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到底安不安全?近幾年發生過到期了本金利息返回不到銀行卡上嗎?

堂堂正正做人77563740

銀行老員工為你解答。

如果是銀行自有理財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近年來我是沒聽說哪家銀行自有理財產品出事的(有的話各銀行都會通報),你所擔心的或者聽說的銀行理財產品出事的案例,一小部分是銀行代理理財產品,大部分是“飛單”,下面我來介紹一下這三者的區別。

銀行自有理財產品

是募集資金由銀行投資部門自行運作的理財產品,受到近年來眾多監管要求影響,主要投資於風險較低的債券市場,收益率一般在5%左右。


代理理財產品

銀行代理銷售私募、證券公司的理財產品,多投向於股票和其他項目,風險大,預期收益率也高。

飛單

指銀行工作人員未經銀行允許,私自銷售未經銀行審核的理財產品,風險極高。前一陣影響極大的某銀行北京航天橋支行“飛單”事件,就是銀行內部人員私自銷售某公司理財產品,但是是在銀行工作場所簽訂的合同,老百姓以為是銀行理財產品,單其實他買的是什麼他自己不知道,銀行也不知道。前幾天跟同行聊起這件事,我說最難管的是人心,制度再嚴也會有漏洞,又不是玩遊戲“紅警2”尤里的心靈控制。所以投資者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籤的合同是不是和銀行籤的,錢是銀行扣的還是主動打入某人的個人賬戶,如果是後者,就報警吧。


所以我認為,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安全的,不安全的是那些打著銀行理財產品掛羊頭賣狗肉的產品,投資者一定要仔細分辨,現在要區分也很方便,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銷售時,現在按要求必須要“錄音錄像”雙錄,如果你在銀行網點買理財沒雙錄,那你就要小心了。

我是昇財經,銀行12年老員工,願和你分析銀行那些事。


昇財經

如果你買的真是銀行理財產品,那麼一定安全!《資管新規》雖然發佈,但有很長的過渡期,因此,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剛性兌付的。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穩定、風險低,基本沒有發生過到期本息未到賬的情況。



銀行理財產品可劃分三大種類:保本固定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非保本淨值型。

保本固定收益型。顧名思義,銀行提供理財本金及收益保障,此類產品不但安全,而且保收益。

保本浮動收益型。此類產品銀行保障投資本金,但不保障理財收益,即在收益方面,用戶需承擔一定風險,但從歷年此類理財產品到期收益結算來講,很少出現產品的最終收益率低於產品預期收益率的情況。

非保本淨值型。與開放式基金類似,淨值型產品,為開放式、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沒有預期收益,沒有投資期限。產品每週或者每月開放,用戶在開放期內可以進行申購贖回等操作。適合有一定投資經驗的客戶購買。

理財產品說明書上一般都會標明該產品的風險等級,投資者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前要儘量選擇和自己風險偏好相對等的理財產品。

然而,銀行理財也不是沒有坑。銀行除了自營的產品,還會幫別人賣產品。切記,這個要分清。銀行代銷產品,貓膩不少,最為惡劣的就是”飛單”,即銀行工作人員自己或與社會人員內外勾結,利用投資者對銀行的信任,賣不屬於銀行自己發行的理財產品,從中獲得高額的佣金提成。如果遇上“飛單”,你買的這就不是銀行理財產品了!

…………………………………………………


史晨昱

首席投資官西瓜菌

銀行的理財產品是分很多種類的,一般大體上分為保本型理財產品和非保本行理財產品。保本型理財產品相對安全,銀行如果在發售的時候承諾是保本型產品,那麼您投資的本金是安全的但是年化收益相對較低;非保本型理財,顧名思義銀行不保證本金,在投資過程中您的本金有可能會受到虧損,甚至血本無歸,這種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相對較高,如果投資成功也能獲得更多的收益。

其次,值得一提的是銀行不會盲目的對客戶推銷和發售理財產品,銀行每年會對需要購買理財的客戶進行等級評估,評估您個人的風險承受等級和投資理財經驗等信息,然後對該客戶作出一個系統的等級評定。在評定後如果您被評定為承受風險較低、投資理財經驗較少的客戶,那麼您在銀行系統中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系統就會拒絕您交易。所以說大家以後每年在回答銀行投資理財問卷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不要隨便點選,這些和以後您購買理財產品系統認定是有很大關係的。

再次,很多客戶在夠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並不會仔細的閱讀理財產品銷售說明書,而是隻關心年化收益率。這樣是不對的,大家應該在購買前閱讀銷售說明書,裡面會有詳細的該理財產品介紹,包括起止時間、投資領域以及比例、是否可以提前贖回等信息,根據投資領域的比例您心裡就會有一個大概的瞭解您的錢將會被投資在什麼行業、什麼方向,那麼您大概也就會知道您承擔的風險會是多少。


首席投資官

資產新規規定銀行理財產品不得承諾保本,打破剛性兌付,這就意味著投資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增大,銀行理財產品未來大概率轉化為“淨值型”。

2018新年伊始,銀行理財違約、違規的消息頻頻爆出,其中招商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悉數在列。招商銀行的理財產品遭遇違約,招商銀行回應稱,銀行產品的本金回收及收益,取決於投資標的的投資回報情況,存在本金損失的風險。無獨有偶,交通銀行也被曝出3億元私銀理財產品退出困難的問題,原本2015年到期的理財產品,但部分項目退出存在問題,延期了兩年,最終8%的收益率變成4%。銀行理財產品也不在安全。

打破剛性兌付是市場經濟必然發展的結果,同時允許銀行破產,雖然可能性不大,意味著國家不再為銀行兜底。老虎君提醒大家,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即使是銀行理財產品也不例外,因此在選擇產品時需要謹慎小心,仔細選擇。


環球老虎財經

本人從事金融行業多年,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希望能幫到你!

