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一元看病 乡医月入破万 基层医改“花都模式”将在全省推广

标准化建设的村卫生站宽敞明亮、配备齐全,村民每次拿药看病只要一元钱;乡村医生都是有编制的大学毕业生,技术水平高,年均收入达23.5万元;区、镇、村三级人才可双向流动,区医镇用、镇医村用……广东基层医改的“花都模式”,如今已开花结果。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表示,诞生于广东深圳的“罗湖模式”是城市医改的主要方向,而花都则是基层医改的模范样本。7日,省卫计委和人社厅等部门联合在花都召开全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推进现场会。笔者从会上获悉,广东将在全省推广基层医改的“花都模式”。

村民花一元可看病拿药

2008年5月,花都区开展“农村卫生站免费为农民治病”(又称“一元钱看病”)试点,小布村即是试点村之一。村民在村卫生站看病拿药,每次只收一元钱挂号费,若需注射则另交一元钱注射费,药品及诊疗费全免。

2010年9月起,这一政策在全区铺开。足不出村即可一元钱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改变了村民的就医习惯,小病不再拖,慢性病也得到了良好控制管理,降低了大病的发生几率。

据花都区副区长李荣渝介绍,截至2017年底,“一元钱看病”已累计就诊910万人次,为此区财政累计投入1.4亿元。为了让村民愿意在村卫生站看病,花都区投入1200万元,对全区196家村卫生站进行了标准化的建设改造。

更重要的是,花都区逐步用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生代替传统老乡医,统一招聘大学毕业生纳入所在镇卫生院事业编制管理,充实到乡村医生队伍。

如今,小布村的叔公阿姨们都已经熟悉了年轻阳光的“小江医生”,而江文校也对他们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成为村民的“健康守门人”。

基层医生年均收入23.5万

为何医科大学本科毕业的江文校们愿意扎根在乡村工作?“秘诀”在于花都区激发基层活力、提高乡医待遇、稳定基层人才队伍的一系列改革举措。

虽然在村卫生站工作,江文校的编制却归入镇卫生院。据花都区卫计局局长曹扬介绍,2018年,花都将乡医编制全部并入镇卫生院编制管理,由区统一招聘,镇卫生院统一日常管理、统一调配使用、统一发展平台、统一职称晋升渠道。

如果待遇提不上,招进人才也难以稳定扎根。2017年起,花都区明确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取消“收支两条线”的补偿方式,并加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占比,鼓励乡医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在小布村,江文校管理着250多个高血压患者和100多个糖尿病患者,而他的收入就与免费治病、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挂钩,由镇卫生院考核后发放。他告诉笔者,目前他每个月的收入过万,“比我在镇卫生院的同事还要高”。

据统计,2017年花都区的基层医务人员年均工资从2010年的6.1万元增长到了23.5万元。随着一类财政供给、二类管理的政策继续实施,医务人员待遇有望继续增长。

农村三级诊疗格局形成

随着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下沉,基层医疗质量稳步提高,2017年,花都区内就诊率达90%,构建起“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三级农村卫生服务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