑實實在在說明了地球歷史上曾經多次被小行星所撞擊。現在有一個問題。既然存在隕石坑,為什麼從來也沒有見過隕石坑裡有隕石呢?很顯然,隕石坑並不是開始就存在於那裡的,隕石也並不是瞄準了坑才撞下來的。隕石坑實實在在是被隕石砸出來的坑,既然被砸出來的坑存在,為什麼隕石不存在呢?

無論地球、月球還是火星,為什麼只見隕石坑,而不見隕石?

要解答這個問題,先要從隕石的撞擊速度開始說起。由於隕石的大小和密度有著顯著的區別,所以不同的隕石撞擊速度是有差異的,所以我們可以用一個大概的數值,比如我們可以說隕石撞擊的速度大約是每秒鐘10公里左右。當隕石與地面接觸之後,馬上就會產生衝擊波,籠統來講,衝擊被會沿著兩個主要方向蔓延,一個是地面的方向,一個是隕石的方向,而向地面方向的衝擊波就是導致隕石坑產生的原因。因為隕石撞擊地球所帶來的衝擊力是巨大的,一個半徑十公里的隕石撞擊時所能產生的大氣壓力就能達到200-300多萬倍的大氣壓,所以隕石坑本身的大小要遠遠大於隕石。

無論地球、月球還是火星,為什麼只見隕石坑,而不見隕石?

通常來講隕石坑的半徑可以達到隕石大小的五倍左右。說完了隕石坑,再來說隕石。在隕石與地面撞擊的一瞬間,隕石同樣受到了向上的衝擊波的影響,幾乎就是一瞬間的事,隕石就被壓扁了。這有點像電梯從20層樓掉下來的感覺,不過威力要比那大得多。之後由於高溫和摩擦的左右,一股巨大的蘑菇雲就會騰空而起。這股蘑菇雲內的物質是什麼呢?就是隕石所含有的礦物質,比如硅酸鹽等等。當然了,隕石並不僅僅是由礦物質所構成的,其中還有金屬物質,這些金屬物質會變為熔融狀態,之後會冷卻凝固。

無論地球、月球還是火星,為什麼只見隕石坑,而不見隕石?

也就是說在隕石撞擊地球的一瞬之間,隕石就已經消失殆盡了,不過還不至於一點痕跡都沒有,不過我們知道地殼是運動的,在漫長的地質活動過程中,隕石的痕跡就被徹底所磨滅了,所以時至今日我們只能夠看到隕石,卻看不到隕石坑。不過如果隕石本身夠大,那麼撞擊可能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比如有科學家就認為在很早的時候,一顆與火星大小相似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留下了一個叫做太平洋的隕石坑,而坑內的物質被撞飛了出去,現在我們管它叫月球。對於這些科學猜想,你是否認同呢?你的觀點是怎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