一是關於銀行理財安不安全。

這個問題,說不安全,還是安全都是不負責任的說法,應該說相對安全。尤其是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尚未聽說有損失本金和喪失收益的情況,除非有內部作案的特殊情況發生。

忠告就是:四大國有銀行相對安全。

二是理財的本金和收益回款情況。

這方面也是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個人建議,買理財就上國有大行,相對安全可靠些。近幾年的情況是四大行中農工建,銷售的理財產品未出現過本金損失和收益未達到的情況,理財產品到期本金和收益都順利回到銀行卡上。但是,這也是相對的,內部作案或投資虧損的極端個別情況應該是有的。

所以,以我個人經驗,購買理財還是選擇國有大行,相對安全可靠些。至於最終如何選擇,決定權還是在您的手理,不是嗎?


財富滾雪球


看到很多答友說銀行理財絕對安全,我只能說呵呵!


遠的不說,我們先來說下最近發生的銀行理財案件吧


2018年3月,美的10億元理財被騙案件被曝光。


該案件案件的始末是這樣的:


2016年3月購買了理財信託產品,規模10億元,期限為2年。美的的7億元理財資金由“農業銀行成都武侯支行”出具兜底函,借道上海財通和渤海信託,最終流向3家借款公司。直到放款後兩個多月,美的方面最終發現,無論是銀行出具的兜底函,還是資金流向的3家公司的授信資料均為偽造,,美的集團旗下另一筆3億元理財資金也遭遇了類似情況的詐騙,涉案銀行為“重慶銀行貴陽分行”。


隨後,公司通過內控日常核查發現該理財存在詐騙風險並第一時間報案,目前涉案人員正在或已抓捕,公司已收回部分委託理財資金。


除此之外,以前也發生過不少銀行違規理財案件


2018年1月26日,中國建設銀行上海浦東分行因銷售理財產品違規承諾收益遭罰。

2017年11月31日,銀監會北京監管局開出罰單,民生銀行北京分行下轄天橋支行因銷售虛構理財產品等,被罰款2750萬元,對包括張穎在內的三名員工給予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


招商銀行在2013年發佈一款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在11%-13%之間,但2017年9月被告知資管計劃到期後無法退出,招行所有投資者的2000萬投資款或僅能收回本金,即使有收益也甚微。違約的產品是總規模高達10.4億元的夾層基金,屬於招行代銷的定向投資於私募股權基金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招行表示沒有承諾剛兌,但是會督促及回收項目應收款及利潤。

 

2010年交行成立的一款名為“得利寶·至尊16-1號”私人銀行理財產品,100萬元起售,期限為5+2結構,原本2015年到期,但因為部分項目出現問題因此延期兩年,2017年12月產品到期之後,投資者只拿到4%的單利年化收益率,距離原先8%的收益率縮水了一半。


最大的違規理財案件當屬廣發銀行。


2017年12月銀監會向廣發銀行開出了歷史上罰款金額最大的罰單,罰款高達7.22億元。這個也是一起違規理財案件。該案件暴露的導火線是某位民生銀行的投資者發現“飛單”,該投資者通過理財登記編號進行查詢,發現自己買的理財是假的,所以選擇報警。


該案件中廣東惠州僑興集團下屬的兩家公司在“招財寶”平臺發行的10億元私募債發生債務違約。該私募債由浙商財險公司提供保證保險,但保險公司稱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為其出具了兜底保函。之後,10多家金融機構陸續拿著兜底保函等協議,向廣發銀行詢問並主張債權。廣發銀行惠州分行員工與僑興集團人員內外勾結、私刻公章、違規擔保的案件也因此東窗事發,涉案金額約120億元。


銀行理財還安全嗎?


