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的美国民兵是怎么打败横行四海的大英帝国的?

1781年10月19日,美国迎来了具有决定性的一天,康沃利斯将军率领的7000余名英军在约克镇向美法联军投降,虽说这不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最后一战,但是这一战的结果已经注定了美国从其宗主国英国的控制下脱离出来的命运。

一、南部战局

1778年,美国的独立之战已经进行了3年多的时间了,法国也在这一年承认美国独立,并和英国开战,战争出现了转机,但是北美大陆上的局势对美国人来说仍然不容乐观。北美英军总司令亨利·克林顿将军收缩兵力,固守纽约,将其作为英军在北方的重要据点,但是北美事务大臣乔治·杰曼和克林顿爵士发现北方诸州的效忠派(亲英派)势力较弱,无法有效支持英军,于是转而寻求在亲英派势力较强的南部开辟新战线,将战略重心南移,另一方面,战略重心南移也有助于英国海军控制加勒比海沿线富庶的殖民地岛屿。

1778年12月,克林顿率领英军进入美国南部,攻占了佐治亚州的萨凡纳,并占领了奥古斯塔,以作为其据点。但是让英军所料不及的是,南部的效忠派却并没有杰曼和克林顿想象的那么友善,杰曼的情报来源是从美国逃往英国的效忠派人士,自然带有一些效忠派的夸大之词,南方各州虽说对独立不是很热衷,但是他们对英军的热情支持也没展现出来,英军统帅克林顿不仅面临效忠派的“表现不佳”,还面临着补给困难,增援未到的问题,这使得他无法继续发动对南卡罗来纳的进攻。

初出茅庐的美国民兵是怎么打败横行四海的大英帝国的?

图1 北美英军总司令亨利·克林顿将军

而且克林顿还面临美法联军的压力,9月到10月,本杰明·林肯在法军德斯坦舰队的配合下围攻萨凡纳,但是美法联军的围攻行动失败,克林顿在这次防御战结束后,将纽波特港的英军撤离,调集兵力南下增援,充实了他的力量。

克林顿开始向南卡罗来纳进发,其进攻南卡罗来纳的兵力有8700人,并且有海军的配合。在1780年5月,守卫南卡罗来纳重镇查尔斯顿的5000名美军投降,这对美国南方战局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在这次胜利以后,克林顿志得意满,以为南方大局已定,匆匆返回纽约,留下康沃利斯指挥南方战事。

初出茅庐的美国民兵是怎么打败横行四海的大英帝国的?

图2 查尔斯顿围攻战

康沃利斯再接再厉,1780年8月,在卡姆登重创美军,导致美军南方军司令盖茨被撤职。但是随后康沃利斯的一支分遣队在国王山被美国民兵击败,1781年1月,塔尔顿所率的英军在考彭斯被美军击败,损失超过800人,康沃利斯随后追击美军,进入北卡罗来纳,在吉尔福德县府击败了美军,但是长途跋涉和连续作战,已经导致英军兵力的过度损耗。但是英军的损耗确是无法补充的,英军的南方战略有赖于当地效忠派的支持,以获得兵力的补充。但是康沃利斯总是抱怨北卡罗来纳的效忠派的态度冷淡,在一封信件中他表示,“我们在附近的朋友(效忠派)过于胆小愚蠢,导致我们无法获得情报。”塔尔顿提到:“有数百人出现在英军营地,他们谈论告示、打听消息、参观国王的军队,但毫无作战意愿。”

康沃利斯孤注一掷,继续前进,直扑弗吉尼亚,弗吉尼亚是美国最富庶、人口最大的州,连接着美国南北,占领这里,将会切断美国南北的联系。弗吉尼亚守军纷纷撤退,康华丽长驱直入弗吉尼亚,在夏洛特维尔,时任马萨诸塞州州长的托马斯·杰斐逊,看到英军龙骑兵杀向其官邸后匆匆逃离。

初出茅庐的美国民兵是怎么打败横行四海的大英帝国的?

图3 康沃利斯将军

康沃利斯随后接到克林顿爵士的指令,命其在弗吉尼亚的切萨皮克湾获取一处海军军港,康华丽选择了约克镇,这个令他意想不到的死地。

初出茅庐的美国民兵是怎么打败横行四海的大英帝国的?

