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60天,滴滴外卖的物流逻辑和程维的生活服务围城

上线60天,滴滴外卖的物流逻辑和程维的生活服务围城

从4月9日上线无锡至今,滴滴外卖诞生已60天。在这60天里,滴滴外卖先是带头挑起与美团、饿了么的无锡外卖补贴大战,随后被监管部门约谈,而后出现订单量暴跌,骑手出走。滴滴外卖在缓冲了一个月后重振旗鼓上线南京,并预定成都、长沙等8城,其中成都、泰州6月底之前上线,目前已公开骑手招募。

无论是抗衡美团抢占出行市场的行为还是拓展本地生活服务外延的需要,滴滴做外卖的决心似乎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对汽车后市场亿万级体量的挖掘。这似乎与当初外界纷纷揣测其“赶鸭子上架”的尴尬有点背离。由此,我们试着借滴滴与外卖的多种轨迹,来摸清其发展逻辑。

滴滴外卖的上线

① 14天的煎熬

3月21日到4月3日,这应该是滴滴创始人程维比较煎熬的14天。这14天里,先是美团在上海上线打车业务,随后高德上线顺风车,携程专车3月28日获得全国通用网约车牌照,易到全国推行“免拥金+阶梯返利”,到4月3日嘀嗒出行出租车业务正式登陆南京、郑州等9城市。

不管是巧合还是无意,滴滴被围剿了。但程维是一个能忍,且方向感极强的人。这点无论从其早期求学还是工作后的经历,都可略知一二。

程维出生在江西一个小镇,高考时由于漏做三道数学大题,最终上了不属于名校的北京化工大学。他原本选择了信息技术专业,却又被调剂到行政管理,虽觉得懊恼,但还是选择留下。在他看来,北京是一线城市,只要留下了,以后的路可以自己再走。

而后来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在一年内换了6、7份工作,随后进入阿里,这一待就是7年。同一时间的王兴,正在创立校内网、饭否。

2011 年,程维决定从阿里出来创业,他用了近1年的时间去思考做什么、怎么做。按照程维的逻辑,创业前期需要冲动,但不能一直靠冲动,最后一定形成自己对商业的判断。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发现自己经常因为打不到车而误机,这也是大众的痛点。

2012年6月,程维带着10万元和老同事王刚在北京一起成立了小桔科技,主打智能打车,并开始着手开发滴滴打车的APP。在历时四年的霸业征战中,滴滴一路披荆斩棘PK掉了摇摇,百米,嘟嘟,打车小秘、大黄蜂等30多家竞争对手,直到2016年8月1日,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经历多年竞争后,程维表示“已经不让员工再提‘把谁干倒了’”,更多是提到了专注力,其对竞争和战争的认识,也颇有几分“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味道。

滴滴已经成为城市生活服务的核心供应商,但同样在同城生活服务圈,程维更寻求专注有界的竞争,而王兴更寻求无界的服务拓展,当美团踏入滴滴的打车圈并不意外。滴滴在网约车市场一家独大两年以后,遭遇美团和高德这样的强手攻盘,贸然踏入外卖市场,或许有些急火攻心。

被围攻的滴滴必须作出选择。或是一方面看到了UBer的成功,另一方面也想转化现有大数据资源积累和运人经验的价值加码出行市场闭环,熬过14天的焦虑后,滴滴在无锡高调上线外卖。

与此同时,程维也开始思考滴滴的大框架。4月24日,在滴滴无锡上线以后,程维提出滴滴的“十年规划”,用十年时间将滴滴打造成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② 与美团的渊源

滴滴在南京上线之际,美团同时宣布会在近期上线打车垫付功能。从美团开始进军打车业务以后,两者似乎就陷入了扯不清理还乱的纠缠中。

相比程维,美团王兴似乎是一个更“不专注”的老总。或者说,我们从他身上也看到了中国互联网最现实的缩影,即主动防御,突破边界,建立新护城河。

上线60天,滴滴外卖的物流逻辑和程维的生活服务围城

对王兴而言,美团的核心是围绕用户向生活服务更多场景进行扩张,其中,出行是生活服务中的一个重要场景,此外它还串联着餐饮、娱乐、购物等其他消费场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美团拿下摩拜,进入网约车市场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之举,只是碰巧动了出行霸主滴滴的奶酪而已。

此外,中国的外卖市场历经多次大战之后,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市场份额定型初具规模。滴滴在这个时候去撕口子,显然有点吃力不讨好。

且从时间战线上来看,美团在2017年2月在南京上线打车业务,7月,美团宣布在南京获得网约车运营资格证,12月1日,美团宣布将聚焦到店、到家、旅行及出行这四大LBS场景,王兴更是表示要“成立出行事业部,继续探索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优质的出行选择”。

随后的12月12日,有媒体曝出滴滴正在试水外卖,并成立了产品研发团队。

更为巧合的是,两家试水业务的时候都选在了江苏。

除了外卖,滴滴投资青桔单车、还拿下小蓝车,与美团的业务交叉越来越多的同时,滴滴似乎也越来越像一个本地生活服务平台了。

③ IPO将拉长美滴战线

此外,美团、滴滴都上市在即。据美国The Information6月6日报道,美团计划最早于9月在中国香港IPO上市。美团创始人及CEO王兴上周飞往香港,就IPO计划与投行进行了讨论。

