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都沒稱祖,為何朱棣、順治和康熙能稱祖?

滴水載舟


明清為君權高度集中的朝代,並非說說而已,而是說明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越到後面皇帝權力越大,而皇帝廟號稱祖都是後代子孫加的,以這個角度大家應該可以理解了為何朱棣是明成祖、順治帝福臨是清世祖、康熙是清聖祖了吧。

首先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稱祖稱宗那些事兒,李世民的廟號是太宗,而以上三位皇帝都是帶祖的廟號,廟號古代皇帝獨有的稱號,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

一般帶祖的廟號如太祖高祖基本上都是開國皇帝,帶太宗的都是第二代有為之君,正所謂太祖開國草創,太宗開疆或守成完善,太宗可以說是廟號宗裡面最好的。


廟號最初出現於商朝時期,之後周秦二朝並沒有使用,至第二個大一統王朝漢朝才開始起用,廟號最初是嚴格按照皇帝作為評價的,作為不夠的皇帝甚至沒有廟號,像西漢十二帝只有七位皇帝擁有廟號,東漢光武帝重新審定以後廢除了三廟,只有四位皇帝擁有廟號,像開創中國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的漢景帝都沒有廟號,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帝漢武帝廟號只是個世宗。

漢朝時候廟號的評定可以說很嚴格,大臣嚴謹,繼承的皇帝也並沒有徇私為父親上好的廟號,風氣還是比較好的。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廟號開始氾濫,像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權就擁有三祖廟號,不算追封曹操的太祖廟號,曹魏也有兩個祖。鼎鼎有名的辛棄疾先生寫的宋詞“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中的劉宋王朝宋文帝劉義隆,廟號也被後代子孫改成太祖,他的父親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反倒成為高祖。如果說宋太祖的話,中國歷史上其實有兩個宋太祖的,不過因為當時廟號的泛濫使用,人們一般還是以劉義隆的諡號來稱呼他宋文帝的。


亂世中廟號氾濫,治世中廟號開始恢復正常,唐朝時期隨著皇帝中央集權的進一步加強,所有皇帝都開始有廟號,不過這時候的廟號雖然氾濫卻並沒有像之前亂世中那樣一朝三祖或者二祖那樣。

唐宋時期廟號也定格為帶祖的都是開國皇帝。

而到了明清時期,明朝二祖,清朝三祖就有一些氾濫了,這裡面有著君權高度集中,皇帝權力大了廟號跟著水漲船高的原因,還有著當時的歷史背景。


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二代皇帝,廟號原為太宗,很中規中矩的,一百多年後明世宗嘉靖帝升級為廟號成祖,通俗來說大家都以為是因為嘉靖帝要將父親入祭太廟,而太廟位置有限,按血緣親疏應該把朱棣的牌位請出去讓位,但是嘉靖帝不敢動朱棣的牌位只能升級為成祖,然而事情並非如此簡單。

明成祖朱棣時期,北有五徵蒙古,南有收復自五代末期就獨立出去的安南,在東北開疆拓土設奴兒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衛,修永樂大典,還有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過非洲,而且朱棣遷都北京,創下永樂盛世,打下明朝最巔峰的疆域,雖沒有太祖朱元璋的開基之功,但是一系列大手筆也是讓人驚豔。

嘉靖帝繼位之初就是效法太祖成祖推行新政,革除弊端勵精圖治的,所以對於朱棣也是欽佩的,加之朱棣功勞確實大才升級為成祖的,嘉靖十七年,嘉靖帝生父最終入祭太廟,而根據當時資料,早在嘉靖十三年嘉靖帝就改制太廟了,那時候朱棣雖然還是太宗但已經是不計昭穆了也就是為了升級為祖做準備了,側面證明了最晚嘉靖十三年嘉靖帝就想升級朱棣廟號了,並非大家認為的是為了給他生父讓位而升級朱棣廟號的。


清世祖順治帝福臨,在位期間最大功勞就是實現了清朝入關,使之地方割據政權成為全國性政權,當然其實是攝政王多爾袞的功勞只不過當時皇帝是福臨,這就是他廟號帶祖的原因。

“世祖”廟號一般作為斷代史開創者廟號,他們雖然不是王朝的最初建立者,但卻開闢了該王朝的一個全新歷史時期。如漢世祖劉秀、元世祖忽必烈。而福臨是符合這個條件的。

清聖祖康熙,清朝入關以後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期間平三藩之亂、戰噶爾丹、北拒沙俄、收復臺灣,為維護國家統一做了巨大貢獻,但他擁有之前順治帝統一中國大部的基礎,而且雖然戰敗噶爾丹,但是其所在的準噶爾部仍舊是清朝心腹大患,一直僵持到乾隆年間才被滅。沙俄方面簽下了第一個所謂平等條約尼布楚條約,其實也是吃虧的,讓出了一百多萬疆域。


