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下了一道懿旨,皇帝竟被做成“一道菜”,历史让人大开眼界

五代十国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后唐的重臣石敬瑭,为了取缔君主,他竟公然勾结外敌,还把幽云十六州给割卖了,而且每年上供30万匹布匹,为了让契丹人帮助他灭掉后唐朝,他竟然认了三十四岁的耶律德光作为自己的父亲。

当然,后来的石敬瑭成功成为了后晋的开国皇帝,愿意帮他忙的人,耶律德光,就是契丹国的开国皇帝。耶律德光绝非一般人物,他要比自己的父亲耶律阿保机更有能力,他曾经讨伐过突厥,还灭了渤海的国家,十分骁勇善战。

太后下了一道懿旨,皇帝竟被做成“一道菜”,历史让人大开眼界

耶律德光算是一个英明君主,他当上皇帝后,广开言路,积极融入汉族文化,还向中原的政权学习,修改了本国的政治体制,这才由契丹改国号为辽国。之后的他更是励精图治,使得整个国家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但是耶律德光也有眼拙的时候,就是眼前这个石敬瑭,让他十分失望。石敬瑭在成为后晋的皇帝后,心态发生了变化,他开始提出苛刻的条件。他对耶律德光讲,他不再向辽国称臣。

太后下了一道懿旨,皇帝竟被做成“一道菜”,历史让人大开眼界

这就让耶律德光十分气愤,这种背信弃义、过河拆桥的手段更是让耶律德光恼怒,于是,他派出重兵前去收拾这个毛头小子。最终,后晋寡不敌众,被灭国。但是这期间中原的汉族人民拼命抵抗辽国的侵略,也让辽国自损严重。

在外征战,耶律德光不幸染上重兵,于是命令部队回国给皇帝治病,可是因为病情来的迅猛,耶律德光在回国的路上高烧不退,给他身上放了许多的冰块的也无济于事。最终,还未到本国,耶律德光就病故。

太后下了一道懿旨,皇帝竟被做成“一道菜”,历史让人大开眼界

耶律德光的母亲述律太后得知消息后,十分悲伤,她写下懿旨,要求完整保存皇帝的遗体,一定要回国安葬。可困难的是,当时正是酷暑炎夏,一具尸体怎么能保存过一周半月。

正在群臣焦头烂额、不知所措之时,一个厨子讲了一个方法,他提议将皇帝的尸体做成“羓”。“羓”是契丹族的一种做菜方法,游牧民族经常会将牛羊肉腌制成“羓”,这样可以长久保存。

太后下了一道懿旨,皇帝竟被做成“一道菜”,历史让人大开眼界

大臣们商议许久,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最终只能采取了厨子的下策,将耶律德光制作了“羓”,最终完整的运送回了辽国。耶律德光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被做成“菜”的皇帝。

太后下了一道懿旨,皇帝竟被做成“一道菜”,历史让人大开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