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肖曉琳直腸癌去世,什麼人群容易得直腸癌?

煙波流雲

首先,

我們先來了解下:什麼是直腸癌?

直腸癌是指直腸組織細胞發生惡性突變而形成的一種惡性腫瘤,發病率一般較高,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

那麼,哪些人群容易患上直腸癌呢?

(1)一般來說,大腸癌多發於中年人,即40-50歲之間,是大腸癌發病的高發年齡,且男性多於女性。

(2)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尤其是有多人罹患胃癌、結直腸癌。與自己血緣關係越近的人,患癌風險就越高。另外,家族中有發病率年齡在40歲之前的,更應該引起注意。如果明確的家族史,那麼建議如果有胃腸道不適,要及時就診。另外,即使沒有不適,也建議行胃腸鏡檢查,瞭解是否有胃腸道異常情況。一般來說,如果胃腸鏡檢查沒有問題的話,至少3-5年可以不用複查,結直腸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

(2)飲食習慣不規律。比如長期攝入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低膳纖維的飲食習慣,以及經常吃燒烤、長期吸菸、酗酒,都會增加直腸癌發病的風險。

這主要是由於食物中的纖維素可以吸收水分,吸附腸道內有害物質,增加糞便量,縮短其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促進排洩。而低膳食纖維的飲食則不利於排便排毒,使致癌物質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內,增加了患大腸癌的危險性。因此,長期只吃肉不吃蔬菜水果的人群,患大腸癌的幾率比膳食多樣、營養均衡的人群要高得多。

(3)肥胖。肥胖與大腸癌發病的密切相關,隨著經濟條件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的人越來越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肥胖和大腸腺瘤及大腸癌的發病關密切。且男性肥胖者的腸癌發病風險要高於女性。

(4)有腸息肉病史。瘤性息肉可以癌變,腺瘤可以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混合性腺瘤這3種類型。其中,管狀腺瘤發生率高,絨毛狀腺瘤癌變率高。此外,遺傳性的家族性發性腺瘤,被認為是癌前病變,患者一般在30歲以後發病。

(5)患有血吸蟲病的人群。血吸蟲的蟲卵,長期存在於大腸粘膜中,可能會刺激腸粘膜,引起癌變。



便寶寶大腸癌早期篩查

肖曉琳,央視著名主持人,年僅55歲卻慘因直腸癌去世,這不禁令大家感傷,感傷的同時不禁會引起大家的思考,肖曉琳為什麼會得直腸癌,什麼樣的人群又容易得直腸癌呢?

目前直腸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但是考慮直腸癌的發生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1.不良的飲食習慣是直腸癌的最高危因素,比如經常進食高脂肪、高動物蛋白的人發病率明顯增加,因為高脂肪飲食可增加腸道內膽汁酸的分泌,膽汁酸對腸道粘膜有潛在的刺激和損害,而且食物中過多的動物脂肪能溶解和吸收致癌物質,而且這些都增加了患直腸癌的風險,另外,經常食用醃製、油炸食品及精細纖維素食品也是直腸癌的危險因素。而新鮮蔬菜水果則是結直腸癌的保護因素,因為多攝取新鮮蔬菜和水果可以軟化大便、增加腸蠕動、縮短糞便通過大腸時間、稀釋腸內致癌物濃度,還可減少基因突變發生率,這些都可大大減少直腸癌的發生。2.不規律、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也是直腸癌的危險因素,比如長期過量的飲酒、吸菸以及精神過度緊張、壓力過大、運動量過少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增加直腸癌的發生。3.直腸癌的發生也與年齡、遺傳相關,一般認為41到65歲人群為直腸癌的高發年齡,而且有著直腸癌家族史的人患有直腸癌的概率明顯增加,4.患有一些腸道疾病的患者直腸癌的發病率也會明顯增加,比如家族性多發性腸息肉、直腸息肉、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血吸蟲病等,這些疾病都會增加直腸癌的發病率。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有效的預防直腸癌呢?首先,應該做到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及粗纖維食物,少吃高脂肪、高動物蛋白、醃製、油炸食物,其次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保持心情愉悅、經常鍛鍊身體,最後就是要定期篩查,尤其是對於一些41到65歲、有著直腸癌家族史及腸道疾病的患者更應定期對直腸癌篩查。


醫語破天機

近日,中央電視臺55歲的女主持人肖曉琳因直腸癌去世。肖曉琳出生於湖南長沙,曾主持過央視《新聞聯播》、《今日說法》、《焦點訪談》、《半邊天》等知名欄目,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因其形象冷峻而美麗,被觀眾稱為“鐵面美人”。

肖曉琳的離世,再次給人們的健康敲響了警鐘。

我們不禁要問,什麼樣的生活習慣易致直腸癌?如何儘早發現它?我們又該怎樣來預防呢?

