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朝美领导人会晤前的新加坡

在一些周边产品上,朝鲜和美国国旗共有的颜色元素——红与蓝的醒目搭配,予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也加深了人们的印象。这不禁让人期待,两个国家什么时候,能够像设计师所描画的一样“红蓝同框”,融合到同一套话语体系当中来,消弭长久以来的政治隔阂,找到彼此的共同点。

对于媒体来说,这是一场争分夺秒的竞赛。想要获得关键信息,就必须架起“长枪短炮”,事先蹲守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将要下榻的瑞吉酒店;想要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何时从大洋彼岸飞来,就必须提前向白宫提交赴军用机场迎接“空军一号”的申请,得到确认后,听从指挥提前半天登上去往机场的巴士。

为了完美呈现闪光灯下的重大时刻,一切必须有备而来。

记者观察:朝美领导人会晤前的新加坡

媒体中心内,一排排整齐的大屏幕下方,是设置有多位插座和宽带接口的新闻工作台。来自世界各国的媒体人,在这里铺开了业务的“主战场”之一。

关心这场会晤的,不仅仅是媒体。

记者观察:朝美领导人会晤前的新加坡

这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首次访新,沿路有不少民众拿出手机拍摄照片和视频,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幕。图为新加坡民众拍摄金正恩车队。

抵达狮城后,金正恩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总统府举行了会晤。在特朗普抵达后,李显龙11日也将与其进行单独会谈。

不难想象朝美领导人最终选择新加坡作为会谈舞台的理由——新加坡多年来奉行“等距离外交”政策,与美国、朝鲜均发展了较好的外交关系,两国对其充分信任。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新加坡历史上有承办重要国际会议的经验,以及具备安保、警卫、规划和媒体资源方面的优势。

记者观察:朝美领导人会晤前的新加坡

绿树成荫,水清沙白的圣淘沙岛上,游客和民众们享受度假休闲的乐趣,游泳、慢跑、游览、休闲,一切都像一个普通的、好天气的周末一样进行着。

热情,能融化坚冰;热情,能促进交流;热情,能更好地烘托狮城的夏日,与即将到来的会谈氛围。(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