襪業源流史(連載五)——元明清時期

五、元明清時期(1280

年-1912年)

中國的襪子形制

在金代,襪子的材料一般貴族用羅。據《金史·輿服志》記載:“韈用緋羅,加綿。”而一般百姓則用皮,《古今說海》一三九卷:“金俗:貧者春夏並用為衫裳。秋冬亦衣牛馬豬羊貓犬魚蛇之皮。或獐鹿麋皮為褲為衫。褲襪皆以皮。”

在元代的禮服中,襪子用綾製作,《元史·輿服志》引《太常集禮》所云的元代皇帝冕服制度“韈,制以紅綾”。元代在棉花廣泛種植後,襪子開始多用棉布製作。

到了明代,根據《明史》記載,袞服配套的足服有襪、舄。在古代,士的祭服一般都是用絲製作的,故袞服之襪為絲襪,明洪武十六年一度用黃色,永樂三年後復位赤色。《大明會典》和《明史》中都有對冠禮的記載,根據記載,在加禮儀式中,初加時,皇家冠禮中,皇帝著赤襪,太子著赤襪,皇子著白襪,士庶冠禮著白襪;再加時,皇家冠禮中,太子、皇子皆著白襪,品官《之子》冠禮著白襪,士冠禮著白襪;三加時,皇家冠禮中,太子、皇子皆著赤襪,士冠禮著白襪。

雖然早期文獻裡沒有關於明代襪子具體形制的記載,不過,後代的《禮書》(圖13-1),《三才圖會》(圖13-2)等裡有所描繪。又明皇帝所賜朝鮮國王的冕服裡的襪子(圖13-3)也有圖像形式留下了其形制。與此圖一樣,在襪子的上端另系襪帶的,與漢代的實物有符合之處,可能這類形狀是根據早期的形狀一直保留下來的。又從定陵出土的襪子(圖13-4)來看,也可證明這種形狀襪子的使用。

襪業源流史(連載五)——元明清時期

圖13


明代男女襪形制基本相同,襪筒一般較長,質地有綾、羅、緞、氈、絨、布等,依不同季節又有單襪、夾襪、綿(或棉)襪之分。在明代的《金瓶梅詞話》一書中書有大量關於襪子的記載,題到的男襪主要有綾襪、絨襪、氈襪、布襪等,而以絨襪最多。如第三十三回,韓道國“身上穿著一套兒輕紗軟絹衣服,新盔的一頂帽兒,細網巾圈,玄色段子履鞋,清水絨襪兒”,又六十七回,陳經濟穿著“蒲鞋絨襪”,六十八回,溫秀才穿著“雲履絨襪”。明範鐮《雲間據目抄》卷二曰:“松江舊無暑襪店,暑月間穿氈襪者甚眾。萬曆以來,用尤墩布為單暑襪,極輕美,遠方爭來購之……嘉靖時,民問皆用鎮江氈襪,近來年皆用絨襪,襪皆尚白。而貧不能辦者,則用旱羊絨襪,價甚省,且與絨襪亂真。”其它質地的襪子,如第二回,西門慶腳穿“細結底陳橋鞋兒,清水布襪兒”,第六十六回,黃真人換了登壇法服,“腳下白綾軟襪,硃紅登雲朝舄”,第九十三回,杏庵見陳經濟身上單寒,送給他的衣服鞋襪中有一雙“氈襪”。

明清時期的女襪,其形制與宋元時期大致相同。冬天除穿半襪之外,還有在纏腳布之外加套上襪底的。俗稱“套襪”,也有稱“襪套”的。

這一時期的男襪,質料多種多樣,根據季節的不同來選用。春秋之際以穿布襪為多,所用顏色以自色為主,通市稱為“淨襪”。深秋以後以穿氈襪、絨襪為主,這些襪子都以柔軟的羊毛織成,也用白色。寒冬臘月時分,則主要穿皮襪。至於夏季,一般多穿暑襪,以棉麻織物為之,質地輕薄而疏朗,透氣效果好,因只在夏天穿著,俗謂“暑襪”。

