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歷史上的道教文化(九) 張伯端羽化登仙,雍正帝敕封真人

安康歷史上的道教文化(九) 張伯端羽化登仙,雍正帝敕封真人

熙寧末年,張伯端攜《悟真篇》離開安康地區尋覓傳人。元豐五年(公元1082),時已95歲高齡的張伯端坐化於臨海縣百步嶺溪水之中,其弟子效佛教之禮“用火化得舍利千百,大者如熒實,色皆紺碧(《天台山方外志》)。清雍正十一年(1733),清廷敕封張伯端為“大慈圓通禪仙紫陽真人”

安康歷史上的道教文化(九) 張伯端羽化登仙,雍正帝敕封真人

誕生在安康的的《悟真篇》在文化史上的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我們將丹經的鼻祖著作《參同契》,比之老子的書。那麼,另部丹經,宋代張紫陽真人所著的《悟真篇》應該比之如莊子的書了。”(南懷謹《漢魏以後的神仙丹道派》)清帝雍正以帝王之身尊崇佛教,自命為禪宗宗師,以“圓明大覺”為自號,尊禪而貶諸方,唯唯獨對丹道張紫陽真人備加推崇,曾親自為《悟真篇》作序,推崇備至:“紫陽真人,作《悟真篇》以明元門私要。

安康歷史上的道教文化(九) 張伯端羽化登仙,雍正帝敕封真人

復作《頌偈》等三十二篇,一一從性地演出西來最上一乘之妙旨,自敘雲:此無上妙覺之至道也,標為外集。審如是,真人止應專事元教,又何必旁及於宗說,且又何謂此為最上?豈非以其想乎三界,真亦不立,故為“悟真”之外也歟!真人云;世人根性迷鈍,執其有身,惡死悅生,亦難了悟。

安康歷史上的道教文化(九) 張伯端羽化登仙,雍正帝敕封真人

黃老悲其有貪著,乃以修生之求,順其所欲,漸次導之,觀乎斯言,則長生不死,另經入萬劫,究是楊葉止啼,非為了義,信矣!若此事,雖超三界之外,仍不離乎一毛孔之中,特以不自了證,則非人所可代。學者將個無義味語,放在入識田中,奮起根本無用,發大疑情,猛利無間,喪身失命,亦不救舍,久之久之,人法空,心境寂,能所亡,情識滅,並此無義味語,一時妄卻,當下雜粉百碎,規純真。此從上古糖所謂:絕不相賺者!真人以華池神水,溫養子珠,會三界於一身之後,能以全丹作無義味用,忽地制身一將,拋過太虛,脫體無依,隨外自在,仙俊哉!大丈夫也!篇中言句,真物了物,真指妙固,即禪門古法中如此自利利他,不可思議者,猶為希有!如禪師薛道光,皆皈依為弟子,不亦宜乎!刊示來今,使學元門者,知知有真宗,學宗門者,知惟此事實,餘二即非真焉。是為序。”(雍正御製《悟真篇·序》)

安康歷史上的道教文化(九) 張伯端羽化登仙,雍正帝敕封真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