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寡民的欧洲各国是怎么发展出几十万军队?

一、战争的需求——雇佣兵的崛起

小国寡民的欧洲各国是怎么发展出几十万军队?

民兵则会在统治者的紧急征召下出现,根据自己的富裕程度自行购置装备,他们往往担任步兵或者弓弩手。民兵的装备情况普遍来说还是较差的。

理论上来说以上两者可以提供足够的军队,但是这种义务服役形式的军队受限于短暂的服役时间(平均40天),同时这种来自各地临时拼凑在一起的军队缺乏凝聚力,时常会互相争吵和开小差。过短的服役时间和低下的素质极大制约了战略设计和长期战役计划,于是统治者们在必要时开始签订契约,雇佣一些无事可干的骑士或者有专门军事技能的人来作战作为军队的补充。他们称之为雇佣兵。

小国寡民的欧洲各国是怎么发展出几十万军队?

13世纪末期,意大利城邦的贵族发现在战争中城市民兵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同时意大利地区缺乏大范围的封建制度也意味着重装骑兵的数量较少。于是意大利贵族们在1300-1325年间开始雇佣主要来自德意志地区的佣兵。随着战事的需要,佣兵在军队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到该世纪后半叶,意大利人开始组建他们自己的佣兵团。到了末期,甚至全体由雇佣兵组成的军队也出现了,这种雇佣军在意大利一直存在到15世纪末。

在百年战争中英国军队由于长期在敌方境内作战,短暂的服役期束缚了军队的手脚。英王采用的方法是通过签订支付一定资金的契约延长服役期和增加新的雇佣兵,使其在法国境内的军队几乎全都由雇佣兵组成。法国也同样出于战争的需要雇佣了来自德意志地区和热那亚的雇佣兵。在百年战争结束之前,法兰西土地上随处可以见到佣兵团在战斗。

小国寡民的欧洲各国是怎么发展出几十万军队?

二、雇佣兵的辉煌与衰落——常备军的出现

瑞士兵的成功使各国纷纷雇佣瑞士兵,或效仿其训练作战方式。随着火器的发展,射击越来越重要,西班牙和德意志佣兵开始引入一定数量的火绳枪射手,把长矛和火器有机结合起来,采用一种大的编队,称为“西班牙方阵”。而瑞士军团未能及时更上这种变化,在察里诺拉和帕维亚等战役中遭到失败,便开始落伍了。整个16世纪步兵作战形式主要是从德意志与西班牙的职业兵那里沿袭下来的。

小国寡民的欧洲各国是怎么发展出几十万军队?

君主是如此依赖雇佣军,16世纪欧洲各国的武装力量中雇佣军占了很大比重,但是雇佣军也开始暴露出其很多缺陷。雇佣军参加战斗是为了收入,往往不太愿意冒风险。当时意大利就讲究精密的计算和避免伤亡,士兵看到不利的境地更多是选择投降而不是继续奋战,马基雅维利就曾在《论战争艺术》批评意大利雇佣军的消极战。同时雇佣兵的可靠性也值得怀疑,这种当兵的买卖只要足够的金钱,不分国家不分阶级不分主人,新教的德国人可以愉快地在西班牙或法国的旗帜下打仗;意大利的专业雇佣军可以为英格兰或荷兰的女王服务。雇佣军的雇主会更具需要随身变幻,因此他们不会存在什么爱国热枕,当他们的条件得不到满足便会不听命令。在拯救维也纳战争中,德意志佣兵就要求三倍报酬,如果不满足就洗劫该城。同时当战争结束后无人雇佣的雇佣军经济没了来源,他们会用积蓄向附近市民和商人购买生活用品,当更多往往是干脆的变成了强盗(或许他们在成为雇佣军前的本行便是)。在1574年发生的“西班牙怒潮”就是一个最可怕、最惊人的例子:当时一些无人雇佣的西班牙军队把安特卫普一再洗劫。16世纪后期与17世纪,无数北欧与中欧的城镇与农村都遭遇过这样的厄运。这些军队已经越来越多,又不能经常领到工钱,便变得越来越难以管束。他们像蝗虫一样掠过地面,摧毁所有能碰到的东西。