图4 美国南部战局示意图

二、罗德尼的误判

在接到这一命令后,康沃利斯表示,占领一处军港的措施毫无意义,这对南方战局产生不了什么影响,相反的,这无异于坐以待毙,使守军变成敌军优势舰队的猎物,他的担忧变成了现实,就在8月2日,康沃利斯率部进入约克镇后三天,法国格拉斯舰队从西印度群岛起航驶向弗吉尼亚海岸。负责拦截这支致命的舰队的,是英国皇家海军上将罗德尼,罗德尼是英国海军一位非常杰出的将领,他非常地与众不同,他不信仰当时英国海军条例规定的双方在海上排成单列纵队的作战方式,颇为青睐集中己方海军舰船力量攻击敌方单列纵队的一点,进行突破从而取胜的战术。

初出茅庐的美国民兵是怎么打败横行四海的大英帝国的?

1780年,他在圣文森特角海战中击败西班牙舰队,解了直布罗陀之围。后被任命为加勒比海背风群岛舰队指挥官,在英荷宣战后,他带领舰队攻占了背风群岛中的荷属岛屿圣尤斯特歇斯岛,这一岛屿之前一直是独立战争期间欧洲军火和补给品输往北美大陆的中转贸易站。他在岛上搜刮了大量“战利品”,并且别出心裁的让已经投降的岛屿继续挂着荷兰旗帜,诱骗来自北美的船只,将其捕获,同时命令没收包括衣物,小额现金以及食品在内的所有私人财物。士兵和水手在所有的货物箱上画上代表政府财产的符号,并且拦截岛上男女行人,搜查他们的口袋和钱包,他们甚至打开荷兰总督的妻子的陈列柜,拿走所有值钱的玩意儿,他们的抢劫也不分敌我,把岛上的英国商人视为援助美国的走私分子,对其进行财产没收和拍卖,并且还把岛上的犹太人集中起来,搜刮其财产,并逐出岛屿。罗德尼的非法行为引起了英国商人的反对,对他提起了诉讼,使得他不得不在9月下旬回国进行辩护。

在加勒比海背风群岛驻守,尚未回国期间,罗德尼已经接连犯错,罗德尼对格拉斯的舰队并未采取积极地攻势,以达成歼灭格拉斯舰队的目的,当得知格拉斯舰队驶往北美的消息后,他只派胡德率领部分舰只进入北美,追击格拉斯的舰队,与北美英军舰队会合。罗德尼还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低估了开往北美的法国舰队的规模,他自以为格拉夫会将他的舰队分为两部分,一部留在加勒比,一部开往北美,于是也就没有对格拉夫舰队穷追不舍,并且通知格雷夫斯和克林顿,开往美洲的法国舰队规模较小,英国舰队有能力应付!海军传达的这一错误信息使得克林顿和康沃利斯对于海上补给线的安全不再那么担心。但是格拉斯却偏偏没有将舰队一分为二,而是带领全部舰船开往了弗吉尼亚的切萨皮克湾,这是罗德尼没有预料到的,格拉夫这一行动导致了在9月5日的切萨皮克湾海战中,法军舰队以24艘对阵英军舰队19艘,在数量和火力上都占了优势,英国舰队在切萨皮克的战败,导致了在约克镇的康沃利斯所部英军的海上补给线被切断,在被美法联军陆上合围后,陷入了绝地,最终被迫投降。克林顿在纽约的情报官威廉·史密斯在切萨皮克湾海战后说道:“大英帝国是遭到毁灭还是被拯救,也许一个星期就可以见分晓了。”

初出茅庐的美国民兵是怎么打败横行四海的大英帝国的?

图6 法国海军上将格拉斯

初出茅庐的美国民兵是怎么打败横行四海的大英帝国的?

图7 切萨皮克湾海战

三、克林顿与康华丽

虽说罗德尼是此战战败的主要责任者,但是陆军的两名将领也要对战败负责。

首先就是克林顿将军的不作为,美法联军要发起对约克镇的围攻,需要从哈德逊河开始行军,然后沿途穿过新泽西、宾夕法尼亚、特拉华河马里兰,最后到达弗吉尼亚,这次行军不但路途遥远,而且规模庞大,8月19日,4000名法军和3000名美军联合行动,准备横渡哈德逊河,另有4000名民兵负责断后,但是在美法联军渡过哈德逊湾时,克林顿居然毫无动静,没有阻挠其渡河行动。

优柔寡断的克林顿十分害怕联军对纽约发动进攻,认为联军这些行动无非是为了调他出山,好乘虚攻取纽约,因此他固守纽约,没有主动出击。他的不作为让美法联军的大规模渡河行动顺利完成,一路南下。他们于9月中旬抵达威廉斯堡,并且于9月30日彻底完成了对约克镇英军的全面包围。

189000名美法联军包围了康华丽所率的7200名英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当9月2日美法联军抵达费城时,他才意识到美法联军的目标不是纽约,而是约克镇!