在江蘇泰州明徐蕃夫婦墓出土男女素綢棉襪各1雙。男襪為淺豆黃色,素綢裡,內絮棉花,後部開17cm的叉口,兩邊各釘一條長74cm、寬1cm的素綢繫帶,由後向前系扎,襪高66cm、底長26cm,筒圍52cm;女襪淺棕色,素綢裡,內絮一層薄棉花,襪後開9cm的叉口,一根素緞繫帶的釘於襪口前上部中央,分成左右兩根從前向後系扎,襪高41cm、底長23cm、筒寬23cm(圖14)。

圖14


從上述資料可以看到,在明嘉靖年間,流行鎮江氈襪。萬曆以後,男子開始使用油墩布襪。隨著手工業的發展,又出現了供貴族使用的白色羊絨襪,平民則穿旱羊絨襪。其材質己經發生變化,並且多樣起來,有絲襪、羅襪、錦襪、氈襪、夾襪等。另外還有夏天穿的暑襪,冬天穿的絮綿的棉襪,以及頭部上翹,好似弓形的翹頭弓襪。

同樣在明範鐮《雲間據目抄》卷二中還記載了當時的襪業加工運作經營方式,“故郡治西郊,廣開襪店百餘家,合郡男婦皆以做襪為主,從店中給籌取值,亦便民新務。”這些以做襪為生的“合郡男婦”,實際上已成為了從暑襪店中“給籌取值”的僱傭勞動者,暑襪店主已轉變成為了資本家。這是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的一個很典型的案例,而他的運作經營已經完全接近現代襪業衛星廠的運作方式。

到了清代,官方的冕服制度逐步取消,故宮所藏皇帝的襪子多以金緞為邊,通繡紋彩。民間的襪子一般也用棉布製成,貴族則用綢緞制襪。

當時在八旗營中,“男人的襪子也很講究。普通的襪子為漂白色布、魚白色布、紫藥色布及青色布數種,穿襪以瘦小為佳,須襪臉對鞋臉,不能有斜向。襪臉為綵線所縫,顏色搭配也很嚴格,如魚白色襪用青襪臉,紫花色襪用玫瑰紫色襪臉,青色襪用白色襪臉,務必要求匹配漂亮。”

同時期西方的形制

1066年諾曼人征服英國。現代長筒襪在服裝的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熱別是對於男人來說。當時的女人們穿著長裙,掩蓋了自己的雙腿,所以他們的襪褲不能展示出來。但男人的服飾時尚縮短了衣服的長度,由長袍轉變為夾克。馬褲被遺棄。這種情況的出現,男人在現實生活中,把長筒襪從膝部一直延伸到腿部,以滿足護襠的需要。這些新型襪狀的“緊身衣”得到了重視。因此,這個時候長筒襪已經開始從兩個褲筒(襪筒)演變成為了一件從腰部延伸到腳踝衣服,覆蓋了整個腿部。這種變化從16世紀後期一直持續到17世紀。這些襪褲用精美的絲綢,羊毛或絲絨製作,色彩鮮豔,裝飾性非常強。由於非常的緊身,它們能表現出腿部每一塊肌肉的優點和缺點,在當時的一些著作中,被認為這種式樣是不正派的。

在十字軍時期出現襪子叫肖斯(Chausses),但它不是為女士們準備的,十字軍用純絲織物做成比較精美的襪子。女士們用精緻小巧的鞋裝飾她們的腳踝,在漂亮的裙子下忽隱忽現。那時,襪是男人們的專利。

14世紀初的歐洲,長統襪的裝飾性更強,人們更為關心它外形變化,長筒襪被穿在不同的長度:從到小腿下方、膝蓋、大腿,有的襪的長度已達腰部,便於繫牢在夾衣內或固定在褲帶上。