早在意大利战争时期,雇佣军暴露种种弊端就已经使人都意识到组建稳定可靠常备军的需要。但是困难显而易见,最明显的就是维持一支常备军的日常费用,常备军不像雇佣兵基本只需要发钱,并且可以在战争结束后就结束契约。组建一支常备军还需要国家供应器具、场地和供给,同时新组建的军队还要花时间训练来熟悉自己的武器,不能像雇佣军那样直接提供久经沙场的高质量部队。

种种的困难使大部分国家在常备军上做比较小的尝试,这时期大部分国家保持一支小规模的常备军作为军队的核心以替换部分雇佣军。法国就组建了一支以骑兵为主和少量弓箭手的常备军。西班牙则组建一支以少量专业士兵的坚强核心。1494年瓦拉多里德法令规定:十二至四十五岁的男子中,十二人抽一人,抽中的须在国内或国外服兵役。意大利尝试长期雇佣一些军团,使其成为属于自己独立的军队。

在常备军建设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尼德兰的莫里斯亲王,他在阅读古代军事著作和当时的尼德兰独立严峻的斗争环境中意识到保持常备军的必要。他最大的改革便是创建了一支常备军,由于荷兰原本人口较少,这些士兵多为原本的雇佣军或者荷兰出钱从外国租借的军队。他让这些人年复一年的为自己服务,最终使其成为在八十年战争中一支稳定的作战力量。同时长期的维持这支常备军也能让莫里斯的想法更多的渗透进这支部队。他首先开始军队使用武器的标准化,这样,所有为荷兰效力的军队,不管来自哪里,都用同样长度的矛,同样制式的盔甲,同样口径的火枪。这使后勤保障的压力减低,同时方便了使用和操作的教学。莫里斯亲王并不满足与此,他还规范了军队的操典,把训练要求编译小册子。同时在空闲时间不停的训练他的士兵,这使他可以快速的推广了他的新战术,更灵活的编队和比西班牙更有效的射击循环。正是这些措施使他在对抗西班牙军队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小国寡民的欧洲各国是怎么发展出几十万军队?

如果说莫里斯是职业化常备军的创始人,那么把他发扬广大的要数充满活力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他接手的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国家,历史学家迈克尔·罗伯兹称其是一个“半隔绝、文化发展迟缓,各方面本质上仍停留在中世纪”的社会。他并未被这些困难吓倒,而是进行一场雷厉风行的改革,改善了国力。他深受莫里斯改革的影响,但是他还在其加上了新的创新:他更为强调军队的机动和火力,采用了更浅的纵深,更轻便的火枪,修改了骑兵战术条例和增加了步兵营属火炮。虽然古斯塔夫所在的瑞典早在16世纪就曾实行过全国征兵制,每十个农民就有一个参加军队。但是由于瑞典人口不足,古斯塔夫的军队仍然有九成是由雇佣军组成。就像莫里斯一样,他把雇佣兵同义务兵采用同样的组织,同样严格的纪律训练和统一的装备。这些规定被编成《瑞典条例》。瑞典的军队在古斯塔夫亲自带领下,参与三十年战争的第三阶段。在布莱腾费尔德和吕岑战役中打败了采用西班牙体系的神罗军队。虽然古斯塔夫在吕岑战役中阵亡,但是他的改革却长久的影响了欧洲。《瑞典条例》很快也被许多国家效仿。当法国孔代亲王在罗克鲁瓦战役打败了西班牙军队的主力,宣告了三十年战争将近尾声时,也开始宣告雇佣兵时代的即将完结。

三、有限战争——常备军时代

法国虽然在三十年战争末期依靠孔代亲王的果敢和敌人衰落而取得胜利。但是在战争时,却发现自己军队是显得如此糟糕。预定召集的16万军队因为盛行的腐败最终只能勉强凑足7万人,各团装备、训练和人数都参差不齐,衣着五花八门,只有一根白色肩带表明他们的法军身份,几乎没有任何后勤保障体系,士兵因为领不到军饷而像蝗虫一样肆意毁坏行军所经之地,军纪败坏使他们毫无忠诚感可言,支配大大小小连队的是雇佣兵的兄弟习气,军官的职务都是贿买而来,比起作战他们更关心利用军职赢利,不少人干脆对军事一窍不通。这是典型雇佣军所存在的通病。鉴于这样的状况,路易十四决定对自己的军队进行整改。用严格的纪录约束军队。仿制瑞典的军制改组部队,频繁检查避免军队私有化。国王和大臣还开始考核军官的军事理论,不合格者将被迫变卖自己的职务,使之前还显小众的军事理论著作,被抢购一空,一版再版。终于这些改革使法国有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常备军。在路易十四执政的70余年中,一半时间都在战争中,正是这样一支可靠的军队承受住了久经沙场的考验。使路易十四以“太阳王”的光荣名号载入史册。

小国寡民的欧洲各国是怎么发展出几十万军队?