少吃蔬菜多吃肉易患直腸癌

長期攝入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少吃蔬菜水果的飲食習慣,以及經常吃燒烤、長期吸菸、酗酒,都會增加直腸癌發病的風險。

食物中的纖維素可以吸收水分,吸附腸道內有害物質,增加糞便量,縮短其在腸道內停留的時間,促進排洩。

而低膳食纖維的飲食則不利於排便排毒,使致癌物質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內,增加了患大腸癌的危險性。

因此,長期只吃肉不吃蔬菜水果的人群,患大腸癌的幾率比膳食多樣、營養均衡的人群要高得多。

大便帶血,究竟是痔瘡還是癌

其實,痔瘡、肛裂和直腸癌引起的便血,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痔瘡出血一般為大便帶血,或點滴出血,或呈輕微噴射狀出血;肛裂引起的便血一般量較少且伴有劇痛。

而直腸癌引發的大便出血,可能只是排出一些粘液、血便,且有排便不盡的感覺,大便次數會明顯增加,每次排便量也不多。

此外,還要重視直腸癌家族史。如果直系親屬中有直腸癌患者時,家族中的每個成員都要定期接受相關檢查。

1.積極防治直腸息肉、肛瘻、肛裂及慢性腸道炎症的刺激;對腸道多發性息肉、乳頭狀息肉,一旦診斷明確應早期手術切除,以減少癌變的機會。

2.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挑食,不長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飲食,經常吃些含有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新鮮蔬菜水果,不熬夜,不抽菸酗酒,對預防直腸癌有重要作用。

3.預防或改善便秘,保持大便通暢。

4.抑鬱悲觀的情緒會對身體健康不利,工作生活中要注意減壓,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湖南醫聊特約問答作者: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 副主任醫師 彭新茂; 國家一級健康管理師 劉莉

湖南醫聊

直腸癌就是起源於直腸粘膜上皮細胞的癌變,幾乎都是腺癌,當然也包括極少數的鱗癌,主要是肛管鱗癌(肛管粘膜上皮被覆的是鱗狀上皮)。直腸是人體消化道最末段,上接乙狀結腸,下連肛管。長度大概約12-15cm。

1、 有消化道腫瘤家族史,尤其是有多人罹患胃癌、結直腸癌。與自己血緣關係越近的人,患癌風險就越高。另外,家族中有發病率年齡在40歲之前的,更應該引起注意。如果明確的家族史,那麼建議如果有胃腸道不適,要及時就診。另外,即使沒有不適,也建議行胃腸鏡檢查,瞭解是否有胃腸道異常情況。一般來說,如果胃腸鏡檢查沒有問題的話,至少3-5年可以不用複查,結直腸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

2、 既往有結直腸息肉或腺瘤病史。即使切除了,因為有可能再次生長新的息肉。因為多數的結直腸癌都是由結直腸息肉逐漸癌變形成。息肉----腺瘤---早期癌---進展期癌需要至少5年的時間。因此,我們說結直腸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

3、 有家族性息肉病史(FAP):這是典型的遺傳疾病。這類息肉可以有幾百枚或幾千枚,整個結直腸密密麻麻,像鵝卵石路一樣。這種癌變是百分百的。如果知道有這種家族史,一定在十幾歲時就要行結腸鏡檢查,發現有息肉形成,就有及時切除。並且以後每1-2年複查一次結腸鏡。如果發現結直腸息肉太多的話,可以行全結直腸切除,迴腸肛管吻合。

4、 飲食結構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高能量、低纖維素飲食。通俗講就是肉類等高脂肪食物多,精細食物多粗糧少,典型的西方生活方式,這也是為何結直腸癌是歐美國家的高發癌症。這類飲食容易導致結腸蠕動較慢,結腸因缺乏有效的刺激蠕動就慢,大便不能及時排出體外。