客觀來說,康熙帝為維護國家統一最出了巨大貢獻,是一個十分厲害的守成之君,但是廟號聖祖就誇大其詞了。

明清帶祖廟號的泛濫,一方面因為明清是君權高度集中的朝代,皇帝權力很大,所以給父輩上廟號當然是上好的,帶一些水分。一方面限於當時的歷史環境或者說繼任者認為這些皇帝的確有大功勞才上的帶祖廟號。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李世民又不是開國皇帝,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不就是唐高祖嗎?

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元世祖,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福臨

祖有功而宗有德。開國君主一般稱為祖,後代中非常出色的也能稱之為祖。

李世民只是個守成的君主,並不是開國君主,只是他篡位,殺了兄弟,架空了李淵。而且李淵能做皇帝,李世民功勞也不小,所以給我們感覺好像是開國君主一樣,其實並不是。

李世民只做到了“貞觀之治”,而唐朝的盛世是李隆基開創的,稱為“開元盛世”,不過李隆基沒能做到退位就發生了安祿山叛亂。李隆基都沒能稱祖,李世民當然也不行。

朱棣其實相當於又打了一遍江山,把朱允文趕下臺,遷都北京,開創了“永樂盛世”。而且朱棣一開始死了之後並不是稱祖的,也是稱宗的,廟號“太宗”,後來明世宗上廟號為“成祖”。

康熙的功勞也很大,平三藩,剿滅噶爾丹,消滅在臺灣的明鄭政權,為清朝的統治立下了汗馬功勞。在位六十年,也是前無古人。功勞極大,稱之為“聖祖”。


倫理君

這裡的祖,宗說的是廟號。不管是諡號還是廟號都起源於周代,當然是一代代形成的,不是周公旦一個人總結出來的。

諡號一般就是用一個字概括皇帝的一生,這個每一個都有。就像我們最熟知的文武,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慧愛民曰文等,就像漢文帝;剛強直理曰武、威疆敵得曰武、克定禍亂曰武等,就像漢武帝,漢光武帝。當然這是好的,也有像好祭鬼神曰靈這種貶義的,恭仁斷折曰哀這種同情的。總之只要你只要當了皇帝這個就會有,不管你這個皇帝做的怎麼樣。

按照周禮,天子七廟。也就是說不管傳了多少代,天子只要祭司七位有廟號的祖先就行了。至於其他的,只能友好的集中在一起,享受次一級的祭司。所以相對於這個諡號,廟號就比較難了。你不但要當上皇帝,還要能當好皇帝,從家族皇帝裡脫穎而出,才能保證祭司不被降規格。所以漢朝一般說諡號,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漢宣帝這樣。主要是得到廟號的太少就四個,劉邦,劉徹,劉詢,劉秀。這四個一個開國,一個鞏固護全社稷,一箇中興,一個差不多再開國。還是嚴格遵照周禮。當然中間有個沒有諡號,廟號,年號的三無大神秦始皇,這個另當別論,因為祖龍就是這麼與眾不同。


到了三國,不單單是天下亂的飛起,制度也亂的飛起。廟號從此不在是一個嚴肅的東西,快變得和諡號一樣,人人都有。各種祖,宗都多的飛起。因為唐朝開國皇帝是李淵,所以他廟號唐高祖。李世民雖然厲害,但是他頂多是開疆拓土,穩固了社稷,所以只能稱宗。

到了明清,年號成了最重要的稱呼法。朱棣年號永樂,世人也習慣稱他永樂大帝,清朝的康熙等。到了那時候,廟號的嚴肅性再削弱。其實還有一點,永樂要保證自己位置的正統性。那就必須認定建文帝是不合法的,朱棣號祖,也是變相認為是他收復了正統的皇室,是政治需要。

至於順治,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就他。也可以說他是滿清開國皇帝,至於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就像成吉思汗一樣,打了天下,但不算建國。所以順治作為清朝實際上的開國皇帝,稱祖合法。至於康熙這個聖祖,可能覺得他比他爸牛氣吧。畢竟少數民族,你不能要求他們什麼都按照我們漢人的傳統來不是。


灰色手術刀

按照慣例,開國皇帝稱高祖或太祖,如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等;第二代皇帝稱太宗。如唐太宗、宋太宗、清太宗。

