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亞納空戰中,日本被“吊打”了嗎,為什麼?

尋找丟失的方向盤

小澤治三郎率領的9艘航母與美軍斯普魯恩斯帶領的15艘航母展開廝殺,小澤治三郎一共派出了5波攻擊機部隊,由於飛行員素質和飛機質量問題日本海軍確實被“吊打”

日軍損失600架珍貴的飛機和3艘主力航母,致使日本海軍航空兵再也無力作戰淪為之後海戰的誘餌,而付出巨大代價之後僅僅摧毀美軍123架飛機卻沒有擊沉一艘美國軍艦。

說日軍被吊打主要還是其艦載機部隊的無力表現,小澤治三郎利用所謂的“穿梭轟炸”戰術,像馬里亞納群島西側嚴陣以待的美國7艘戰列艦、15艘航空母艦發起的4波攻擊

分別以69、128、47、82架艦載機衝向美國艦隊,但是在美軍優勢數量與質量的

“F-6F地獄貓”截擊和“近炸引信”防空炮的打擊下只有10架左右的日機有機會靠近美艦發起攻擊,這完全是被吊打。

第一波攻擊的69架艦載機有42架被地獄貓和近炸引信擊落、23架逃亡馬里亞納島上的基地,只有4架飛到美軍艦上空發起攻擊;第二批

128架艦載機損失極其慘重,有70架被地獄貓當場擊落、14架被防空炮擊落、31架逃回日本航母的甲板上、其餘的分散迫降在塞班島上。就在日本攻擊部隊以一種非常慘烈的形式苦戰之時小澤治三郎的水面艦隊卻被美軍潛艇擊沉了翔鶴大鳳2艘航母。

日軍第二波47架艦載機只有7架被擊落其他無所作為四散逃命;最後一波82架艦載機沒能取得任何戰果,在迫降馬里亞納島嶼基地時受到攻擊僅有9架完好。這一時期斯普魯恩斯也開始讓第58艦隊西進追擊小澤艦隊。1944年6月20號高歌猛進的美國艦隊終於在菲律賓海追上小澤艦隊,此時小澤還有各種

航母7艘,但是他保留的艦載機加上馬里亞納上空逃回的攻擊機隊不足100架,而美軍第58特混艦隊尚有894架艦載機可用.

經過一場傍晚時分的廝殺日本又沉沒一艘“飛鷹號”航母、還有隼鷹、龍鳳、千代田、瑞鶴等四艘航母受到重創,隨著

65架最後艦載機的墜落日本海軍航空兵全軍覆沒,共計損失了600架飛機和相關人員(中途島海戰損失的兩倍),導致在之後的菲律賓、沖繩島海戰中毫無作為,而美軍在整個海戰中僅僅損失了123架飛機不到80人陣亡,對於日本來說這絕對是一次吊打。


兵器世界

馬里亞納海戰,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太平洋戰場日本帝國海軍與美國海軍之間在馬里亞納群島附近的一次海戰。也是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決戰。由於戰鬥中日軍飛機被美軍戰鬥機輕易擊落,被美國人戲稱

為「馬里亞納獵火雞大賽」



戰役結果是日軍損失三艘航空母艦、600架飛機,又因為損失巨大,而無法援救馬里亞納島的日本守軍,傷亡數千於人(由於戰敗退卻無法估算詳細數字)遭到的慘敗。而美軍方面,美軍僅付出76人陣亡、損失123架飛機(大部分飛行員都被後勤部門救回來

)、四艘軍艦輕傷的極小代價。



造成這次戰爭結果主原因是,飛機與飛行員技術水平問題。自中途島戰役後,日本不僅損失了四艘航母還順帶丟失了上百名經驗優秀的飛行員,為了彌補飛行員嚴重空缺,日本方面將新飛行員訓練週期一而三,再而三的壓縮,由幾週期至一個月之間。而他們面對的是,全美國飛行航校半年訓練水平畢業的美國飛行員。



其次,飛機質量上差距。零戰鬥機雖然在二戰初期性能優良,但是美軍跟快就適應了。美軍以強大工業與資源基礎為基礎,很快跟進研製出新式戰機。他們分別是F-6F和F4U兩種戰鬥機,這兩種戰鬥機在性能上已經超越了日本零式,並且美軍很快就淘汰舊裝備,新型飛機很快全面列裝部隊。日軍確相反,由於島國資源缺乏,日軍新式飛機無法快速全部換裝,飛行員水平又低下,最終慘敗而歸!