在紡織工藝的進一步發展中,制襪的技巧已逐漸被人們掌握,利用優美合適的布料進行製作。有些長統襪的底部縫上皮革,穿起來更為耐用。帶底長筒襪變成了常態,一直延續到15世紀後期。14世紀後期,造型誇張的足狀襪子成為了時尚。斜向的裁剪使得長筒襪更加具有拉伸性。這時候襪子的時尚性得到了進一步的變化。襪子開始使用不同的顏色,甚至每個腿使用不同顏色的條紋。其中以深紅色的材料為代表。這種大紅色的細彈力羊毛面料,非常適合製作襪子。它被染成多種顏色,但紅色無疑是最成功的一個。這種紅色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為猩紅的顏色。

15世紀的長統襪特徵為尖頭、細統,有的襪底縫有皮革,又是襪子又可當鞋使用。長統襪以中長為多,中長統襪的襪邊上端形成翻折狀,有時在襪邊上還鑲有精美的寶石緞帶(圖15〕。襪子的顏色多為一致,但也有少量呈對偶配色,即兩隻襪子的顏色不二樣。做農活的人常常要把襪統上部反折至膝蓋處以保護腿部。

圖15 15世紀的長統襪和中統襪


到了15世紀後期,真正的馬褲變得比較常見。所謂威尼斯人樣式(called venetians)結束了略低於膝蓋並穿著吊襪帶的式樣,形成了現代襪子的式樣。這些絲襪,類似於今天我們熟悉的,通過使用先進的針織技術編織而成。編織是單一線程的交錯成一系列相連的環以創建織物。手工編織的現存最古老的例子是在公元200年的織物殘片。這些織物殘片是在敘利亞被考古發現的,這些殘片呈現出了可以識別的襪子形狀。而針織的殘片也已經在荷蘭被發現,其中還有兩個象牙製作的編織針,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紀末。在阿拉伯地區,從公元4世紀到11世紀之間,這種針織工藝得到了完善(圖16)。隨著人們旅行,買賣,征服新的土地,這種完善的針織技術得到了遷徙。當時許多歐洲人發現新的思想和技能是十字軍東征的結果,大約1095至1291年,針織技術通過來自歐洲的水手或士兵傳遍到了歐洲大陸。但是同樣的針織工藝,也有可能大約開始在公元710年,由穆斯林傳遍到西班牙的。

圖16 12世紀埃及的針織襪


16世紀的長統襪比以前更為合體,色彩豔麗、樣式美觀.襪子有時左右不同,出現了條紋裝飾。瑞士人首先設計出襪統的開口和切口、使襪飾更加別緻。此時長統襪開始產主變化,一部分襪子被改為上、下兩段,上端為褲子的形狀,而下端仍為襪子造型,為方便穿著,兩種襪式同時在社會上流行。到了16世紀中葉,長統襪的外觀與以往大不相同,有了新的裝飾方法,如鑲上幾塊布條,刺出小孔或加以刺繡。襪上端平整光潔,中部適當加寬,下端貼身。因是以手.工編織的方法制成,所以可以加以點綴物。對襪子的腳踝或側面的裝飾設計被稱為clock(類似時鐘的對稱圖案)。

用針織工藝編織的各種襪子優勢變得十分明顯。儘管如此,直到十九世紀針織機和手織工藝仍同時存在。同時舊風格的編織襪仍然穿著,但是針織襪變得越來越受歡迎。針織布優於編織的,因為它保留了原先襪子的形狀,而穿著更適合腳型,同時也更加的舒適和靈活,並提供了更多的設計和顏色選擇。這個時候,女士們也開始穿襪。

不久,法國人富尼埃(Fournier)在里昂開始生產絲襪。16世紀,法國宮廷及上流社會的名媛淑女對西班牙長筒絲襪的迷戀幾近瘋狂,其中以紅色、橙色、紫色為上品。但事實上,絲襪的使用者主要是她們的丈夫和情人。那時一個標準的打扮是:豔麗的膨鬆短褲、最新潮的長筒絲襪(有時露出緞帶蝴蝶結固定的襪口)和鋥光瓦亮的高跟鞋,臉上還抹著厚厚的雪花膏、塗著胭脂口紅,後來曾流行過雜色長襪,兩條腿顏色相異,五顏六色的。

