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不上魚,大多釣友讓餌料背了這個黑鍋!

三分釣技七分餌,這句話每位釣魚人都聽過,也闡述了餌料在咱們垂釣過程中的重要性,那麼我們在現實垂釣中,關於在餌料的選擇上又有怎樣的訣竅呢?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

野釣不上魚,大多釣友讓餌料背了這個黑鍋!

釣餌分為很多種,咱們臺釣常用的就是面餌,大多以麩類,螺肉,貝類,魚骨粉等等經過商家的精細調配而成,有腥味、香味、肝味等等,這裡就不一一的細說了。又有活餌,咱們冬季常用的紅蟲,蚯蚓。釣草魚青魚又會用到谷芽,螺螄這些,筏釣又會用到小蝦,玉米粒......釣法不同,自然選擇的釣餌也會有所不同。

野釣不上魚,大多釣友讓餌料背了這個黑鍋!

南北氣候溫差有差異,在餌料的選擇上自有不同,筆者是南方人,不過在北方待過3年,即使在溫度相差無幾的季節,魚在餌料的選擇上也有不同。南方的釣友一般用到腥餌的情況都很少,早在5-6年前可能用腥味餌料的機會還多一點,隨著全球變暖,現在用到腥味餌料可能就一個月左右,正常在12月的中下旬,過了正月,又換上了香餌,連續可以用一年。筆者發現在北方,他們釣鯽魚,一年四季都會加一點腥餌,而且吃口很好,不過在南方這邊腥餌並沒有那麼受歡迎,我曾經在10月份的時候做過一次對比,當時氣溫還保持在30多度,我開了一款腥餌和一款香餌,結果發現腥味魚幾乎都不吃,換上香餌就上魚。

野釣不上魚,大多釣友讓餌料背了這個黑鍋!

南方野釣鯉魚偏向於螺肉味、酒香、麝香等等,北方則更偏向於魚骨粉腥,因為北方的水溫低,魚都偏腥:在黑坑的選擇上,南方適合純原塘顆粒粉加以麩類和狀態餌料調節使用,北方偏向魚骨粉腥又或者是蝦腥,因為北方的魚大多來自江蘇,江蘇靠海,有些漁場是鹹淡水,這時候添加適當的蝦粉有不錯的效果。

野釣不上魚,大多釣友讓餌料背了這個黑鍋!

有釣友跟我反映,為什麼我用你給我搭配的這款餌料黑坑才釣了幾條魚呢?他們多得釣了50多斤,我問他別人用的什麼餌,他給我說都是用的紅蟲。我只能選擇沉默,粉餌的效果你怎麼遠不如活餌好,你哪怕三支竿都下水也不如他釣紅蟲的一支竿,除非你坐到魚窩裡面了,還有機會扳回一局!

野釣不上魚,大多釣友讓餌料背了這個黑鍋!

那我們又如何去判斷一款餌料是否真的好用呢?這也需要多次的實踐,有些新手釣友,看到餌料的宣傳效果還不錯,抱著肯定能釣到魚的心態使用,結果所釣的水域本身就沒多少魚,加上氣溫也不如意,一天下來一條都沒釣到,結果就非說這餌料不行,這種釣友也是最讓廠商無奈和頭疼的。拿到一款餌料,我們可以去多個釣點做嘗試,也可以和其他釣友對比一下。在一個正常垂釣的情況下,記住,是正常垂釣的情況下,不包括經常所作釣的釣場,無論是腥餌還是香餌,哪怕你用麵糰去釣,肯定還是有魚會吃的,只會產生一個效果好一個差的區別。釣一天一條都釣不到,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釣點根本沒魚!

野釣不上魚,大多釣友讓餌料背了這個黑鍋!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萌生出越來越多的魚餌廠商,也有更多的魚餌可供我們選擇,當然這無意間增加了這些廠商的競爭,他們開始吹噓,開始拼命的往餌料裡面加各種化學藥劑以提高魚餌的誘魚性,完全不顧魚類和咱們釣魚人的健康,比如不良廠商生產的拉拉糊,魚吃了根本無法消化,最終造成魚類的死亡。

野釣不上魚,大多釣友讓餌料背了這個黑鍋!

經常垂釣的朋友應該知道,往往一款非常好用的餌料都會非常燒手,第二天手出現嚴重的蛻皮現象,一般餌料最基礎成分都是麩類,麩類是什麼?是糧食!那麼一款純正的糧食餌怎麼可能會出現燒手現象呢?只有一種可能,裡面有大量的化學成分,只有化學藥劑才能對我們正常的皮膚造成損害。而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往往用純糧食製作的餌料,在人少的情況下並不明顯,如果是競技比賽或者人數較多的野釣場所,對比就非常明顯了,他的效果還是不如化學成分較多的餌料。是想要魚還是想要熊掌,這個就得看釣友們自己的選擇了!

野釣不上魚,大多釣友讓餌料背了這個黑鍋!

我們不可能做到一款餌料釣天下,每款餌料有它針對的魚情,春腥夏淡秋香冬濃,每個季節,釣場的魚情,地域的差異都會直接影響到餌料的功效,咱們在開餌之前必須仔細分析好,對症下藥,開一款適合自己釣,對魚口的餌料!開篇已經說到餌料的重要性,沒釣到魚咱們更應該從自身找問題,是不是魚情沒有分析對,又或者線組沒有搭配好,再又是釣點沒選好,沒有選中魚窩,天氣等等這些都是影響漁獲的直接關係,多多分析問題,這樣才能有個好的漁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