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的运动都是向内收缩的,你越来越放松,能量就越向内凝聚

太极的运动都是向内收缩的,你越来越放松,能量就越向内凝聚​古人一脉传承下来的太极锻炼方式大大地调动了身体的能量。

如果要完整了解身体能量,实际上有一个非常显而易见的方法。

大家在寺庙教堂或者各种宗教的场所里,会看见里面的塑像后面都有背光叫身光、体光,那个背光基本上是呈竖立的椭圆形状,大家看到塑像的头顶有个圆形的头光,身上有个椭圆形的竖立的背光。

也许很多人把身光当作是寺庙的雕塑艺术手法,仅仅是艺术的美观表达,其实不是。每一个人都存在那层椭圆的体光,但是你的椭圆体光不会像佛陀的那么圆、那么大。每一个人也存在一定的头光,但是你的头光极小,不会那么大。

如果你真的有眼睛会发现,一个真正懂行的、练得很好的太极拳师,他的身光明比普通人大,并且在他练太极的时候的身光明比不练的时候要大,这意味着他在打太极或者站桩的时候也会出现身光明,我教大家的站桩的方法也是一样的,你虽然看不见,但是你会感觉得到。

什么感觉?你会发现整个身体在一个热烘烘的磁场里面被包围着。你打太极的时候,虽然你是在运动的,但是一样会觉得有一个热烘烘的磁场包围着你,不是很明显,有温热的磁场包围着你,这个包围的温热磁场就是你的身光明。如果你的太极打得好或者站桩站得好,身光明会更加浓厚更加大。

它的整体形状是一个椭圆形,它包围着你的身体。它是你的身体健康与否的强烈反应,也就是你是否拥有能量。你的能量越大,身光明范围就越大,这个是显而易见的。

站桩也是太极里面的基本功,站桩包括太极在一开始培养的都是身光明。

那么它跟中脉是什么关系呢?你知道身光明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这一点你要理解。

也就是你的体光不是放射光明,而是消逝的光明,你听明白了吗?它不是在放光。如果你在放光一定会觉得虚弱,因为你在消耗,在把你的能量散出去。

但是你会发现站桩或者练太极拳是不消耗能量的,相反越练能量越足,这说明你不是在消耗,不是在主动放光。

你在干什么呢?体光是怎么样一个类型呢?这个体光叫做消逝的光辉。也就是你在做的事是浓缩而不是扩张,就好像蜡烛在浓缩的时候放射出光明。学过物理学会了解到,一个东西在强烈浓缩的时候会散发出光明。

太阳就是这样,太阳是核融合核聚变,所有的分子在向内塌缩,所以放射出光明。它不是向外放光。你看到的太阳向外放光,其实不是的,整个太阳在向内塌缩往里挤压,所以它就辐射出光明,那个光明叫做消逝的光辉。

你在站桩或者在练太极的时候也在做同样的事,不是在扩张,不是在放光,而是在向内塌缩形成一个人体的核爆、人体的太阳能、人体的塌缩,你明白是在向内塌缩吗?如果练太极拳时说我要放光、我要体光,那你一定会虚弱的,一定会消耗能量而不是获得能量。

整个太极的运动都是向内收缩的,你越来越放松,能量就越向内凝聚,消逝的体光反而越浓烈。那么它塌缩到哪里呢?它到了身体的中轴线也就是脊椎。所以你会发现,站桩的人站久了脊椎骨发烫,太极拳打得时间长了后背发热。因为能量在向后塌缩,于是脊椎热了,那是一个向后塌缩的浓缩运动,能量向内凝聚的运动。

当脊椎能量越来越凝聚后会有两个方向,要么向下惯常地运动形成性冲动,在性行为里面消耗掉;要么就是向上运动。如果身体特别虚弱,站桩能量浓缩后性会变得亢奋。如果你不使用性,忍住不去理睬亢奋、不去消耗它,随着能量进一步浓缩,它就会开始向上运动,因为向下的门被关闭了。向下的门是人类的一种生物本能的习惯,这扇门一旦被关闭不允许外漏,那么能量累积起来以后别无他处只能向上走,这叫“肾水升、心火降”。道家把脊椎能量叫肾水,它只能向上走到头顶,整个后背开始发热。


太极的运动都是向内收缩的,你越来越放松,能量就越向内凝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