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五营小镇挑水人

忆五营小镇挑水人

周大爷与我家彼邻而居。1958年从农村老家,带着一家妻儿老小来到林区。周大娘是个半失明状态,周大爷又没什么文化,岁数又大,没什么可干的,一大家子又要吃饭,生活很因难,周大爷就自己创造了一个挣钱的机会,一根扁担两只水桶,非常筒单的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忆五营小镇挑水人

那时的五营小镇,都是从各地到林区参加林区建设的青、壮年,大部分拖家带口孩子都小,人们吃水都靠着用水桶从井里往回挑。人们到井沿去挑水。遇有冬天,水桶溅出的水,足以将井沿打造的就像冰山一样,一根大绳绕在"乌拉吧"上,四五米的井深,非常危险。

忆五营小镇挑水人

当时我家最大的都是女孩子,我们都瘦弱单薄,爸爸工作又忙,没时间挑水。那时我们就雇周大爷给我们家送水。

忆五营小镇挑水人

那时的日子在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后,家家都很困难。粮食不足,每家都有两三口大缸,一个装水,余下大缸淹酸菜,大缸大的足已装下一个人。遇有夏天不淹酸菜时,空着我们还会在里躲猫猫。真是好快乐而又忧伤的童年。

忆五营小镇挑水人

周大爷就是那时每天给我家送一桃水。周大爷作成一个小木牌,用铁丝穿起挂在墙上,挑一挑水就拿走一个,想起那时的人,真的是朴素而又善良,单纯而又筒单。

忆五营小镇挑水人

我们家当时住在爸爸的单位后院,门基本不用上锁,遇有时家人不在家,周大爷自己挑一桃拿走一个牌子,差不多我爸爸开支时,在付给他钱,各自都充满诚信。

忆五营小镇挑水人

童年留给我的记忆,周大爷就是这样,每天挑水,编担颤颤悠悠的,的哼着小调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担几分钱,最多时一角钱,一直到我们长大,我们能担水了,才辞去了周大爷。

忆五营小镇挑水人

然而周大爷那种快乐,安于现状,平淡中寻找快乐,困苦中寻找生存,这种安身立命的平凡心态,还是值得当今浮燥无法安心的我们每个人去借鉴。

忆五营小镇挑水人

不是人人都能伟大,如果你不是足够伟大,那就别拒绝平凡的工作,如果你不是足够幸福,那就别瞧不起平凡的快乐。即使我们内心没有月亮,也要心存一份皎洁的月光。

忆五营小镇挑水人

多年后,听说周大爷一直活到九七岁,寿中正寝。这是我生活的经历中,遇到普通再不能普通的人了。但我记住这些,它会给我生活很多启迪,那就是“知足者常乐,和仁者常安。”

忆五营小镇挑水人

文字: 解 亚 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