18世纪,常备军制度的推行使战争法律的实行成为可能,也把军人和平民分割开来,让战争对平民的影响减少了很多。战争是国王们的战争,一个好公民只要按时纳税就可以了,至高的政治与经济权威只要求他们挣钱。既不要求人们参与战争决策,开战以后也不要求他们参加战事,除非一些年轻人受到冒险精神鼓舞自愿参加。最常见的纵兵掠夺问题也通过仓库制度的实行开始减少。军队开始通过仓库补给,而避免掠夺百姓,因为这会导致反抗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武器上,刺刀的出现淘汰了长矛,使战争步入了火力时代,军事上为了更好的发挥枪炮威力而出现了线式战术,这需要兵士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听着鼓点准确的运动和精密的变换队形,需要枪林弹雨下看着身边战友倒下也能机械的完整装填射击。战斗比拼的更多是双方的忍耐力,这就需要严酷的纪律和苛刻的训练。由于军队的生活比较坚苦又无聊,普通人不太愿意当兵,除了少数志愿当兵的人外,更多士兵往往是由通过强征欺骗等手段诱拐到军队,士兵的主要构成是社会底层的闲杂人员。为了控制这些人,就更需要铁的纪律了,要让士兵担心贵族长官的鞭子胜过敌人,他们才能安心的面对死亡。

不过即使如此,长期服役的军人依然是国家宝贵的财富。战斗是如此残酷,职业士兵难以补充,所以要尽量避免他们的损失。因此虽然那个时代依然有许多杰出的将领和著名的会战,但是那时的战争更多是讲究如何消耗敌人,而不是直接打败敌人。通过消耗敌人来获得胜利的损失比直接打败敌人获得胜利的损失小的多。保护自己比消灭敌人更重要。讲究避免会战,要流行迂回之风。

小国寡民的欧洲各国是怎么发展出几十万军队?

那个时期的军队更像是个精巧的闹钟而非吃人的野兽。这样,18世纪后期的欧洲军队最关心的问题便是:攻城术,筑堡垒,行军,供应,所有这些题目,在大量文学作品中都有过描写。军队——用克劳塞威茨的话来说——就像是“国中之国,其中暴力因素逐渐消失。

这种稳定战争形态对社会生产力破坏力较小,是平民处于上个世纪毁灭战争中从未有过的安全。

这是一种纯理智不动感情的战争体系,富勒将他称之为有限战争,费里罗曾经就此作过下述结论:

“有限战争是十八世纪最崇高的成就之一,他属于温室植物那一类,只有在贵族化和高贵化的文明中才能茁壮成长。今天我们已经不再有这种可能性了。由于法国大革命的结果,我们失去了许多好东西。这也是其中之一。”

四、全国武装比技术革命更进步——民族战争的到来

法国的军事改革家吉贝尔伯爵在他的《战术概论》中有一句有名的预言:能否设想一下,欧洲将出现一个民族,人民天资聪颖,社会资源雄厚,政府领导英明;在其国内,稳重的美德同坚实的军力在平抑扩张的政策下连接起来;这个民族决不会忘掉自己的目标,懂得如何进行廉价的战争,如何在胜利之后过好生活,而不至于因财政困难而束手无策。我们将见到这样一种民族,能像北风压倒柔嫩的芦苇那样制服它的邻居并推翻他们脆弱的政治结构。

小国寡民的欧洲各国是怎么发展出几十万军队?