5、 肥胖、超重:流行病學研究發現,明顯肥胖患者患結直腸癌的風險高於普通人群,因此適當控制體重,有助於降低患癌風險。

整體來講,瞭解自己的近親患病情況,就是明確是否自己有典型的家族史,同時注重飲食習慣和食物結構的調整,要葷素搭配,不能頓頓無肉不歡,平時多一些粗茶淡飯、多一些蔬菜水果,就會離結直腸癌遠一點。


北大腫瘤張成海醫生

1、生活在腸癌高發地區的人。腸癌的發病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有些地區發病率低,有些地區發病率高。腸癌的高發區的原因多是地理環境因素與飲食習慣所致;

2、有惡性腫瘤家族史、接觸放射性物質和有毒化學物質的人。很多直腸癌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癌症患者家史,尤其是直系血緣親屬,更容易患上直腸癌。

3、生活不規律、吸菸、酗酒,大吃大喝,暴飲暴食,過食甘肥,吃得過燙的,接觸汙染空氣的人。經常熬夜者,癌細胞是正常細胞分裂過程中產生的突變。夜間是細胞分裂最旺盛的時間,夜晚睡眠不足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發生變異的細胞便不容易清除。

4、慢性腸道疾病沒有治好的人。慢性炎症如慢性細菌感染、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異性結腸炎、憩室炎等。良性腫瘤惡變如直腸家族性息肉病、直腸腺瘤、乳頭狀瘤等,在一定條件下,也可導致惡性病變。

無論你是否是容易患上直腸癌的人群,都需要定期到正規機構做檢查,如果大腸中有息肉,一定要及時摘除,以防止出現癌變的可能性。

專長:腫瘤內科化療,主要擅長淋巴瘤、乳腺癌、肺癌、腸癌、頭頸腫瘤的化療。


醫聯媒體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啊。


年僅55歲的肖曉琳去世引發了網絡對直腸癌的熱議,作為一種高發的惡性腫瘤,直腸癌的確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有危險因素的人更應該積極預防和提前應對,防患於未然。以下就直腸癌(包括結腸癌,統稱大腸癌)的一些風險因素做一個簡單梳理:


1、年齡 大腸癌多發於中年人,中位年齡45歲。男性多於女性,也就是說40-50歲之間,是大腸癌發病的高發年齡。

2、 肥胖 肥胖與大腸癌發病的密切相關,隨著經濟條件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肥胖的人越來越多,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肥胖和大腸腺瘤及大腸癌的發病關密切。同樣,男性肥胖者的發病風險要高於女性。

3、飲食結構 過多攝入肉類食品、過少進食植物類食品也是大腸癌的發病因素之一,肉食可增加膽汁的分泌,植物纖維素的缺乏可使食物中膽固醇和膽汁酸在腸道內通過速度放慢,這些人體消化後代謝產物能明顯增加大腸癌的患病率。

4、慢性大腸炎症患者 患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人發生大腸癌的風險較正常人高4-20倍,尤其是出血性潰瘍性結腸炎的人群,惡變風險更大,病程超過10年者,癌變的幾率可以達到50%。

5、大腸腺瘤 大腸腺瘤的發生率較高,約佔自然人群的10%,可以分為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胡管狀絨毛狀腺瘤(混合型)。因大腸腺瘤和大腸癌的基因改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存在一定的惡變的幾率。所以發現有上述腺瘤情況,最好腸鏡下去掉。

7、 精神心理因素 長期的焦慮抑鬱、精神緊張,不能實現自我調節的不良情緒,是大腸癌患病的又一因素。情緒致病,不光是大腸癌,在很多的癌症發病原因裡,都是重要的發病因素之一。