雖然近年來銀行違規理財案件發生的不少,但總體來說還是很少的,發生違規理財的基本都是銀行內部的員工勾結外部一些機構私自騙取理財客戶。


總體來說,99%以上的銀行理財還是安全的,至少銀行理財是目前市場上最安全的理財產品。


但是任何理財產品都不可能說100%的安全,因為你沒法去揣摩人心的黑暗,就像極個別銀行工作人員就是為了一己私利,利用自己在銀行的便利騙取銀行理財客戶。

這種騙局一般都是個人行為,基本跟銀行沒關係,所以大家以後去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睜大眼睛,不能完全相信個人,而是要通過銀行的正式渠道去購買,比如櫃檯等,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帶去你到小黑屋承諾給你高收益,然後私自籤合同的那種。


貸款教授

銀行是在央行、銀監會領導和監管下運營,發行每一款理財產品都需要向監管部門上報和備案,並不是隨意發行理財產品。每款理財產品都有相應的編號,可以去中國理財網去查詢。

銀行自營理財產品分保本型和非保本型兩種產品,保本型產品又細分為保本保固定收益、保本浮動收益。非保本理財產品都是浮動收益。風險等級從保本到非保本一共5級,等級越高風險越大。保本型理財產品基本沒有風險,安全性沒有問題,期限比較靈活,可以放心去選擇心儀的理財產品。

近幾年銀行出現兌付風波和飛單事件,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產生了恐懼。原因是銀行替投資公司代銷的理財產品出現問題了。如果買到了假理財,可能會波及到本息安全。筆者建議,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去正規銀行,選擇自營理財,這樣才能安全投資,放心理財。






金融老油條

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要先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1、首先,在理財前請仔細閱讀產品說明書,包括收益率、期限、風險類型,特別要留意產品投資方向。不懂就一定要問銀行人員,錢是自己的,特別是看到投向股票權益類產品時,一定要小心。

2、注意預期收益率非實際收益率,短期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也非實際期限內收益率,關注產品說明書中關於理財產品提前終止或者提前贖回時候收益的計算方式。

3、如果你看中的是銀行信譽,那就要注意是否屬於代理產品。理財產品銷售協議書,如果是銀行自身發行的理財產品,協議是隻有銀行印章的,單飛這種個別情況一般依舊都是代理產品才會發生的。

中國一共有四大銀行,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

任何投資理財等相關操作其實都是有風險的,但如果選擇銀行的話,選擇以上四家國有銀行,就一定不會出現像你說的,過到期了本金利息返回不到銀行卡或者銀行資金週轉出現問題無法取款的這種個別事情了。


老馬說錢

我是好人卡,答案是發生過,近期主要集中在2015、2016年。如:

廣發銀行發行的一款掛鉤滬深300指數收盤價格的理財產品2015年1月底到期,其預期收益率為4%-8%,但最終收益率只有4.7%。
農業銀行日前到期的金鑰匙如意組合2014年第86期看跌滬深300指數人民幣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為2%-6.3%,但最終收益率僅為2%。
平安銀行的“平安財富結構類(100%保本掛鉤ETF)資產管理計劃2014年147期人民幣理財產品”同樣掛鉤滬深300指數,其預期收益率為3.5%-13%,但最終收益僅為3.5%。
還有,2016年匯豐銀行有多達18款理財產品出現本金虧損10%,加上本金虧損5%的理財產品,匯豐銀行2016年以來到期理財產品虧損的數量超過20款。匯豐銀行虧損的理財產品主要是掛鉤基金和股票。

從好人卡7年多的理財經歷來看,銀行理財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但購買時一定要仔細看條款,瞭解清楚再買。

1.結合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購買。銀行理財是必須進行風險分級並提示的,分為PR1-5共5個等級。PR1、2是比較安全的,PR3稍有風險,PR4以上不建議碰。

2.建議買固定收益型的理財,目前還在1年半的適應期內,還是能保證剛兌的。

3.注意看有沒有最低收益率。目前銀行出售的理財在界面上顯示的都是最高收益率,但有可能在條款裡會出現最低收益率,這樣的理財以上面說的掛鉤型理財為多。講道理,若是能預測到理財到期時的股票或黃金指數,那買期貨、基金賺得都比理財多。


好人卡的理財經

相對於其他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是很安全的,但是這個安全也是要建立在你要充分認識到理財產品的風險基礎上,因為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有高中低的風險,我們常說的有保本保收益型,保本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如果你選擇的是保本保收益型的理財產品,到期後本金和利息都返回到銀行卡上,不過這類型的理財產品越來越少了。

但是因為銀行除了有自己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有代銷的理財產品,更有甚者,有個別的違法的員工私自售賣非銀行批准的理財產品,俗稱“飛單”。

1.代銷的理財產品包括由來自保險公司的,證券公司的,信託公司的理財產品。

這類理財產品,保險,證券,信託等公司與銀行都有簽訂合約的,並且都會在銀行的公告欄進行公示,這類的理財產品相對是安全的,但購買的時候也要看清楚這類理財產品是否保本,是否有風險,收益是否有保障等。



2.“飛單”

“飛單”是嚴重違規的行為,飛單的意思就是說,銀行的違法的員工私自售賣非銀行批准的理財產品,這類理財產品的來源,風險等等都是不明確的,目前出的案件當中有很多飛單,造成了客戶資金的被盜。

所以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購買正規渠道的理財產品,如果銀行的員工叫你把錢轉賬到另一個賬戶,肯定是有問題的,因為正常渠道購買的理財產品不會叫你轉賬的,只為通過櫃檯,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直接購買。

目前發生過的所謂的理財到期本金和收益都不能到賬的,都是這種銀行員工私自售賣違規的理財產品,導致客戶的資金被挪用或者被盜。

正規渠道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都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