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最高领导人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于环保行业打开了一扇门。之前的环保行业聚焦在满足市政和工业客户需求,侧重点是达标排放;两山论后,环保行业开始思索环保实现自我增值。

依然清楚地记得投资人电话里和我说,环保行业是朝阳行业,夕阳市场时那一刻的发愣,我思索了这句话大半年。后来,生态治理成为环保界异军突起的黑马,并有诞生独角兽的无限可能,再后来,两山论照亮了环保界的天空。

我进入环保行业是被学历史的人吸引进来的。在环保行业这么多年,对环保行业的认识一直是一个个以细分行业分类的,直到后来和金融界的朋友聊天,才发现这种思维的局限性。因此,本文是尝试跳出细分行业的条框,从整体来描述环保行业,具体会从商业模式、技术、并购三方面展开。

01

商业模式

在描述商业模式之前,首先需要描述下

产业链。

用输入输出的模式看问题,简单实用到极致。借用下很喜欢的一张图,图片原本用于描述企业,但描述行业同样适用。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成本结构即输入,收入来源即输出,在细化环保的输入输出之前,先从常规的产业链角度描述下环保行业。

环保行业一般会分为水、气、固三大类,总的产业链描述和三大板块的产业链描述详见下图: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输入输出模式更像一个魔盒子,输入的是A,输出的是B。从技术角度讲,环保行业的输入污染物来源有两个:市政和工业客户,水、气、固皆如此,而输出的产物都是符合环保标准的水、气、固。在输入和输出之间相差的,是从市政客户和工业客户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投入的是技术和药剂。

从商业模式角度讲,输入的是资源整合能力,输出的是客户对产品品质的认可。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我最推崇的说法是“经由创造性资源组合,传递更明确的市场需求的可能性”。

环保行业的商业模式的进化过程如下图: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2014年是PPP模式“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元年,虽然之前也有BOT等PPP项目存在,但相对比例较小。2014-2017年,在各环保公司的业务比重里,EPC、PPP基本已经各占半壁江山。随着2017年底财政部92号文的出台,PPP从野蛮生长进阶到规范成长,也标志着环保行业的第三代进化会更加多元化,但环保税的出台意味着行业内环境服务比重加大的主基调不会更改。

环保行业和其所服务的行业是一种共生关系,我比较期待的状态是“水涨船高”。目前,环保行业的自我增值开始初具雏形,资源回收利用、物料和能源的合同管理模式、迭加生态、旅游价值等多种模式正在不断创造价值。

02

技术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环保行业并不属于高精尖技术聚集区,可能与其行业属性有关。环保行业服务于客户,更关注达标排放、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成本。

但行业技术因为服务客户的广泛性,有时也会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因此我会比较关注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和实测数据,有投资价值的技术分三类:日久弥新的常青树技术、不断精进的改进型新技术、颠覆性创新技术。

当技术以摩尔定律飞速增长的时候,一些技术中的常青树以其适用性依旧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环保行业技术的常青树还是比较多的。

在污水处理中,主要污染物为市政污水的N&P、BOD和工业污水。N&P最常见的处理工艺是A2O和氧化沟,BOD最常见的处理工艺是活性污泥法,工业污水最常见的处理工艺是UASB。

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常见的污染物为NOX和SOX、粉尘、VOC, NOX和SOX最常见的处理工艺是石灰水喷淋法,粉尘最常见的处理工艺是静电除尘和袋式除尘,可燃VOC最常见的处理工艺是燃烧法。

此外,固废处理主流是炉排炉焚烧法,建筑垃圾处理主流是破碎法。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技术常青树存在的根基在于对污染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化不同的改良方案,而各家公司的差异性就在于对常青树技术细微的改进和对整体系统稳定度的把控。

环保本身就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从最早的和物理、化学结盟,再到后来的与生物形影不离,环保在不断得和其他学科的融合中不断进化,近年来和新材料的结合尤为紧密。

比如,以石墨烯为首的纳米材料在水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复方面提高了处理效率。而催化剂绝对是环保领域未来利润率最高的领域,比如,石墨烯催化剂结合太阳能提高氧化效率。此外,RO膜-MBR-平板膜也属于新材料,将在环保领域大放异彩,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应用。

前段时间我和氧元素的技术应用接触较多,最常见的一个元素在环保领域有多种新用途:先是氧的同位素在空气净化领域的应用,接着是纳米气泡提高水体自净效率,然后是高活性氧分解污渍。

单独以环保行业而论,最近没有产生颠覆性技术。但随着其他行业新技术的量产,必然也会产生污染,尤其是生物医药行业的污水排放,需要关注其工艺本身,同时大数据等技术也在环保监测实时监控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03

环保并购

并购的动力在于并购是实现顶线增长(营业收入增长)和底线增长(净利润增长)最快的方式,虽然并购最大的价值应该在于协同产生的价值最大化,但仅营业收入增长和利润增长就足以吸引上市公司,而其中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是承诺的业绩预计和实际业绩的差异。

