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乾隆時期的大營上村

清代雍正、乾隆、嘉慶年間,滹沱河曾數次侵擾大營上村,給當地人民造成了極大災難。

雍正、乾隆時期的大營上村

《直隸河渠志》(乾隆四十五年陳儀撰)寧晉泊條:“自滹沱河南徙,由賈口而入,淤塞滏河故道三十餘里,水無所洩,遂沖決洨口、營上等村而東注,水口河身亦多淺溢。雍正三年,滹沱東徙不復入泊。四年,怡賢親王奏請開挖,自黃兒營至營上村一路展寛浚深,泊水始得暢洩。”“營上村”,就是今天的大營上村。“沖決”,滹沱河衝到洨口、大營上村而決口,猶如脫韁的野馬,橫衝直撞,房倒屋塌。因此,當時的怡賢親王奏請清政府開挖自黃兒營至營上村的河道,方才有了後來的“勢甚安順”。

雍正、乾隆時期的大營上村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七月上中旬,連次大雨,諸水漲發。滹沱河從晉州張岔口改流,南徙至寧晉大營上村入滏陽河,新河寬七八十丈至二十餘丈。深自七八尺至一丈五六尺,已成大河,勢甚安順,蓋康熙年間滹沱河舊道。(《石家莊地區水利志》建國前水利大事記)請看更權威、更可靠的清代官方記載,道光三年,顏檢撰《直隸河道大概情形疏》(《皇朝經世文續編》卷一百九 《工政》六《河防》五):“乾隆二十四年。河決束鹿之曹家莊。南至寧晉縣之營上會滏。五十二年。河決城縣之廣陽堤。南至寧晉縣之候高會滏。”“寧晉縣之營上”,就是今天的寧晉縣大營上村。“河決”,就是滹沱河決堤,衝開了大口子,當時怎樣的駭人情景?《束鹿縣誌》有載:滹沱河在束鹿(今辛集市)曹家莊決口後,洪水衝向大營上村。乾隆二十四年(1759)七月,河水大漲,沖毀堤壩,大水剛圍縣城,忽然轉流向南,自寧晉大營上村歸入滏陽河。

雍正、乾隆時期的大營上村

嘉慶六年,滹沱河水又一次直奔大營上村而來。《直隸河道大概情形疏》:“嘉慶六年。又於小劉分為二股。一自南分流南注邱頭。一自北分流東至大營上。又分為二股。一東南流注黃龍窪。一東流注北賈會滏。此三股中。惟此股水勢較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