而滴滴方面,也传出其最快2018年下半年启动上市,也已初步决定香港上市。

上市在即,美团和滴滴各自都需要给投资人更多新鲜的故事,扩大版图、拉升交易量是最直接的方式。

所以,美团和滴滴这场爆发于2018年春季的战争,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业务边界上,显然都不会潦草收场。这似乎印证了王兴之前说的,“如果美团和滴滴打起来,将会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战争”。

滴滴外卖的逻辑

① 战线下沉,深挖二、三线城市

在上线南京之际,滴滴外卖就对外披露,在无锡、南京后,还将连开长沙、福州、济南、宁波、温州、成都、厦门、泰州8城。这其中,依然没有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踪迹。

上线60天,滴滴外卖的物流逻辑和程维的生活服务围城

从现有的轨迹来看,或许滴滴外卖走的是二、三线包围一线的逻辑。

在4月下旬,滴滴外卖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让网友选出最希望滴滴外卖下一站的城市,其中北京、南京和长沙成为热门城市的前三名,现南京和成都已上线,北京依然不在计划之中。

一方面,在线订餐市场逐渐从高速增长阶段进入了稳定期。未来外卖市场的增长点,或主要源于平台对于已有用户流量的沉淀转化,以及从一二线城市“下沉”至三四线城市的深度挖掘。

另一方面,一线城市外卖市场格局初定,美团和饿了么的竞争已上升到提升在线订餐体验上,就滴滴外卖目前无论是在骑手培养还是商家积累方面都落后很多的情况下,硬拼一线城市太吃力。而通过在成都、长沙、厦门等外卖需求相对较高的城市,有针对性的从美食文化入手,打响市场的同时积累资源和经验,显然是不错的。

上线60天,滴滴外卖的物流逻辑和程维的生活服务围城

(滴滴外卖沿着长三角往珠三角布局的线路)

对于本月即将上线的泰州,滴滴外卖也表示希望泰州成为滴滴外卖登陆三线城市的样板,并与无锡、南京共同构成滴滴外卖江苏运营体系的铁三角,从不同层面积累更多的运营经验,为不同地区的用户提供好吃不贵的美味服务。

上线60天,滴滴外卖的物流逻辑和程维的生活服务围城

(滴滴江苏外卖三城构成的“铁三角”)

② 运人到运货能不能水到渠成?

谈到为什么做外卖,滴滴方面曾表示,对惯于应对更复杂的系统,擅长在全城范围内调度运力的滴滴来说,在小系统内、固定楼宇间的运送并无难点。

滴滴把外卖看作是:固定区域内进行供需匹配的“运物”行为,只要在3-5公里范围内把需求、商户、骑士的密度提高,便能够打破美团外卖原有的规模效应。也就是说,规模无法形成优势,很容易被后来者颠覆。

据滴滴回复媒体采访时称,程维发朋友圈,总结了对进军外卖的思考:“感谢用户支持和信任。交通到物流,运人到运物,滴滴希望打造A点到B点极致效率的运输网络”。

那么,按照程维的逻辑,从交通到物流,运人到运物真有那么好转化吗?

我们主要从外卖运货和打车运人各个流程来对比来分析一下。

首先,外卖配送的服务流程和场景更为复杂。一方面,接人只需要两步,即接人和送人,而外卖配送包括取餐、送餐和交付等多个步骤。另一方面,滴滴接运人多走是主干道,而骑手电动车行走路线比汽车复杂的多,除了室外交通,还需要较高精度的小区内部导航。此外,对于意外场景包括餐损、迟到等如何处理都需要精确的计算,滴滴运人的工具是汽车,如果车主在接人的同时去送外卖,那么这个过程中如何计算乘客的损价?

其次,外卖多人多点实时匹配的调度算法更难。按照滴滴的打车匹配逻辑,拼车业务一辆车最多对应3个乘客,那就意味着出发和目的地最多会有6个节点。而一般情况下,一个骑手最多可能会接到十几个订单也就是20多个配送节点,而算法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订单的最优指派,以及最优路径的计算。

另外,除了匹配需求和调度之外,外卖还需要配送系统多个模块实时联动去自适应调整。一个外卖订单的顺利配送,是经过大数据处理、智能技术和线下团队长久试错改错后的结果。

从上线南京情况来看,滴滴外卖开发了自有骑手APP,并采取高额补贴的方式吸引骑手,从运货到运人系统的改造,我们依然扑了个空。当然,距离滴滴外卖上线至今不过两月,外界对于其期待值依然很高,因为滴滴外卖这套以运人为基础改造的配送系统一旦成功,将是对外卖行业的又一次革命。

但对于滴滴外卖本身,既然美团能用出行链接餐饮,滴滴为何不能用餐饮拓展出行,逻辑上都是通的。或许决定滴滴外卖生死的一直是程维对于未来的战略。

在程维对于滴滴未来十年的规划中,他表示,滴滴的下半场除了更多的关注建立技术壁垒、用户连接,滴滴的视野已逐步在向全球看。而王兴的理想是把美团做成服务市场的亚马逊,美团的核心业务和用户是在中国。

而在用户对价格敏感、忠诚度不高的外卖市场,以价格战抢占的优势可以维持多久值得持续观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