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蜀吳“帝二代”對比,原來劉禪堪稱英明神武!

公元220年,曹丕代漢自立,開啟了三國時代。

三國時期,魏蜀吳“帝二代”對比,原來劉禪堪稱英明神武!

三國時期全圖


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了不少關於描寫三國“帝二代”之間對比的文章,可是大部分都是在拿劉禪、孫權、曹丕這三人在做比較,其實這明顯是不對的。

首先,曹操並沒有稱帝,曹魏的實際建立者是曹丕,曹丕才是真正的魏國第一代君主。其次,劉備在公元221年稱帝,為蜀漢的第一代皇帝,劉禪作為蜀漢第二代是沒有問題的。最後,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才真正建立了吳國。很顯然,曹丕和孫權都是魏國和吳國的第一代。

魏國“帝二代”曹叡

魏國的第二任皇帝是魏明帝曹叡,曹叡字元仲,226年至239年在位,只能說曹丕命不好,正當壯年就駕崩了。曹叡在位的時間雖然僅13年,但他在位期間重用曹真、司馬懿,多次抵擋住蜀漢、東吳的進攻,並且攻滅遼東公氏,平定鮮卑等邊患,可謂戰功卓越;在此期間不得不提到一人,就是陳群,陳群字長文,潁川郡許昌縣人。此人在曹丕執政期間便成為魏國重臣,是“九品中正制”和《魏律》的主要創始人

。其中,“九品中正制”直接影響了魏晉南北朝的選官制度,成為門閥制度形成的重要推手之一。曹叡雖然在文治武功上有所建樹,但在統治晚期,大興土木,廣採眾女,且最後在選擇託孤大臣上的猶豫不決,最終為曹魏政權的衰退埋下禍根。

關於曹叡病重託孤,《三國志》與《漢晉春秋》記載差別甚大,《三國志》記載:明帝傳令司馬懿入朝,囑咐其與大將軍曹爽共同輔佐太子。而《漢晉春秋》記載:明帝以燕王曹宇為大將軍,使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輔政。但孫資和劉放與秦朗等不和,所以趁著曹叡病重,說服曹叡修改了託孤大臣名單,改為司馬懿、曹爽共同輔政,同時免去了四人的官職。

曹叡主政時期三件事對曹魏政權的穩固影響頗大,首先:嚴酷的宗室政策,削弱宗室加強中央集權。其次,“九品中正制”導致士族勢力的強化。第三,輔政大臣的選擇嚴重失誤,選擇毫無政治經驗的曹爽,捨棄了燕王曹宇,間接使司馬懿奪權路上“輕鬆”不少。

三國時期,魏蜀吳“帝二代”對比,原來劉禪堪稱英明神武!

遊戲中曹叡的形象


東吳“帝二代”孫亮

吳國第二位皇帝,孫亮字子明,由於孫大帝活的太長,孫亮直到252年才登基為帝,當時孫亮10歲,由大臣諸葛恪輔政。孫亮一共當了6年皇帝,前5年還是由諸葛恪、孫峻、孫綝輔政,親政1年後就被孫綝廢了,在前往封地的路上自殺(也有說被殺)。

孫亮在位期間,最出彩的應該是魏吳東興之戰,252年,孫權新喪,魏國出兵攻打吳國,吳國由太傅諸葛恪率軍在東興擊敗魏軍,斬殺魏將韓綜、桓嘉等。司馬昭因戰敗而被削去侯爵,諸葛恪則在吳國的聲望達到了頂點。次年,諸葛恪北伐失敗,回朝之後,獨斷專權,被孫峻等設計殺害。此後,孫峻、孫綝兄弟把持吳國朝政。

總體來說,孫亮執政時間不長,東興之戰也與之無關,施政方面也無亮點,當然也與親政時間短有關,只能說“時也,命也”。

三國時期,魏蜀吳“帝二代”對比,原來劉禪堪稱英明神武!

吳國孫亮劇照


蜀漢“帝二代”劉禪

劉禪字公嗣,小名阿斗,劉禪既是蜀漢第二代皇帝,也是末代皇帝,223年登基,至蜀漢263年滅亡退位。劉禪留給我們的成語、俗語也不少,“樂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可能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對劉禪的能力真是不敢恭維,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我認為,劉禪絕對是“帝二代”最有才能與智慧的一個首先,劉禪主政時期,先後出了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四大賢才輔佐,前後將近30年時間,賢明的君主才有賢才輔佐,歷史上哪個昏君能容許這麼多賢才輔佐30年啊!其次,劉禪主政期間,朝堂沒有妄殺大臣,也沒有嚴重的政變出現。第三,以區區益州之地,多次北伐,擊敗強大的魏國,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第四,善於御下,費禕死後,開始重用姜維,但也有張紹、譙周等人制衡姜維。第五,

善於納諫,見識深遠。蜀漢滅亡前夕,有人提議,逃亡南中地區或者吳國,譙周勸說:“南中反叛無常,跑至南中,可能會有兵禍,而跑至東吳,也失其國,只能作為臣子,而且吳國遠遠不如魏國,如果魏國滅了吳國,又要第二次投降,既然如此不如投降,保全百姓、宗族。”一般人確實做不到,可劉禪做到了,事實證明劉禪是對的,不僅被封為“安樂公”,食邑萬戶(東漢獻帝也就被封為“山陽公”,食邑萬戶,當然其他待遇差不少),連手下的文臣武將也有封侯。反觀,東吳孫皓投降,被封為“歸命侯”,地位遠不如劉禪。最後,劉禪雖有寵幸宦官黃皓,但未有嚴重亂政,也遠不如曹叡大興土木,紙醉金迷。

三國時期,魏蜀吳“帝二代”對比,原來劉禪堪稱英明神武!

蜀漢劉禪劇照


總結

對比三國魏蜀吳“帝二代”,明顯可以看出劉禪技高一籌,曹叡次之,孫亮第三。劉禪在貧瘠之地益州,能有如此成績,已經算不錯了,而且他對於下一代的培養也相當上心。史書記載,蜀漢太子劉璿也是人龍之資,劉禪以霍弋為中庶子,盡言規諫太子。蜀國大臣郤正道:“奉親虔恭,夙夜匪解,有古世子之風;接待群僚,舉動出於仁恕。”

蜀國之亡不在於劉禪無能,而在於國力太弱,在於人才凋零。


參考文獻:《三國志》、《漢晉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