具体到环保领域,水十条、气十条等利好政策的出台、环保监管的不断严格以及环保投入与GDP的挂钩,奠定了环保产业成为国家支柱性产业的基石。

同时中国的环保产业属于行业增长期,因此在这种大背景下,环保并购方兴未艾。笔者简单梳理了下最近几年环保界的并购,详见下图: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环保并购的目的基本可以分类以下三类:

1.规模、区域扩张;

2.补环境服务产业链短板;

3.寻找技术突破口。

这三类都是路径,终极目的还是提升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而环保并购的质量分析和其他并购的质量分析是一样的,首先确定并购效果质量的标准。

评价并购效果质量标准可以简单区分如下: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并购估计是在零和博弈占主流的经济社会里,对双赢最看重的一种经济行为。起初双方都希望能产生协同作用,将彼此的优势扩大,随着时间的流逝,根据并购效果质量的辨别标准,并购结果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1.双赢是并购的终极目标,并购方的目标是多元化、分时期和分层次。量化到指标而言,最简单的指标即净利润。

一般业绩承诺都会要求企业并购后前三年的净利润有20%-30%的增长率,如果不达标,补偿方案一般可以涵盖资金成本。

并购双赢的案例如吉利收购VOLVO。首先,2009年这个时机的选择可谓不常有,18亿美元收购100%股权(含专利)和9亿美元运营资金,相对VOLVO的体量,应该是并购中典型的价值低估。并购后期,VOLVO取得了中国市场的协同效应,吉利也获得了技术和海外市场。而一般跨国并购最容易出现的文化问题,得益于李书福对市场的精准判断和长远的战略眼光,得以规避。

之所以在环保并购里的双赢案例采用汽车行业的,主要是因为汽车行业并购比环保行业更成熟。在海外并购中,环保行业虽然案例也不少,但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

2.如果协同效应未取得,但还是分享了被并购企业的成长,高价转卖被并购企业应该是除双赢效应外,对并购企业利好的一种可能。

比如碧水源和盈德气体的收购。虽然更多的是股东间的纠葛,但2016年11月份,碧水源认购了盈德气体增发的7967.47万股权,占盈德气体总股本的4.21%,作价3.2元。4个月后尽数卖出,作价6元。4个月净赚2.23亿元。

虽然现在盈德气体已经私有化退市,但单单以经济利益而言,碧水源还是利好的。被并购企业能被高价转卖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原来的价值被严重低估;第二,被并购企业自身具备高成长性;第三,对特定买家有产业链协同作用。

3.双赢和高价转卖对并购方都是利好,相同点在于被并购企业自身的质地和交易价是相符的,差别在于是否发挥了协同作用。

如果被并购企业自身的质地和交易价不相符,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在拍卖中,有一种情况叫赢家诅咒,指的是在对标的物了解不清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出现拍卖出价最高价远高于第二名,即交易价偏离标的物实际价值的情况。虽然赢了,但实际是赔了。

此外,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案将在尽职调查中体现,交割后才发现一些陷阱。简单套用WHY-WHAT-HOW模式分析并购中的陷阱。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总的来说,并购失败还是占大比例的,高价买来,低价卖出的情况很多见。比如,1999年,Vivendi (威立雅前身)花费84亿美金收购US filter,之后整合失败,2004年US filter几个部门被分拆,US filter主体被西门子9.93亿收购,估计在此期间威立雅共损失了30亿美金。

可以说,高价买入,低价卖出,颇有点在繁花似锦中登场,在落叶飘零时离场的凄凉感,但终是壮士断腕,未来可期。

4.我们现实生活中常说的“炒股炒成股东,炒房炒成房东”,在并购中也有类似的情况。整体而言,并购双方都很看重对赌条款,即业绩承诺条款,如果能完成业绩承诺,皆大欢喜,双方都能分享价值成长。

然而实际中无法完成业绩承诺的比例约为60%,一般兜底方案为原股东业绩补偿、股份回购、退回投资款和资金成本。这种情况下,有一种极端的双输,即并购来的公司连连亏损,又脱手不得,最终严重拖累母公司。并购方原本希望被并购方能为其带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结果希望落空。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在描述和分析了并购的各种情况后,我们对并购风险可以大致刻画如下: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风险的来源分内在和外在,内在风险的表现形式为漏洞,外在风险的表现形式为陷阱。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两山论下话环保|见解

04

结语

本文笔者尝试从商业模式、技术、并购三个环保行业整体最关注的问题出发,去描述分析环保行业整体概况。

两山论一方面肯定了环保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启迪了环保行业的自我增值,未来的商业模式会更加多元化。

环保的技术追求稳定、性价比,在与新材料等新技术结合的路上会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而并购绝对是环保行业这几年最火的话题,将一步步影响整个行业的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