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堪称刘备帐下元老?资历直逼关羽张飞,地位却远不如诸葛亮!

刘备集团的“原从”,系刘备在荆襄活动之前追随刘备东奔西走的文武。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原从”之中,武将以关羽、张飞、赵云为典型,而文臣则以孙乾、麋竺、简雍为代表。关、张、赵之声名自不必说,“原从”文臣中孙乾的表现亦十分突出。虽然在正史上,对孙乾的活动记载不多,但文学作品中,孙乾的戏份并不算少,而这些虚构的戏份又恰恰建立在正史中孙乾儒生使节的角色上,因此,虽为虚构确也不失精彩。

此人堪称刘备帐下元老?资历直逼关羽张飞,地位却远不如诸葛亮!

一、与众不同的“原从”

以麋竺、简雍、孙乾三人为代表的刘备集团的“原从”文臣,有着各自的特点,在笔者看来,三人也代表了刘备集团早期的力量组成。麋竺出身徐州富商,对刘备颇有资助,是财力的代表(当然,麋竺还与刘备结有姻亲,这使得麋竺和刘备的关系更加密切,刘备封麋竺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可见一斑)。简雍出身涿郡,与刘备有着深厚的乡谊,其代表了同乡人力。不同于麋竺、简雍,孙乾既非涿郡同乡,亦非徐州本土人士,《三国志 孙乾传》载孙乾为北海人,汉末北海郡属青州。刘备刚刚接手徐州后,“辟(孙乾)为从事”。裴松之注引《郑玄传》在此特别说明了“玄荐乾于州。乾被辟命,玄所举也。”点明了孙乾是受到当时的大儒郑玄推荐,由此可以推测,孙乾大抵亦为儒生。而在笔者看来刘备看中孙乾不仅是因为孙乾的才具,更是看中了孙乾作为儒生的身份,刘备征辟孙乾的背后是表达了自己对儒生的尊重,亦是突出自己敬贤的态度。因此,孙乾所代表的是一种声名,当然,这种声名是一种外在表现,是颇具魅力和迷惑力的。

由此可见,刘备集团早期的力量组成大抵是同乡的人力、豪商的财力以及外在的声名,同乡的人力使得刘备无论多么失魂落魄仍有人始终追随,豪商的财力亦曾让刘备逐渐从一蹶不振到东山再起,外在的声名则使得刘备虽然屡屡失败但却都能得到一方诸侯的尊重和不同程度接济。而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孙乾所承担的责任正是积极维护这种外在的声名(笔者按:从“原从”的力量分析来看,刘备集团早期力量构成虽然多元,但缺乏核心的智力支持,因此,刘备早期颠沛流离,但是“原从”力量为刘备集团提供了一定的生存条件,致使刘备虽然屡次失败却不至灭亡),而维护这种外在声名的主要活动即依靠对外交涉。

此人堪称刘备帐下元老?资历直逼关羽张飞,地位却远不如诸葛亮!

二、优秀的外交才能

《三国志 孙乾传》载,刘备曾经多次派遣孙乾出使,刘备反叛曹操,“遣(孙)乾自结袁绍”;刘备欲往荆州,“(孙)乾又与麋竺俱使刘表”,每次出使,孙乾都能“皆如意指”,可见孙乾优秀的外交才能。正史的记载十分简单,而小说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孙乾出使或外交的戏份,对孙乾正史上优秀的外交才能进行了适当延伸。例如,《三国演义》第二十七、二十八回,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后孙乾为刘、关、张三人团聚四处周旋。又如,《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刘备迎娶孙权之妹时,诸葛亮教孙乾往江南说合亲事,孙乾作为男方媒人与刘备通往江东。还如,《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刘备诸葛亮欲收降马超,差孙乾赍金珠从小路径至汉中,游说张鲁和张鲁的谋士杨松。在这些事件中,孙乾都表现出色,显示了过人的交涉能力。无疑,不论是正史的简洁记载还是文学的适当延伸,都指向了孙乾的外交活动,突出了孙乾优秀的外交才能。

三、文学作品的褒扬

《三国志 孙乾传》载:“先主定益州,乾自从事中郎为秉忠将军,见礼次麋竺,与简雍同等”,可见孙乾作为刘备集团的“原从”,最终亦得到了相应高阶的礼遇(虽然此类杂号将军难以确定具体班位,但根据麋竺安汉将军“班在军师将军之右”的记载,孙乾的秉中将军班位亦不低微)。正史中所记载的孙乾最终得以享受身后之名,而文学作品中孙乾的戏份亦有不少增加和褒扬,这不仅仅是缘于其是刘备集团早期外在声名的代表,也不单单是其优秀的外交才能,最重要的是在正史上,孙乾在刘备集团中善始善终,对刘备始终不离不弃。

与同是“原从”文臣的麋竺和简雍相比,孙乾似乎没有任何污点或争议。麋竺因为麋芳之事而蒙羞,而近年来也出现了颇多简雍“阴谋论”的文章(代表如马亲王关于简雍的脑洞)。孙乾并无涉及临阵倒戈而受影响的事件,也没有其他关于“阴谋论”的联想,相反,孙乾在文学作品中始终处于积极正面的角色(例如:古城会前后,孙乾和关、张的关系较为密切,长坂坡之战,孙乾和关羽通往搬请救兵,躲过兵祸,而麋竺、简雍都不同程度受到曹军的冲击)。此外,孙乾自徐州被征辟后,“随从周旋”,始终没有因为刘备的失败而抛弃刘备。作为被当时的大儒郑玄所推荐的人才,孙乾的选择自然不在少数,然而他却对刘备始终不离不弃,足见其忠贞的品性,文学作品对孙乾的褒扬实质上更是对孙乾为代表的儒家士人的这种贫贱不移观念的褒扬。

此人堪称刘备帐下元老?资历直逼关羽张飞,地位却远不如诸葛亮!

另外,文学作品中还增加了孙乾任劳任怨的形象,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后,刘备集团拥有了重要的智力支持,与之前相比,“原从”中的文臣的作用变得远不如之前。而就是在这样的变化之下,孙乾对于诸葛亮吩咐的诸多事务仍然兢兢业业地完成,与简雍“阴谋论”下简雍不满自己现状的情形,孙乾的勤恳在笔者看来更多明确表现在了诸多文学作品中。

在笔者看来,虽然正史对孙乾的笔墨甚少,但其儒生使节的形象大抵是明了的。作为儒生,孙乾在东汉末年天下板荡的时期仍能恪守儒家的节义,作为使节,孙乾在险象环生的诸侯纷争中尚能游刃有余,虽然其后世的声名不及蜀汉其他著名人物,但作为刘备集团早期重要的维护外在声名力量,孙乾所做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而文学作品着力突出了孙乾儒生的节义,并通过增设情节加以褒奖,使得孙乾的形象更加丰满。不论怎样,孙乾作为刘备集团早期的重要角色,其交涉才具、品性节义都值得称赞,其儒生使节的活动亦可看作刘备集团早期行事的一大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