克林顿恍然大悟,于9月2日写信给康沃利斯:“现在已经清楚,敌人正在向南部行进,旨在攻击约克镇。”克林顿还叫康沃利斯放心,他会竭尽全力给予他的部队以增援,他还送达了一封具体的承诺信,信上写明他会调集4000名士兵,尽快加入康沃利斯的部队。援兵将在10月5日与更多的援军一道出发,但是援军是无法到达约克镇的,尚且不论这批英军能否在格雷夫斯舰队的护航下,突破格拉斯舰队对切萨皮克湾的封锁,安全抵达约克镇,格雷夫斯的拖延症就让这一增援计划泡了汤,在9月5日切萨皮克湾海战之后,格雷夫斯舰队的几艘船遭到损坏,他在9月24日抵达纽约修理,但是他发现有10艘战船需要修理,并固执地要求每一艘舰船从船舷到帆索都要彻底修好,每一个桅杆都要修好,每艘船都要处于适航状态,否则他的舰队就不能行动。直至10月5日,他表示仍不能起航,他将起航日期定为10月8日和12日,但是到了推迟的期限之时,他仍表示不能起航,克林顿的增援计划,就这样不紧不慢的泡汤了。

康沃利斯却危在旦夕。或许克林顿和格雷夫斯等人根本没把康沃利斯所部7000余名英军在约克镇的危急情况当回事儿。情报官威廉·史密斯认为:“这些参谋官都“卑躬屈膝……里面没有一个是能干正事儿,有担当的。”在9月13日的军事会议中,纽约的军事长官罗伯逊少将强烈要求展开营救行动。但是他被视作行政人员,并非作战人员,那些参谋官将其视为笑柄,因为他竟然正经地考虑这个议题,他还建议将5000名援兵装在一艘主力舰上,迅速运往约克镇,这一违背常规的做法被克林顿否决。

初出茅庐的美国民兵是怎么打败横行四海的大英帝国的?

图8 英国海军上将格雷夫斯

那么再说说康沃利斯将军,

他的主要责任,一是迷信增援,坐以待毙,二是未能做出积极地抵抗,以拖延更多的时间。

首先,康沃利斯很熟悉克林顿,知道他的上司优柔寡断的性格,那么他就不应该对增援部队的到来有太大指望,应该选择在美法联军包围圈合拢之前,尝试进行陆上突围,以避免全军覆没,他也犯了不作为的错误。还有一点,就是克林顿和康沃利斯的爱将塔尔顿所共同指出的,康沃利斯在约克镇没能采取更多的自救措施,设防并不充分,并且他过于消极,较早地放弃了外围防御工事,使得美法联军占据了这一现成的工事,部署了强大的炮兵火力来轰击被围英军,不然他能在美法联军炮击下坚持更长的时间,等到增援抵达。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是,在10月19日康沃利斯签署投降协议的前两天,即10月17日,克林顿和格雷夫斯才带领增援部队从纽约出发,投降那天他们刚穿越桑迪胡克沙湾。10月24日,当他们驶过查尔斯角的时候,才得知康华丽已经投降的消息,于是这两位磨磨蹭蹭的将军只得徒劳无功的返回纽约。

初出茅庐的美国民兵是怎么打败横行四海的大英帝国的?

图9 英军在约克镇投降时的场景

是什么导致了克林顿和康沃利斯的不作为呢,可能是英国的大人物们不再真正的关心战争,对战争表示漠视,使得战场上主动进取的精神也消散了。

或许英军的麦肯齐上尉对英国北美战争的评价恰到好处:“我们的将领好像对此事并不当真。”没有计划性,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导致英国在北美的作战非常被动,多年的战事也使得英国政治、军事高层对征服北美失去了信心。塔尔顿曾指明,即便克林顿成功救出康华丽,也不过就是让“邪恶的日子延以时日”,延长英国在北美失败的日期罢了。

约克镇大败的消息传到伦敦,诺斯内阁随之垮台,国王乔治三世虽然意图继续战争,但也无济于事了,英美双方随后进入了谈判阶段。英国丢掉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只是时间问题了。

参考文献:

【1】巴巴拉·塔奇曼:《第一声礼炮:另一种视角下的美国革命》,万里新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

【2】安德鲁·杰克逊·奥肖内西:《谁丢了美国:英国统治者、美国革命与帝国的命运》,林达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3】杨生茂等:《美国通史》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