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的“殺手夢”

影片:《凡爾杜先生》

導演:查理·卓別林

主演:查理·卓別林、馬迪·科雷爾、艾莉森·羅丹

類型:喜劇、犯罪

紀念原因:上映71週年

這是卓別林電影史上為數不多的一部以非流浪漢為主角的電影,也是他的票房「滑鐵盧」之作。

然而卓別林卻說《凡爾杜先生》是自己「職業生涯中,最聰明和最優秀的電影」。

01. 「 凡爾杜先生」卓別林的?威爾斯的?

把法國連環殺手的故事搬上銀幕是奧遜·威爾斯提出的。

1922年,一個法國殺人犯,號稱「法國藍鬍子」亨利·蘭杜殺掉十個女人和一個孩子,成為全球新聞。

卓別林的“殺手夢”

△當時有關亨利·蘭杜的新聞報道

而中間曲折的經過則有兩個版本

威爾斯的一面:

卓別林從威爾斯那裡買了劇本,並重寫了幾個主要部分,其中包括結局,以及威爾斯所說的「凡爾杜最有趣的片段」

威爾斯所信任的唯一場景是片頭(片頭致謝威爾斯,提供了影片最初的想法)。

卓別林的“殺手夢”

△威爾斯認為自己的版本會更好,卓別林是一個“天才”的演員,但做導演只能算稱職; 然而,他(威爾斯)迫切需要錢,所以簽署了劇本的所有權利

卓別林的一面:

卓別林很喜歡這個連環殺人犯的題材,認為可以據此做出一個精彩的喜劇。

卓別林的“殺手夢”

卓別林打電話給威爾斯說:你提出的關於蘭杜的紀錄片給了我一個喜劇的想法,它與蘭杜毫無關係,我願意支付你五千美元,購買並改寫這個故事。

卓別林的“殺手夢”

△經過談判,威爾斯接受了他可以獲得“電影的想法來自威爾斯”的署名條款(圖為電影片頭的致謝字幕:威爾斯提供了一個idea)

如果說,蘭杜的故事原型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那麼,現在的美玉出自誰手?

《凡爾杜先生》有幾分來自威爾斯,又有幾分來自卓別林?

02.
喜劇大師的“殺手夢”

關於卓別林,我們都知道他關於喜劇的經典言論:

遠看是喜劇,近看是悲劇

這句話,不知道被多少喜劇大師奉為圭臬,卻鮮少聽到這一句:

在適當情況下,謀殺可以是喜劇的。

《凡爾杜先生》實現了這一創造性想法,從威爾斯手裡拿到“idea”以後,卓別林花了四年多的時間創作劇本。

除蘭杜之外,卓別林還參考了托馬斯·溫瑞特,一個以高智商的作案手法而聞名的謀殺犯。

此外,查理對謀殺者的故事,謀殺者的心理狀態很感興趣。

正如查理的兒子查理·傑爾在他的書《我的父親查理·卓別林》所描繪的:

我記得(家裡)床上總是堆放偵探雜誌。我的父親可能會閱讀斯賓格勒、叔本華和康德的智慧,但是為放鬆,他會選擇犯罪故事。

而在此之前,查理早就表現出對監獄的興趣。

卓別林的“殺手夢”

△早在1921年,他就參觀過紐約singsing監獄,近距離觀察囚犯,親身體驗電椅;1931—1932年再次到該監獄放映《城市之光》,以供犯人娛樂(圖為singsing監獄)

卓別林的“殺手夢”

△在為電影做全球巡演時,他藉機訪問了倫敦、威尼斯、日本東京等地監獄(圖為卓別林在監獄參觀)

在柏林,參觀恐怖的警察博物館,在自傳中寫道:

參觀柏林警察博物館帶給我震驚和沮喪,那些照片顯示了各種受害者、自殺、反人性……

或許,流浪漢身後的卓別林本來就對犯罪題材感興趣,威爾斯或者殺手蘭杜只是其創作的一個觸發點?

卓別林的“殺手夢”

△現在來看,雖然關於歷史各種說法的「羅生門」讓人難以分辨,但《凡爾杜先生》是實實在在留在了銀幕上

威爾斯的「凡爾杜」?嗯,需要點兒想象力;

至於卓別林的「凡爾杜」他自己表示過滿意,我們有生能看到,也算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