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錢幣—古錢幣的概述(一)

古錢幣的歷史:

中國古代錢幣萌芽於夏代,起源於殷商,發展於東周,統一於贏秦,歷經了四千多年的漫長曆史,創造了七十多項世界之最。不僅如此,中國錢幣系統之完整,門類之豐富,脈絡之清晰,內涵之博大,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由此產生了頗具特色的錢幣之學。中國還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鑄幣的國家,距今三千年前的殷商晚期就出圖了不少“無文銅貝”,為最原始的金屬貨幣。至西周晚期除了貝幣外還流通了一些沒有一定形狀的散銅塊、銅渣、銅錠等金屬稱量的貨幣。中國古錢數量之大,品類之盛,分佈之廣,為世界罕見,不僅揭示了中國社會三千年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和變遷,而且周邊許多國家和民族也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是從另一個層面寫就的中國古代歷史。

中國古錢幣—古錢幣的概述(一)

古錢幣變遷史

我國古代原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經濟交往,是以物易物。原始社會末期最早出現的貨幣是實物貨幣。一般來說遊牧民族以牲畜、獸皮類來實現貨幣職能,而農業民族以五穀、布帛、農具、陶器、海貝,珠玉等充當最早實物貨幣。據考古發掘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豬頭和下顎骨,表明豬和陶器在原始社會後期曾起過貨幣財富的職能。但眾所周知,流通較廣的古代實物貨幣為“貝”。因為充當實物貨幣,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會腐爛,珠玉太少,刀鏟笨重,故最後集中到海貝這一實物貨幣。海貝可作頸飾,有使用價值,便於攜帶與計數,因此在長期商品交換中被選為主要貨幣。在考古發掘中,夏代,商代遺址出土過大量天然貝,貝作為實物貨幣一直沿用到春秋時期。因此中國漢字中和財富,價值有關的字大多與“貝”字有關。如:貴、資、貪、貧、財、購等。

中國古代正式發行的鑄幣是以銅、鐵等低值金屬為主要原材料的,但各類古錢的情況不盡相同,所以就材質而言,除了大量的銅、鐵錢之外,也有金、銀、錫、鉛等其它金屬鑄造的,還有玉、石、木、蚌、骨、玳瑁以及陶土等各種不同材料製造的錢幣。

中國古錢幣—古錢幣的概述(一)

正用品與非正用品錢

古錢有正用品和非正用品之分,所謂正用品,是指在歷史上曾經正式發行和使用過的貨幣,其中包括因為貨幣的需要而鑄造,但因種種原因沒有正式發行或流通的錢幣。所謂非正用品,我們也可以統稱之謂壓勝錢(亦稱厭勝錢、押勝錢),包括吉語錢、鎮庫錢、信錢、花錢、打馬格錢、宮中行樂錢、瘞錢等等,它們不是貨幣,不能行使貨幣職能,但從文化意義上來看,它們和古代的鑄幣一脈相承,無論從材質、形制、鑄造工藝等各個方面,都有共通之處,實際上,鑄造精良的壓勝錢多是出於官爐,出於政府專門設置的錢監。

古錢還包括了生產鑄造過程中的一些遺存物,譬如:樣錢、祖錢(雕母錢)、母錢,以及早期澆鑄錢幣使用的各類錢範。

中國古錢幣—古錢幣的概述(一)

幾千年來中國的貨幣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與才能,創造出自成體系、光彩奪目、獨具特色的東方貨幣文化。古錢幣又稱之為泉、布、帛,孔方兄等。已成為新的收藏投資熱點,不少古錢幣在拍賣會上表現突出。

最早的紙幣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出現在宋代,但是“交子”的實物和鈔版均已遺失。目前國內現已發現年代最早的“金代銅鈔版”已為金泉錢幣博物館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