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清明节,一段感天动地的历史故事

清明节,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一段感天动地的历史故事

清明最早只是节气的名称,后来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

一、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一段感天动地的历史故事

介子推割肉

清明节,传说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 ,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晋文公介子推割肉救晋文公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一段感天动地的历史故事

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火烧绵山)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一段感天动地的历史故事

介子推与母亲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复活了!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一段感天动地的历史故事

介子推与晋文公

之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一段感天动地的历史故事

介子推与母亲

二、 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期间祭祖呢?

1、清明祭祖,首先是表达感恩孝心。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一段感天动地的历史故事

祭祖

2、清明期间祭祖是在继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优良传统文化。清明节都要祭祀先人、慎终追远,传承中华优良的传统文化。

3、 清明祭祖,能保佑家族世代兴旺。祖德的传承,家庭的兴旺,在祭祀的文化中得到了不断的延伸,其社会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二十四节气清明节,一段感天动地的历史故事

2006年5月20日,中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