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外樓》為何在央視熱播?“匠人精神”是制勝法寶

《樓外樓》為何在央視熱播?“匠人精神”是制勝法寶

由張鐸、秦海璐等主演的《樓外樓》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檔熱播。從史詩劇版“舌尖上的中國”到俘獲觀眾味蕾和人心,這部題材豐富的精品劇,滿足了觀眾不同的審美需求。

近日,該劇專家研討會在北京舉行,30餘位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參加,圍繞該劇的思想內涵、藝術成就和時代意義展開熱烈討論,集體認為這是一次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的生動實踐。

總監製陳春霞認為:“不論是節節攀升的收視率,還是業內給予的高度認可,‘匠人精神’是該劇的制勝法寶。”

寓史於食

《樓外樓》是以杭州有170年的百年老店“樓外樓”作為創作背景,圍繞著“樓外樓”講述那個動盪年代的傳奇故事。全篇集合了杭幫美食、民族解放、歷史變遷、政治風雲、浙商精神、紅色革命等多重元素。

為了最大程度實景還原那段動盪曲折的歷史,出品方拉風傳媒在湖州影視城百分百打造了等比例的“樓外樓”原景,幾乎把西子湖畔那座樓外樓原封不動地搬進了影視城,同時也把那段驚心動魄、兒女情長的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

“我們認為美食一定要具有文化的色彩和美學的價值,希望通過電視劇以獨有的方式最真實地展現出民族的精彩。”該劇總製片人阮曼青解釋。

匠人傳承

除了在歷史沉澱中還原年代劇“本味”,《樓外樓》的創作表達手法也值得關注。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認為,“故事在世道、商道、人道、味道四個層面展開,創作表達手法平實而豐富”。

來自福建的製片人阮曼青曾打造《新濟公活佛》、《天天有喜》、《後宮》等優秀作品,十幾年的從業經歷為製作該劇積累了豐富經驗。她認為,該劇“內容結合了商戰、民族抗戰的歷史元素,又融入了個人奮鬥、家國成長和情感母題——大處有關懷,小處有著墨,這也是全劇‘耐看’的重要原因。”

中國文聯原副主席李準認為,這部劇的落腳點在於實現了家國同構,“小中見大,以洪氏一家人的悲歡離合,精彩反應出了20世紀上半葉中華民族的苦難史和抗爭史。個人生命的體驗、家族的悲歡離合以及國家民族的興衰結合在一起,成了這部劇的厚重之處。”

據瞭解,隨著電視劇的熱播,位於湖州影視城的樓外樓也成為熱門景點,前來拍戲的劇組和參觀旅遊的代表團絡繹不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