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师:刘伯温7」为什么“知识分子”理论和实践不能同步?

「帝王师:刘伯温7」为什么“知识分子”理论和实践不能同步?

「帝王师:刘伯温7」为什么“知识分子”理论和实践不能同步?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论成就,刘伯温远在诸葛亮之上;论军事才能,刘伯温远超萧何,助力朱元璋仅八年便拿下大元天下;论治国才能,刘伯温更强于张良,一举定下大明帝国后世两百年的盛世格局。

《帝王师:刘伯温》是一本由度阴山编写的通俗历史类书籍,讲述了帝师刘伯温传奇的一生。本文整理自此书经典内容。

为什么“知识分子”理论和实践不能同步?张士诚为什么失败?本文将为您解答。

「帝王师:刘伯温7」为什么“知识分子”理论和实践不能同步?

一、理论和实践

不能同步的知识分子

能用谈判解决的事情,绝不动用武力。一旦动用武力,就是全力以赴,不分胜负,绝不回头。

一个从来没有倒霉过的人,永远不知道和霉运共进退的痛苦。

刘伯温不是神,他自己都不相信有神仙这回事。他相信的,只有他自己。他成神的路线图,只是一张写满了后天努力的励志图。当他低头看自己的时候,从他内心深处,看到了神仙。每个人心中都有个神仙。很多人无法使用这个神仙。

而刘伯温能用。他都能用也不是他身边有个手拿金瓜的小孩,而是他几十年来的刻苦攻读和不停的感悟。由此锻炼出来的对实施明察秋毫的能力。没有人可以完整的了解一个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的了解自己。所以,自己才是自己的神。

刘伯温说:如果一件事情,自己能解决,那就不要求别人。

大部分知识分子都是眼高手低,理论和实践不能同步。

「帝王师:刘伯温7」为什么“知识分子”理论和实践不能同步?

二、张士诚为什么失败?

张士诚的思想是:人生是个过程,在有限的时间里,千万不要委屈自己。身心的幸福,才是第一要义。所以,稍微有点志向远大的知识分子,都会离他而去。留下来的,自然都是享受人生之货。

所谓完美的人生,其实是身心的幸福。无论你身心疲惫的活着,还是身心畅快的活着。如果身心疲惫的活着,能够使你感到幸福,你就去活。你什么时候发现,身心疲惫的人会幸福呢?张士诚没有错,但是他在享受人生的时候,记得看看外来的环境。

朱元璋是个变态人物,看到他这种在他眼皮子底下享受幸福的人,他就看不得别人好。他是个暗黑人物,他最喜欢看的就是别人匍匐在他脚下痛哭流涕,请求他饶恕,他偏不饶恕。

张士诚喜欢看到别人开心快乐。他对知识分子说,你们若安好,便是晴天。但是这些知识分子,全是半瓶子醋。

张士诚真以为苏州还是从前的苏州,根本就没有战事。其实苏州人已经开始有“通货膨胀”和“吃老鼠肉”的现象。一老鼠的价格已经超过了10单米的价格。

只有善良如张士诚这样的人,才不会干出吃人的行当来。所以,当他流泪时,老天也哭了。

人人都觉得别人比自己幸福。其实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出色的战争部队,都是在实战中锻炼出来的。

本文选编自《帝王师:刘伯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