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樓市調控本質,這些城市房價還要漲

看透樓市調控本質,這些城市房價還要漲

每次調控過後都是階梯式上漲,這次是例外嗎?

| 真話財經(ID:zhenhuacaijing)綜合

年初以來,全國各地都在“變相”給樓市限購鬆綁,方式很多,但本質只有一個——這些地方的財政可能撐不住了。

已經放開的城市名單和本質原因,「真話財經」在前兩週的文章中已經分析過了,大家可下拉到文末的“相關推薦”查看。

這些城市開了口子後,估計還會有城市來仿效,本輪的調控可能又會和前幾輪一樣,慢慢走向終結。

從歷史來看,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來的20多年裡,加碼與放鬆一直就是如影隨形,輪番上演。

很多人認為,本輪放鬆和上一輪放鬆沒什麼區別,房價還是會重複以前的軌跡,繼續上漲。

不過,今天的文章主要告訴大家,本輪放鬆是“有差別”的放鬆,並不是一放鬆所有城市的房價都要漲,一定要區別對待。

01

十年限購路線圖

限購第一次出現,是在2010年。

經過四萬億的大水漫灌,樓市從2008年的低谷中走出,多地房價漲幅超過50%,樓市調控捲土重來,限購第一次出現在北京版的“國十條實施細則”裡。

看透樓市調控本質,這些城市房價還要漲

2011年,元旦剛過,限購就從一線城市向二線城市蔓延,南京、武漢、鄭州等地集體祭出限購政策,從此限購成為樓市調控標配。

2012年和2013年,多地加碼限購,調控形勢進一步加緊。

2014年,房價回調,樓市遇冷,經濟增長乏力。

當年6月,以呼和浩特為起點,大中城市紛紛放鬆限購,到2016年年初,除北上廣深和三亞之外,所有城市都放鬆了限購。

2016年,一二線城市房價暴漲,限購重啟,短短一年時間,超過50個城市加碼限購,並且疊加限價、限售等政策,“史上最嚴樓市調控”可謂名副其實。

2018年前後,在貨幣形勢逆轉、信貸收縮、房貸利率上浮等大環境影響之下,部分城市房價開始回調,某些二三線城市庫存開始上升,於是在“分類調控”的名義下,多地或明或暗放鬆限購。

於是就有了蘭州定向鬆綁以及其餘多個城市以“人才計劃”的名義鼓勵大家購房。

02

樓市調控就是個蹺蹺板遊戲

不到十年時間,限購政策鬆鬆緊緊了三四次。

限購如此,其實近20年的樓市調控都是如此,以下是方正證券之前製作的樓市政策變化。

看透樓市調控本質,這些城市房價還要漲

從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開始,到2003年將房地產樹立為支柱產業,再到2005年出臺一系列限制性政策,再到2008年末全球金融危機之際的大放水,莫不如此。

梳理這一過程,不難發現,所謂調控,一直都在這兩大目標之間遊移:一是防止過熱,二是防止過冷。

一言以蔽之,樓市調控就是個蹺蹺板遊戲。

歷來調控很少有撐過五年以上的,早在2016年,方正證券就做出過預測,沒想到才兩年時間,限購政策就開始鬆動了。

這其實也很好理解,一方面,調控本來就不是長效機制,有時候它是為了應對房價過熱,有時候它又是應對市場過冷。

而房價上漲週期一般也就兩三年時間,這就決定調控政策難以從一而終。換句話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最終病症如故。

另一方面,房價背後有如此之多的利益裹挾,這就決定任何調控都不只是為了房價的合理與穩定,而是為了維繫既有的利益格局。

最近看到一條評論很有意思,讓擁有房子最多的群體制定房價調控的政策,還要把房價打壓下去。這不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

所以,每當市場有所轉冷時,調控政策總會適時放鬆,從不例外。

03

這一次,意味著什麼?

