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孩子還有“詛咒敏感期”?淡定,先看看下面這5招

點擊上方頭像關注作者,每天為您分享新鮮、有趣、實用的教育方法,幫助您解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困惑與煩惱,讓您的孩子快樂成長!

某日,幾個小男孩在一起鬥狠。小男孩甲說:“我要打死你!”小男孩乙:“我要拿刀把你剁碎。”小男孩丙:“我要把你從窗戶扔出去,把你摔成肉餅。”“我要把你切成兩半。”“我要把你頭砍下來當球踢。”

這些心驚肉跳的髒話從幾個孩子的口中說出來,不免讓人有些不寒而慄。為什麼小小年紀就開始學說髒話了呢?

其實,這是孩子到了“詛咒敏感期”。顧名思義,這個階段的孩子對於髒話以及暴力的詞彙有著莫名的“好感”,總是從嘴巴里冒出不知從哪裡學到的詞語。甚至面對自己親近的人,詛咒反而更加“兇狠”。

什麼,孩子還有“詛咒敏感期”?淡定,先看看下面這5招

那孩子為什麼會出現“詛咒敏感期”呢?

“詛咒敏感期”一般出現在孩子3 歲左右,與孩子 “語言敏感期”緊密相關,可以算是“語言敏感期”的一種特殊表現。進入“語言敏感期”後,孩子吸收並運用語言的熱情高漲,對髒話、狠話更是情有獨鍾。原因就在 於這些語言能引發聽者更強烈的反應,看起來更有威力,效果更加明顯。

最初,孩子說髒話狠話僅僅出於好奇,所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孩子說狠話髒話的時候,往往是笑眯眯的,完全把它當成一個遊戲在玩兒 ,沒有任何的惡意。只有當我們處理這個問題的方式欠妥當時,孩子才意識到,原來這些語言具有殺傷力。在他意識到這點之後,他才會有意把它當武器使用。

面對這樣的情況,很多家長採取的措施往往就是搬出各種大道理,或者直截了當的批評:這不能說!這是髒話!這是罵人的!有時批評起不到效果,這時甚至連體罰也會用上。

但是,最終很可能達不到禁止孩子說髒話的目的,有時甚至會適得其反。

什麼,孩子還有“詛咒敏感期”?淡定,先看看下面這5招

孩子天生都是小小外交家,他們很清楚我們的界限。因此,倘若呵斥與體罰是象徵性的,他會覺得爸爸媽媽的這種反應很有趣,於是,與爸爸媽媽通過這種方式互動成了一個他期待的遊戲,結果他反而會更多地通過這種方式來吸引我們的關注,導致他的這種行為被強化。

倘若我們是認真的,他也感知到我們的底線不可以觸碰,但是他並不清楚自己究竟錯在哪裡,他會很困惑。或者雖然他暫時放棄了說某些詞,但他的好奇心並沒有獲得滿足,他就會在其他人面前,或者在其他場合繼續試探,獲得他期待的反應。

因此,這樣的方式並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孩子的這種行為。這樣的方式要麼讓孩子覺得這是一個刺激爸爸媽媽的有力武器,要麼讓他有 “我不好”的感覺,但又不清楚如何才是 “好”,對改善他的行為無法產生實質性的幫助。

什麼,孩子還有“詛咒敏感期”?淡定,先看看下面這5招

面對孩子的“詛咒敏感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第一招:從容應對,不必驚慌

首先,家長要明白:孩子其實並不知道這些詞彙真正的意思,只是單純地覺得這樣說話很有意思,能引起大人的注意。

當孩子說髒話時,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回應,孩子因為年齡的關係,很難對一件事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所有你不去理他,他自然也就不會繼續下去了。

第二招:循循善誘,見招拆招

很多孩子對於髒話的理解只是單純地停留在字面上,如果孩子說:“我要把你殺掉。”這時不必恐慌,你只要心平氣和地陪他“瞎扯”:“我死了誰陪你玩?”估計孩子聽了這樣一句話,自然也就不會再想說出那句“殺死你”了。

第三招:旁敲側擊,聲東擊西

上文提到了,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是十分有限的,比如小班的孩子大概只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幾分鐘,大班的孩子長一些,不過也只有十多分鐘而已。

所有當父母發現孩子在說髒話時,可以借話題將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更有趣的事情上,讓孩子“忘記”髒話的出現。

第四招:多教新詞,忘記“髒話”

孩子都是“喜新厭舊”的,好玩的書,有趣的玩具,孩子都是有了新的忘舊的。此時作為父母,要做一個有心人,多教給孩子一些有趣的、好玩的新鮮詞彙,或者給孩子買一些繪本故事書,讓孩子逐漸忘記曾經出現在他腦海裡的那些“髒話”。

什麼,孩子還有“詛咒敏感期”?淡定,先看看下面這5招

第五招:文明環境,全家創造

大部分父母都會避免在孩子面前說髒話,但總有情緒不佳的時候,難免爆粗口或說喪氣話。因此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時刻注意自身的言行。

這時期的孩子就像小鸚鵡,我們說什麼他就學什麼,不想讓他口出“成髒”,自己要先做到。不僅是父母,還有家中老人和其他親戚、朋友,都要提醒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