吉贝尔虽然对这预言并不抱有希望,但是在他死后这种可怕的战争形态很快就变为了现实。法国大革命砍下了路易十六的头颅也打碎了法国旧的军事体制。组成军队的核心军官都是贵族,他们被视为压迫者不是逃跑就是被流放。当各国的干涉军来到时新生的法国毫无准备。“斧头砍下来,又一个国王的人头落地了”、“要是那些国王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我们就把一个国王的人头扔在他们脚下,作为挑战”,激昂的宣言掩盖不了严峻的事实。挑战来了,随着最初试图用传统的志愿兵失败,面对迫在眉睫的危险,1793年议会通过了一项法令:

在《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十一版中,毛德上校对法国“征兵制”是这样评论的:“在任何国家现行或者未来的法典中,能对人类未来产生如此深远影响的。大概还没哪个法令能超过法国这个不太著名的法令。”

小国寡民的欧洲各国是怎么发展出几十万军队?

这个法令是全民武装的宣言,它的诞生意味着战争从之前军队国王之间的战争变为整个民族的战争。战争的规模被扩大了,要激励千千万万的士兵,在这个讲究平等的革命政权,不能再使用象征专制的严酷纪律。于是采用了一直新的办法,那就是宣传。当时法国军队中流行的《马赛曲》,从它的歌词中“当专制国王的士兵,他们从你的怀抱中将你妻儿的性命夺走……组织起来!前进!前进!敌人的脏血将灌溉我们的田地!”就可以看出这种宣传本质是恨的宣传,他鼓起了大部分人员的情绪。政客们还采用其他手段来激发战士的憎恨,使之他们的有战斗意志。这种宣传创立了一种信仰,一种人民决定的信仰,不完全象宗教的教条,而是具有社会性的情感。就这样,仇恨统治了法国,这种方法培养了人民的敌对情感,使整个民族都被捆绑到了战争的轨道上。一种新的战争形式出现了,军队和人民已融为一体。人民战争真正体现出它的字面涵义。战争不单单是军队的事,它直接涉及到参战国每个人的生活和精神。在面对入侵一年后,1794春,救国委员会已经能在各条战线上以优势兵力迎击敌人,这对旧式体制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它更本没法维持那么大规模的军队。

当这一切被拿破仑完善之后,这只恐怖的战争机器踏平了欧洲,粉碎了旧式军队。这一切的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新式武器的诞生(士兵们燧发枪还将使用近一个世纪)或者新战术的使用(当时的战术早在路易十六时代就已经存在),而是爱国主义的、民族主义被灌输到战争中。无论是战争的目的,规模,地域都被扩大了。这种进步是政治上的,是政治革命促使了军事革命。新式战争方式不再是避免而是寻找战斗。生命不在宝贵而变得廉价,因为有多少消耗就可以征召多少补充,这种新式军队虽然不如旧式军队训练有素,却在一次次战斗中获胜,展示着无可争辩的优越性。

但是拿破仑在耶拿之战之后就开始浪费这种优势,他开始用大量损失来取得胜利。他只要找到决定性地点便把他军队源源不断的投入其中,他相信只要交战他就能取得胜利。他的征服终于给整个欧洲带来了“全面皆兵”的军事信条,唤起了其他民族同样的精神。最终拿破仑的征服给他带来的是欧洲人口巨大的伤亡和自己的失败。当战争结束后一切也都似乎回复到了旧制度时的稳定。但革命的痕迹没有那么容易清除。所有见识过这种力量的人不会轻易放弃它。它只是暂时沉睡了。当需要时,赌上整个民族命运的战争机器依然还会被释放出来,发挥它那恐怖的威力。(正文完)

五、后 记

最初写此文的初衷只是试图给近代军队下一个定义。但是当随着翻越资料的增多,发现军队的发展有一定的继承性,简简单单靠一两个特征来定义军队的性质无疑是武断的,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篇介绍军制发展的此文。此文更多是种资料的集中,大量的引用了资料或者被我加工过的资料,在组织语言后变成此文。短短数千字的此文也可以作为了解军制的初步资料。当然限于资料有限和本人的疏漏,此文错误之处难免欢迎指正和批评。在讲到文章最后的民族战争时,虽然介绍到拿破仑戛然而止,但是民族战争却远远没有停止。我们可以在之后的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见到这种灌输了民族精神的全民动员体制的可怕,这种战争形式是如此的歇斯底里,破坏一切。虽然随着核时代的到来,传统大国之间已经避免了这类可怕的总体战,而更多是对抗程度较小的局部战争。但是我们依然能在某些小国之间的战争中看到这类回归野蛮的征兵制,人类把整个民族捆绑到战争火车上的阴影远没有离我们远去。

小国寡民的欧洲各国是怎么发展出几十万军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