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银行贵金属业务发展史

从1949年到1999年的国内贵金属市场是央行管理下统购统销计划经济体制的50年。1999年12月28日,白银取消统购统销,白银市场开放。

2001年4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宣布取消黄金统购统配的计划管理体制,计划在上海组建黄金交易所。自此以后,国内贵金属市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商业银行作为国内贵金属市场的重要角色之一,登上历史舞台逐步大放异彩。

2002年~2006年,萌芽阶段

200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工、农、中、建四大行开办现货买卖、黄金交割、交易清算、项目融资、黄金租赁、黄金收购、同业拆解、投资零售8项黄金业务和对居民个人开办黄金投资产品及零售业务。2005年1月,中国银监会批复,允许商业银行开办个人实物黄金买卖业务和个人记账式黄金买卖业务,这期间正是商业银行实物黄金和账户贵金属萌生阶段。

2003年11月,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黄金宝”业务。2003年12月,招商银行和成都高赛尔联合推出名称为“高赛尔”的小金条买卖业务。2005年1月,农行和山东招远集团联合,在全国11家分行推出招远标准金。2005年2月和11月,建设银行个人账户黄金业务和个人实物黄金业务(龙鼎金)相继推出。而工行的自主品牌金条“如意金” 则于2017年2月8日推出。

这一阶段,贵金属租借也萌生于国内商业银行。2005年3月11日,中国金币总公司从中国银行租借了800公斤的黄金,开启了我国黄金租借业务的序幕。2005年12月上海老凤祥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为了解决生产加工过程中的临时性黄金短缺问题,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租借了19.1公斤纯度为99.95%的黄金,租借期限为6个月。

2006年~2010年,代理阶段

2004年8月16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推出Au(T+D)现货延迟交收业务。2006年12月25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推出面向个人投资者的Au100g实物黄金投资品种。也正是从2006年起,上海黄金交易所开展了综合类会员代理个人业务试点,但是随后几年处于风险控制的考量,上海黄金交易所个人黄金业务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平移到商业银行,这一工作最终2010年下半年完成。

这期间,2008年1月9日,国内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但商业银行直到2015年才正式进入上海期货交易所进行黄金期货交易,且只有17家商业银行获得黄金期货交易资格,加之交易规则持仓限额和夜市开通较晚等因素制约,商业银行在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总交易量占比过小。

据统计,商业银行2016年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内完成的交易量仅为0.133万吨,仅占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交易总量的1.91%,占商业银行黄金交易总量的2.1%。而2016年商业银行在上海黄金交易所内完成的黄金交易量为3.76万吨,占当年商业银行黄金交易总量的60.03%,是上海黄金交易所当年黄金交易总量的77.15%,商业银行是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骨干性支撑力。

这一时期,伴随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贵金属牛市到来,2009年左右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挂钩贵金属的结构性理财产品。

2010年~2014年,发展阶段

2010年12月,中国工商银行与世界黄金协会联合推出黄金投资新产品“工银金行家积存金”,投资起点为每月200元或1克。此后,建行、农行、中国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等各商业银行也推出类似,甚至更为灵活和富有特色的贵金属积存或贵金属定投类个人理财品种。比如民生银行的积存金投资起点为0.1克起,招商银行的更是将门槛降到0.01克。

这一具有黄金储蓄特点的居民理财方式,打造出黄金版定投,也培养了居民的藏金习惯和长期投资理念,为后来的黄金银行和互联网黄金奠定基础。

这一时期,2011年开始,国内商业银行也推出贵金属质押融资业务,比如2012年光大银行推出的个人黄金质押贷款,但是该业务成交量较小。

2014年至今,崛起阶段

2014年至今是黄金银行、互联网黄金崛起的新时代。2014年9月9日,平安银行推出“黄金银行”品牌,实现黄金交易、存储、购买、兑换、提取等业务一账户打通。2016年10月10日平安银行正式上线“黄金银行”APP,集黄金交易、定投、生息、购买、众筹于一体,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黄金投资服务。而2016年7月民生银行也推出了黄金银行品牌,推出对公黄金银行、零售黄金银行和互联网+黄金银行三大业务模块。

有才金银,为你解读身边正在发生的财经大事!

金融圈里无小事,风里雨里,有才等你,老板,点个关注再走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