大腸癌的發病非單一因素,但最主要的發病原因還是飲食因素,所以,注意調整飲食結構,加強鍛鍊,保持愉快的心情,對於預防疾病的發生具有重大的意義。


深藍醫生

2017年7月12日知名央視節目主持人肖曉琳,因直腸癌醫治無效與世長辭。據她家人透漏,肖曉琳的遺言是:“

要宣傳,不要像我一樣忽視健康。你們健康、長壽,我就在。感謝你們!”直腸癌是指直腸組織細胞發生惡性變化而形成的一種惡性腫瘤,發病率非常高。


腫瘤何大夫

肖曉琳,央視的著名節目主持人,先後主持過《觀察與思想》、《 新聞聯播》、《 焦點訪談》、《 半邊天》、《社會經緯》欄目,是《 今日說法》的主持人和製片人。

在成功的光環下,人們只看到了她光鮮亮麗的外表,看到了她的成功。

但是在成功的背後,她的付出可能也是人無法想象的。

整日高強度的工作和常人無法想象的巨大壓力,只為了給觀眾展示最好的節目。

在此情況之下,心理承受的負擔也是可想而知。

正值55歲人生巔峰的年齡,卻因不幸罹患直腸癌而與世長辭。

那麼,究竟哪些因素可能誘發直腸癌?

哪些人容易得直腸癌呢?

直腸癌的發病與很多因素有關:

1、飲食方面,長期飲食不規律,食物種類單一,膳食植物纖維、維生素、纖維攝入過少,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攝入過高,是直腸癌發病的高危因素。

2、長期便秘,排便不規律,久坐等不良習慣都是引發直腸癌的因素;

3、長期缺乏體育鍛煉;

4、部分口服藥物及家族遺傳病史也是直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

另外,直腸癌與其他癌症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根據腫瘤病變的部位的不同,手術方案也大不相同,也就是是否保留肛門的問題,有些直腸癌患者並不能接受不保肛的手術方式,以致於最終病情惡化。

肖曉琳的具體病情我們無從得知,但是並不排除這方面的因素,如果確實如此,那麼作為公眾人物不能夠接受不保肛的手術方式,也屬正常心理活動。

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也是癌症發病的因素之一。

直腸癌的早期表現是便血及排便習慣的改變,這些症狀極容易被忽略,導致病情不能儘早發現。

很多直腸癌的患者都是像肖曉琳一樣在工作強度大,飲食習慣不規律,缺乏基本的鍛鍊,心理壓力大,平時也較少注意自己身體的變化。

不管事業有多成功,在癌症面前,都顯得如此無奈,只有健康的活著才會有無限的可能。

不管多忙,都得好好吃飯,保證休息,適量鍛鍊,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來面對明天,才能不斷創造出自己新的明天。


重症醫生康駿朋

直腸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好發於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排便習慣改變、血便、膿血便、便秘、腹瀉等。前一段時間,央視主持人肖曉琳因為直腸癌去世的消息震驚了所有人,年僅55歲,這個消息也引起了人們對直腸癌的關注。那麼,生活中哪些人群更容易得直腸癌呢?

通常來說,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直腸癌偏愛人群有以下幾種:

1.大腸息肉患者。息肉是從腸粘膜上長出來的一種贅生物,隨著年齡的增加息肉也會增多,息肉根據其組織發育來源主要分為腺瘤性和增生性兩大類。目前研究認為,腺瘤性息肉特別是多發性的和直徑大於1釐米的腺瘤性息肉癌變危險性較大,被稱為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必需摘除乾淨。即使已經根治了腺瘤性息肉的病人,也要定期複查,以觀察是否復發。

2.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是以反覆發作的膿血便為主要症狀,潰瘍性結腸炎發生癌變的幾率比正常人高5~10倍,該疾病可能和家族遺傳因素有關係。對於未成年時就發病,而且病變一直在活動期,沒有得到有效治癒的患者,或者是病變範圍廣泛、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日後發生癌變危險性很大,由此引起的直腸癌變是近些年來比較常見的。

4.血吸蟲病患者。血吸蟲的蟲卵長期存在於大腸粘膜中,可能會刺激腸粘膜而引起癌變。流行病學調查研究表明,血吸蟲病重災區與無此病地區相比,直腸癌的檢出率要高12.3倍。

5.家族病史者。有大腸癌家族史者大腸癌的發生率比無家族史者高3倍,除遺傳因素外,可能與相同的飲食習慣有關。

另外,膽囊切除手術後的患者,小腸吻合手術後的患者,石棉加工業與紡織業的工人也是直腸癌的高發人群。


家庭醫生在線

直腸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癌瘤之一,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高達600,000人,發病率在男性中排位第4,在女性中排位第三,死亡率達50%,而且患者年齡有年輕化趨勢。這裡索性全面科普一下直腸癌這個病吧,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啊。

1.\t直腸癌是什麼樣的疾病?