當時,意大利和西班牙都在生產這種由手工編織的絲線長統襪,並很快在歐洲各國普及。西班牙和意大利作為當時金屬加工先進的地區,適合更細更精緻的工作的小型鉤針被製造出來。據資料顯示,亨利八世[1]的珍貴的財產是一雙西班牙真絲針織絲襪。亨利的第一雙西爾克絲襪(payre of long Spanish silkestockings),是絲襪進口商托馬斯爵士(Thomas Greshman)到英國送給亨利的禮物,托馬斯爵士在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2]在位期間繼續他的生意。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Mary Stuart Queen of Scots)[3]穿的也是針織的絲襪,當1586年瑪麗被處決時,她穿著一雙配有綠色吊襪帶的白色針織絲襪。

當伊麗莎白一世在1558年登上王位後,針織的工藝開始在整個歐洲蔓延,有記載表明,在1560年,一位叫做蒙塔古(Montague)的女士,送給了女王一雙真絲針織絲襪作為新年禮物,1588年,蒙塔女士在絲襪上使用了粉紅等各種不同的顏色,絲襪出現了五彩繽紛的時尚。這時候,婦女在家從事編織絲襪成為了流行,婦女們經濟得到了部分獨立,同時常常因為編織襪子而忘記去教堂禮拜。1589年,英國神學院一名學生威廉·李(William Lee)對他的妻子因為從事手工編織而經常忽略禮拜之事得到啟示,從而引起他對針織機械的研究,於是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手工針織機,用以織制毛褲。1598年又改制成可以生產較為精細絲襪的針織機,採用鉤針織出成形襪片。這意味著襪子可以編織的比手工快6倍,這種機器可以生產較為精細絲襪的針織機,從而徹底改變了襪子手工製造的歷史。這臺機器當時成了英國國寶,任何想把它偷到國外的人,都將被處以極刑。後來,亡命徒們還是帶著它乘著五月花號來到了美洲大陸。

1588年,美國的的紐約開設了第一家編織學校, 1591年,美國總統林肯在其它學校中開設編織課程,用來幫助窮人,以提供就業機會。到了17世紀末,1-2萬雙絲襪被從英國出口到歐洲的其它地區,這時候的襪業已成為高度專業化的產業。

1849年,由於舌針開始應用於小口徑圓機而出現單針筒圓襪機。最初生產裁製襪,直到1857年才開始編織帶有袋形襪跟和襪頭的襪子。1864年英國人W.科頓發明科頓襪機(鉤針平型針織機)。1900年由於雙頭舌針開始應用於小口徑圓機而出現雙針筒圓襪機,編織羅紋襪。襪口可用襪機專門機構編織,或由其它機器完成後由人工轉移到襪機上。襪統、高跟、襪跟、襪腳(包括襪底和襪面),加固圈和襪頭等部段則由襪機編織。

1879年,歐洲國家將針織品輸入中國,洋襪、手套以及其它針織品通過上海、天津、廣州等口岸傳入內地。受其影響,商人們在沿海主要進口商埠相繼辦起了針織企業,襪子從此以後也多是針織產品。


[1]亨利八世(Henry Ⅷ,1491—1547)是都鐸王朝第二任君主(1509-1547在位),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國王。他是英王亨利七世與伊麗莎白王后的次子。

[2]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I,1533—1603),名叫伊麗莎白·都鐸,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主,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1558-1603在位),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兒。1558年,伊麗莎白的同父異母姐姐瑪麗一世去世,伊麗莎白繼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麗莎白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

[3]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MaryStuart或Mary, Queenof Scots,154-)是蘇格蘭的統治者(1544─1567在位)以及法國王后(1559—1560)。她的一生充滿悲劇色彩,也因此成為蘇格蘭君主中最有名的一位。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與英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即上注中伊麗莎白一世的姐姐: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的表姑,祖父為亨利七世,別稱為“血腥瑪麗”)因為在位時期大致相同,所以經常被人錯誤的混為一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