夕緣

馬里亞納海戰是歷史上最大的航空母艦對決,日軍在空中戰鬥中的確被“吊打”,被美國人戲稱為“馬里亞納獵火雞”。日軍失敗的根本原因是與美國海軍的實力相差太大,數量和質量方面處於全面劣勢。

1944年5月20日,日本聯合艦隊司令豐田副武發起“阿”號作戰,派出由小澤治三郎指揮的機動部隊,計劃趁美軍第五艦隊進攻馬里亞納時對其進行致命打擊。小澤艦隊共有九艘航空母艦,搭載約四百架飛機,而米切爾指揮的美軍第58特混艦隊有15艘航空母艦和956架艦載機。

除了艦載機數量比對手多一倍外,美軍在飛機質量方面也佔明顯優勢。此時美國大量裝備了新型F6F“地獄貓”式戰鬥機,速度和爬升能力都要勝過日本的“零”式戰機,在機動性方面也已經與對手不相上下。F6F的六挺 12.7 mm機槍對付幾乎沒有防護的“零”式戰機優勢明顯,而自己的座艙裝甲和自密封油箱則能經受住“零”式戰機的 7.7 mm機槍射擊。

同時,日本的大量補充飛行員缺乏訓練和作戰經驗,甚至只有幾個小時的飛行記錄,可以說完全是一群菜鳥。而美軍飛行員的素質要高得多,通常受過2年以上的訓練,有著數百小時的飛行經驗。

此外,美國海軍配備了新式雷達探測設備,海空協調作戰技術也比較先進,飛機上安裝了新式無線電通話設備,能夠及時地傳遞指令和答話。日軍的設備則陳舊落後,指揮協調能力不足也導致了更多的失誤。

為彌補艦載機數量上的劣勢,小澤計劃將艦隊部署在美國艦載機打擊半徑以外,而日本艦載機在穿越攻擊美軍艦隊後會飛到羅塔島和關島的日本基地降落,加油掛彈後準備下一波攻擊。這就是所謂的“穿梭轟炸”,意在通過陸上基地延長日本艦載機的打擊範圍,而讓美國航母無法攻擊日本艦隊。但在戰鬥打響前,美軍艦載機已經重創了駐守馬里亞那群島的日本角田航空隊,而日本守軍指揮 齊藤義次未告知小澤真實情形。

戰鬥打響後,小澤艦隊幾個小時就損失了近300架艦載機,100架駐關島的岸基飛機也被擊落。同時,“翔鶴”號和“大鳳”號兩艘大型航空母艦被美國潛艇擊沉,而美軍僅損失20多架艦載機。此役日本艦隊雖然未被全殲,但其航空母艦和艦載機部隊遭到毀滅性打擊,從而完全失去了制海權和制空權。


復興軍事

在馬里亞納海戰中,美軍使用的主力戰機是F6F而日本使用的是零戰52型,以各項性能而言,美軍強過日本。美軍當時在各航母上有優秀的戰場控制員,使戰鬥機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合適的地方以打擊日軍。美大口徑高炮已全部裝備了VT引信,並且建立了完善的遠中近防空體系,從而防空效能高。相反日軍飛行員由於執行的是穿梭轟炸任務,不的不抽調優秀的飛行員執行領航的使命,而新生代經驗不足,在美軍經完善訓練的飛行員及艦隊多層次立體打擊下,只能是慘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