如果醫生在疾病早期發現了病情,那麼直腸癌的治癒率是很高的。當病變的細胞在大腸內部(也被稱為結腸)或是直腸生長起來時,疾病就會發生。男性和女性都有可能患上這種疾病,而且,這種疾病是美國死亡率第二高的癌症。

2. 息肉與直腸癌

息肉一般生長在腸內側。大部分息肉組織是無害的,然而如果不盡早除去,這其中的一部分就會轉變成直腸癌。最常見的兩種腸息肉是腺瘤和增生性息肉。當結腸內部的細胞生長和修復的方式出現問題時,息肉就會形成。

3. 不可控的風險因素:

有一些風險因素是難以人為避免的,例如以下一些情況:

  • 年齡的增長——大多數患者都在50歲以上;

  • 腸息肉或腸炎疾病;

  • 家族直腸癌病史、乳腺癌病史或卵巢癌病史。

4.\t可以控制的風險因素

努力避免那些會使患病幾率增高的情況,例如以下的情況會增加癌變風險:

  • 食用大量的紅肉或是加工肉製品,亦或那些高溫烹煮的肉品;

  • 肥胖(腰部周圍的脂肪過多);

  • 運動不足;

  • 吸菸;
  • 過度飲用酒精類飲品。

5.\t直腸癌有哪些症狀?

6.\t直腸癌的檢測項目

篩選檢測是早期診斷的關鍵。五十歲以後,大部分人都應當每十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這項檢查使用一根末端裝有微型攝像機的管子對整個結腸和直腸組織進行觀察。這種檢測有助於及早發現腫瘤,從而預防直腸癌。醫生會將檢查中發現的腸息肉移除。

7.\t糞便潛血檢測

糞便潛血檢測和糞便免疫化學測試能顯示出你是否有便血情況,而便血又是癌症的徵兆之一。你應當給醫生提供三份糞便樣本用於檢測。在你進行過結腸鏡檢查的當年,你可能不需要再進行這種檢測。醫生建議每三年進行一次糞便潛血檢測

8. 癌症的確診

如果一項檢測顯示出有患腫瘤的可能性,那麼接下來的檢測步驟就是活組織切片檢測。在結腸鏡檢查期間,醫生會取出息肉組織,並且取一些可能有問題的結腸其他部分的組織樣本。專家會在顯微鏡下觀察研究這些組織,從而確認這是否為癌組織。

9.\t直腸癌的病程階段

  • 第0階段——癌症還在結腸或直腸的內側最裡面的位置。

  • 第I階段——癌症已經蔓延到結腸或直腸的肌肉層。

  • 第II階段——癌症生長到或是已經穿過直腸或結腸的最外層。

  • 第III階段——癌症蔓延到了直腸或結腸區域的一個或多個淋巴結。

  • 第IV階段——癌症蔓延至了身體的其他部分,例如肝部、肺部或是骨骼。


10.\t存活率

病情恢復的情況取決於癌症發展的階段。你可能會聽醫生說到過“5年生存率”這一概念。這表示著患者在確診後存活達到五年或更久的概率。如果癌症還處在第I階段,那麼其5年生存率為74%,然而當癌症達到第IV階段,那麼存活率就只剩下了6%。

12.\t與晚期癌症鬥爭

13. 化療會不會使我感到很難受呢?

14.\t健康的習慣能夠預防直腸癌

你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顯著降低患病幾率,包括保持營養豐富的飲食,進行足夠的體育鍛煉,同時控制身體脂肪。

這些習慣能夠預防45%的直腸癌發生

美國癌症學會建議的飲食為富含大量的水果蔬菜,減少加工食品和紅肉,用全穀物食品來代替精製穀物。這將幫助你保持健康的體重。

20.\t通過體育鍛煉預防癌症

堅持鍛鍊的成年人相當於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對抗直腸癌的強力武器。一項研究中,鍛鍊最多的人比起鍛鍊最少的人群,患病的幾率要減小24%。而不論他們是在工作或是遊戲,這種鍛鍊都是有效的。

美國癌症學會建議每週進行5天或5天以上的體育鍛煉,每天至少鍛鍊30分鐘。

高強度運動會在短時間內帶來更多的益處——每週進行3或4天,每天20分鐘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