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蜀吳,為什麼最終是魏國統一,而吳蜀後期人才凋敝?

三國之中,曹魏最強,人才濟濟,特別是到後期,吳蜀都是人才凋零,而獨有魏國人丁興旺。這主要有三點原因:


三国魏蜀吴,为什么最终是魏国统一,而吴蜀后期人才凋敝?​1.招賢納士政策。作為三國的開國奠基者,無論是曹操、劉備還是孫權,對人才都是求賢若渴。比如:曹操頒佈求賢令,提出唯才是舉,也曾發出: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甫,天下歸心的豪言壯語。孫權設立招賢館,延攬大量人才。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更是名揚天下。

三国魏蜀吴,为什么最终是魏国统一,而吴蜀后期人才凋敝?​2.招賢的不同之處。曹操的延攬人才,具有很強的法治性、規範性。雖然曹操被認為是奸雄,但曹操在人才政策方面,很講究規則,穩定性強。不論是誰,只要有才,都能得用。比如:曹操赤腳迎許攸,官渡之戰後燒大臣的降書,陳琳等人都能容忍,更有對關羽的十年情義。而劉備和孫權,人為的因素太大。劉備靠桃園三結義,本身就有山頭主義的基礎,因此,西蜀內部也是幫派林立,益州派、荊州派、元老派、外來派等勢力,暗中較量,造成人才環境不好。孫權,起初年幼,依靠周瑜、張昭,還算從諫如流,但後來逐漸變得疑心重重,獨斷專行,連陸遜這樣的人都不能很好地使用。因此,人才政策的穩定,是曹操能夠延攬更多人才的基礎。

三国魏蜀吴,为什么最终是魏国统一,而吴蜀后期人才凋敝?​​3.曹操攬才的獨特優勢:挾天子以令諸侯。不管怎麼說,皇帝在許昌,這在政治上就取得了優勢。而在晉朝以前,中國的文化中心一直都在北方,長安、洛陽等地,文人、士族、大門閥等等,北方居多。山東、河南、關中等一帶,都是大家族的聚集地。直到100年後永嘉之亂,衣冠南渡,文人士族才向江南遷移。因此,充沛的人才資源和基礎,對於曹操延攬人才,是十分有利的。反之,蜀地相對偏遠,江南雖好但文化底蘊還不夠。
三国魏蜀吴,为什么最终是魏国统一,而吴蜀后期人才凋敝?​總之,由於正確的人才政策,雄厚的人才基礎,寬廣的攬才胸懷,使得魏國成為三國之中,人才最為興旺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