以前調控如此,2018年這一輪限購鬆綁,背後意味著什麼?

其一,經濟進入新常態,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的依賴有過之而無不及。尤其是東北西北的一些城市,經濟增長毫無亮點,人口持續流出,除了依靠傳統產業之外,恐怕只有房地產這一大經濟增長點。

既然房地產維繫著經濟增長和土地財政的雙重需要,那麼當增長出現問題時,放鬆調控,迴歸房地產刺激之路就不令人詫異。

其二,雖然2015年-2017年的這一輪暴漲,幾乎覆蓋從一二線到三四線的所有城市,但每個城市基本面不同,有些城市的上漲有人口和經濟增長層面的支撐,有些城市的上漲則純屬投機遊戲,還有些城市的上漲是貨幣化棚改制造的人為需求。

當狂熱期過去,自然就能明白,哪些城市的上漲是虛華其裡的。

其三,過去的教訓仍然沒有被吸取。幾年前我國房地產的高庫存,依靠這一輪的漲價總算去的七七八八;然而,舊的庫存剛去,新的庫存又來。

雪上加霜的是,這一輪上漲,幾乎透支了未來數年的購買力,新的庫存靠什麼來去?取消限購又如何?

潮退了,才知道誰在裸泳,這句話永不過時。

其四,從最近多家中央媒體的表態來看,中央已經默許了個別地方樓市放鬆的政策,在房產稅還沒有全面開徵的今天,地方政府還是需要房地產的。

04

2018,還有機會嗎?

目前一二線城市大多數在橫盤或下跌,三四線大多數在上漲,這是毋庸置疑的現實。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今年三四線就比一二線更值得投資。

反而一二線越是跌的厲害,風險就越小,留給我們抄底的機遇就越大。追漲殺跌是大忌,低買高賣才是樓市最佳策略。

比如目前的天津房價,已跌至17年年初水平,北京更是回到了16年的水平,對於之前沒有來及買房的人來說,2018年絕對是最佳的上車時機。

而且,最新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已經有11個一二線城市的新房房價回到了1年前的水平,在經歷了一年左右的下跌之後,2018年階段性底部即將到來。

反觀三四線,今年漲的越厲害,房子賣的越多,庫存去的越多,將來也就越難轉手,被套牢的概率大增。

為什麼這麼說?

原因很簡單,本輪一二線房價上漲,主要是2015年貨幣政策多次寬鬆導致的結果,是由貨幣金融引發的經濟行為。而三四線房價上漲,則更多的是由去庫存和棚改引發的,是政策導向的結果。

未來,貨幣金融政策仍會常有,一二線依然會有很多機會,但是去庫存和棚改的政策,就很難再出現了。

所以,如果你打算在2018年買房,不論是投資還是自住,都要牢記這3個點。

貨幣,土地,人口。

同時具備3個點的城市,才能保證在長週期中,漲的最快,價格最牢固。

尤其是人口,是重中之重。當下,貨幣利好已基本消失,並且確定要消失到2020年。

那麼未來這幾年,能看的只能2點,即土地和人口,決定了價格的變化。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地比人多,但是它最近在搶人,那麼未來房價相對有保障。

比如最近開始搶人的鄭州,武漢,長沙,成都,如果真的能通過各種政策,把人吸引過來,那麼未來房價絕對不止現在這個數。

如果你的城市,地比人多,但是依然沒有搶人的覺悟,或者沒有搶人的能力,那麼除了剛需自住以外,不要在房子上多花一分錢。

最後,推薦幾個2018年比較看好的城市。

北京,深圳,上海,這一類跌出坑可以買。

武漢,天津,蘇州,鄭州,合肥,成都,杭州,南京,廣州,主要觀察是不是真的在搶人,如果判斷是真的,跌出坑就可以出手了。

青島,重慶,西安,長沙,昆明,烏魯木齊,這幾個城市和全國其他城市相比,上一輪沒有漲,有補漲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