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疑《考城隍》

人間有高考、科考、國考,怎麼天宮也有“宮考”,而且是二選一?原文:“移時入府廨,宮室壯麗。上坐十餘官,都不知何人,惟關壯繆可識。簷下設幾、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與連肩。几上各有筆札。俄題紙飛下,視之,八字雲:‘一人二人,有心無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為善,雖善不賞。無心為惡,雖惡不罰。’諸神傳贊不已。召公上,諭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稱其職。’”

考題“一人二人,有心無心”。“二人”不是兩人,何意?這個題目如用在高考語文作文,不知結果如何?如用在國考,不知結果如何?

考完“諸神傳贊不已”,即任命為城隍,效率極高,連科考的殿試也沒有這麼高的效率,可謂“神速”。再說,“宮考”沒有作弊,沒有裙帶,沒有逐級培養篩選,只有對比淘汰。但是,它也沒有應考資格、應考人數等等的規定。這裡有沒有漏洞可鑽呢?(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城隍、土地、山神、河神屬於地方神,從來沒有聽說過“考城隍”之類的說法。天宮怎麼會選擇宋燾應考呢?我十分懷疑是關壯繆推舉。關壯繆即關羽,字雲長,三國時蜀漢大將,死後追諡壯繆侯(見《三國志•蜀書》本傳)。可是“惟關壯繆可識”並不等於“關壯繆認識宋燾”。世間,誰不認識關武聖?可是,茫茫人間,關武聖怎麼知道宋燾的呢?待考。

神仙是永久制,比終身制還要厲害,怎麼會“河南缺一城隍”呢?唯一的可能,河南某地因為“城鎮化”,新增一城鎮,於是就缺一城隍了。你看,副省級城市深圳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2012年經濟總量居中國大陸第四位,但在經濟特區成立前,它是南海之濱一個荒蕪的小漁村。人們常常把歷史變化稱為“滄海桑田”,所以,不但有新需的城隍,也應有新需的土地、山神、河神等等。國人有“膨脹熱”:專科學校升級本科學院,學院升級大學……這也是升官的一條途徑。

城隍、土地、山神、河神的廟宇一般很少有和尚道士,僅有廟祝管理香火。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江瀆廟西廂有壁畫犢車。廟祝指以示予曰:‘此郭家車子也。’”元•鄭廷玉《看錢奴》第三折:“小道是東嶽泰安州廟祝。”清•李伯元《文明小史》第八回:“城隍廟三個道士,一個廟祝,押在首縣班房。”

城隍是我國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城隍神最早見於周代《禮記》天子八蜡中的水墉神。《禮記•郊特牲第十一》:“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大蜡八”指“所祭有八神也”(鄭玄)。許慎《說文》:蠟“從蟲昔聲……曰年終祭名者矣。”大蜡八即年終祭祀的八位神:司嗇、百種神、農神、郵表、禽獸神、坊、水墉、昆蟲。其中水墉居其七。水墉是農田中的溝渠,水墉神即溝渠神。後來,古代城市要修築城牆,其外有一圈護城壕。“城隍”始見於《易經•泰卦•上六爻辭》:“城復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城”指城牆,“隍”指城壕(護城河)。城隍一詞連用泛指城池,首見於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原始崇拜認為,凡與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皆有神在,而且“功施於民則祀之,能御災捍患則祀之”(《五禮通考》)。於是水墉神便升格為城隍神,被視為城市的守護神。城隍原本是民間的神祀,後來,道教將城隍神納入自己的神靈體系(唐•杜光庭《道門科範大全集》);佛教也把城隍神列入自己的冥界體系,成為陰間的行政長官,掌管陰間事務,如:宋代佛教“水陸法會”開始將城隍神列為重要的恭請神明之一。上海老城隍廟好像是佛教領地,以前只有廟祝管理香火。

以前的廟宇,無論大小都敞開大門,小寺廟是不收錢的。和尚靠什麼生活:自己耕種、富人佈施(香油錢、功德錢)、做法事、善男信女的香火錢和功德錢。解放後,國家有專門撥款給寺廟。有些地方為發展旅遊業而興建寺廟、改建寺廟,裡面工作人員不是真正的信佛人。於是,賣門票、做法事、賣紀念品成為廟宇主要收入。據說,和尚“富得流油”,也許是誤解。寺廟還搞募捐,例如:上海某寺原計劃募捐一尊大金佛,結果僅捐得一尊大銀佛。所以,發展是硬道理實際上“要錢是硬道理”。

寺廟裡拜佛者有四種:1.在編的出家人。2.不在編的忠實信徒。3.因臨時需求來拜佛者,例如:求菩薩保佑高考錄取,求菩薩保佑生個兒子,求菩薩保佑疾病康復,求菩薩保佑升官發財等。4.旅遊者的逢場作戲,知道一些寺廟歷史,買一些紀念品,照一些像以示“到此一遊”等。其實,許多拜佛者拜佛是假,拜物是真。

公元934年(後唐末帝清泰元年)始封城隍為王爵。元文宗天曆年間,朝廷讓城隍爺配享夫人,從此城隍廟裡有了寢殿,專門供奉城隍爺及城隍夫人。朱元璋稱帝前,曾宿身城隍廟而倖免大難。朱元璋稱帝之後,於1368年(洪武元年) 下旨封都城隍為監察司顯佑王,職位正一品;封各府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威靈公、職位正二品;封州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侯,職位正三品;封縣城隍為監察司民城隍顯佑伯,職位正四品。這一時期,各州府縣紛紛修建城隍廟。都城隍廟由皇帝親自敕建,皇宮撥付銀兩,廟內住持由朝廷直接任命,各府、州、縣則按照等級,依次效仿,規模等級完全參照地方官署衙門,按級別配製冕毓官服。這大概是城隍神改稱為“城隍老爺”的原因。

宋燾以孝敬母親為由,懇求在母親百年後再赴任。《考城隍》原文:“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壽籍。有長鬚吏捧冊翻閱一過,白:‘有陽算九年。’共躊躇間,關帝曰:‘不妨令張生攝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謂公:‘應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給假九年,及期當復相召。’又勉勵秀才數語。二公稽首並下。秀才握手,送諸郊野,自言長山張某。以詩贈別,都忘其詞,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之句。公既騎,乃別而去,及抵裡,豁若夢寤。時卒已三日,母聞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語。問之長山,果有張生於是日死矣。”

這裡又有疑問:1.“上一帝王像者”是誰?這是決定誰是城隍神的拍板者。2.同時赴考者“長山張某”“是日死矣”,如果不是因攝篆代為城隍神,何去何從?3.宋燾死而復生,已知“天機”。天宮有“天機不可洩露”的規矩,何以解釋?4.《考城隍》原文:“後九年,母果卒,營葬既畢,浣濯入室而沒。其岳家居城中西門裡,忽見公鏤膺朱幘,輿馬甚眾,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驚疑,不知其為神,奔詢鄉中,則已歿矣。”奇文!不知攝篆代為城隍神的張生是否死而復生?如果不“死而復生”,不能有兩個城隍,張生何去何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