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3月2日,正月十五,迎来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元宵节”。那么,正月十五为何称为“元宵节”?这个节日为何要吃“元宵”?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元宵节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平吕”而设。公元前180年,大臣周勃、陈平扫除了吕氏家族的势力,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因为汉文帝登基的这一天正是正月十五,值得纪念,因此刘恒大赦天下,与民同乐。

以后每到这一天的晚上,皇帝都要出宫游玩,张灯结彩,与民同乐,以示庆贺。因为那时人们把正月还叫“元月”,把夜晚叫“宵”,所以叫“元宵节”。到后来,司马迁创立《太初历》时,把元宵节定为重大的节日。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赵之珩进一步介绍说,根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就叫“元宵”了。

元宵节吃的这种特定食品,北方人称元宵,在南方则称汤圆。专家表示,不论是元宵还是汤圆,这些名字与“团圆”音近,取团圆和美之意,又逢十五月圆之夜,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来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元霄节的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有团圆美满之意。

【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汤圆的吃法


【水煮汤圆】

这是最简单最家常的一种,这种做法遵循的原则“滚下水,慢火煮”,意思是说水煮开后,放入汤圆,要用汤勺慢慢搅动汤圆,顺方向,不然汤圆都搅破皮就只能喝汤了,这样汤圆不容易粘锅,煮的过程中可以加点凉水,煮出的汤圆滑润不破皮,等汤圆飘起来就住的差不多了,但是还要用小火,慢慢煮3~5分钟。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油炸汤圆】

油入锅加热至7成熟,将汤圆下锅(不要将冷冻的汤圆直接放到锅里,要将汤圆常温后再放入,防止热油遇水迸溅),炸汤圆时要慢慢给汤圆翻身,不要糊锅,不然汤圆破皮就一锅浆糊了,待汤圆炸透,表皮呈现金黄色时,即可关火盛盘。特点是外焦内软,皮酥里糯。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烘烤汤圆】

如果家里有烤箱,可以尝试。在烤盘底部涂抹稍许花生油,将汤圆在烤盘上一一摆放整齐,汤圆表面可以稍许刷一层油,将烤盘放入烤箱约十分钟至汤圆呈金黄色,即可取出烤盘,这种做法的口感跟油炸的差不多,只是没有油炸的酥,但是操作简单、安全,关键不用担心糊锅破皮。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拔丝汤圆】

拔丝汤圆的前提是先将元宵炸熟,其实道理跟拔丝地瓜一样的。锅内加入白糖及适量的水,用小火慢慢将水加热白糖溶化,一直加热至白糖冒泡变成金黄色,此时将炸好的汤圆放入锅内,迅速与糖搅拌均匀,迅速出锅盛盘,就做成甜香可口的拔丝汤圆。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烤汤圆】

在整盘底部放一块蒸布并涂抹一层油,防止汤圆粘锅破皮,将汤圆一一摆放整齐,放入蒸锅内,蒸15分钟左右直至蒸熟,取出整块蒸布直接摆放在盘子里,吃的时候夹汤圆还不会粘在布上。这种做法汤圆柔软香醇,还不带汤水,更利于携带。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穿衣”汤圆】

不要被这个名字迷惑,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做糖葫芦一样,前提是汤圆提前炸熟,将芝麻炒酥,超过内加入白糖,加热至熬成糖糊,加入芝麻、汤圆,滚粘均匀,即可出锅,每一口都是香甜,芝麻香、糯米香、馅香交织在一起,美味~~~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酒酿汤圆

可以说是水煮汤圆的升华版,首先锅内加入水烧至水开,放入汤圆煮熟,加入酒酿(可取超市买现成的),可以依自己口味加点白糖(也可以不加);将鸡蛋搅拌均匀,像作鸡蛋汤一样淋入汤圆锅内,开锅即可食用。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正月十五为啥叫“元宵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