第二代以後的皇帝的稱呼,就要看他的功績了,其實決定權還是在下任皇帝也就是自己兒子的手裡,所以大家就能明白,古代皇帝為什麼那麼重視生兒子。不僅僅是繼承皇位的問題,自己將來在史書上如何評價全都看下代皇帝的評定。最現實的就是明末的天啟皇帝,沒有兒子傳給了兄弟崇禎皇帝,結果得了一個明熹宗的惡號。

李世民稱唐太宗是符合規矩的,朱棣稱明成祖、順治稱清世祖、康熙稱清聖祖都不符合慣例。但是從具體情況來分析,也都情有可原。

先來了解一下,皇帝稱宗和祖的緣故。

現代人對中國古代的皇帝一般有三種稱號:年號、諡號、廟號。簡單的解釋分別是:

1.年號。皇帝生前使用,比如康熙、雍正這都是年號。明朝以後的皇帝,現代人大多數稱呼年號。因為明朝以前皇帝一般有多個年號,明清除了幾個特殊的皇帝只有一個年號。

2.諡號。死後對一個皇帝一生的評價,比如漢武帝劉徹、魏武帝曹操、北周武帝宇文邕,都是評價他們一生武功赫赫。唐朝以前的皇帝,現代人大都稱呼諡號,如隋文帝、隋煬帝。

3.廟號。理論上廟號並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是給有特殊功績皇帝的榮譽稱號,比如大名鼎鼎的漢武帝親爹漢景帝都沒有廟號,漢武帝的廟號是漢世宗。直到唐朝,廟號徹底被玩壞了。唐朝皇帝不管好壞,都有一個廟號。所以,唐朝以後的皇帝直到明清,現代人都稱呼廟號,如唐玄宗、宋仁宗等。

再來具體分析一下,朱棣、順治、康熙三位皇帝不按慣例廟號為宗而稱祖的原因。

1.朱棣。朱棣死後,他的胖兒子明仁宗朱高熾還是很講規矩的,給他老爹的廟號的明太宗。但是到了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時候,這位嘉慶皇帝是因為明武宗正德皇帝沒有兒子撿來的皇位。嘉靖皇帝非常想把自己親爹興獻王也追封為皇帝,所以就把朱棣改封為明成祖,空出一個宗的位置給自己親爹。

2.順治。順治皇帝稱清世祖是借鑑了元世祖忽必烈的經驗。忽必烈建立大元朝,以異族統一漢地,死後廟號世祖。同樣,在順治皇帝時期,清朝進關統一了天下。雖然這過程中,順治起到的作用不大,都是他叔叔多爾袞的功勞,可惜多爾袞沒有兒子,只能當攝政王。統一漢地的功勞也就落到了順治的身上,所以順治死後稱清世祖。

3.康熙。一般來說,一個朝代最多封兩個皇帝為祖,其他多出來的祖都是封開國皇帝的祖先。唐太宗號稱天可汗也只能稱宗。漢光武帝劉秀,拯救了大漢天下,所以稱漢世祖;忽必烈統一了中國,開創了元朝,所以稱元世祖。可是到了康熙的時候就比較特殊了,康熙整整做了61年皇帝,威望太高了。再加上九龍奪嫡事件,雍正皇帝最開始登上皇位的時候並不穩固。所以雍正給自己老爹康熙上清聖祖的廟號,一是因為康熙威望很高,二是為了借推崇老爹穩固自己的皇位。


俄羅斯戰略研究

我們先來看看“祖”和“宗”的區別,根據《孔子家語》記載:“祖有功而宗有德”,可見“祖”和“宗”區別在於有功還是有德,功指開創之功,德指守成之德。可見能被稱“祖”者要麼是始受封者,要麼是始受命者,所以不難看出開國皇帝為何稱祖了。

李世民是承接的是唐高祖李淵的皇位,雖然在位之時開創了“貞觀之治”,但畢竟開國的皇帝是自己的父親唐高祖李淵(始受命者),唐太祖為北周時第一代唐國公李虎(始受封者),高祖李淵則是大唐王朝的開創者(始受命者),但是唐太宗是守成的令主,所以廟號為太宗。

對於朱棣,其實他本來的廟號就是明太宗,他也是位守成的皇帝。叫了100多年的太宗(1424年朱棣駕崩),到了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上廟號為成祖,改廟號的原因是朱厚熜想讓自己的父親興獻王進入太廟,使得朱棣成為萬世不祧之君。

對於康熙帝,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親征後先後取得了對三藩、明鄭、準噶爾的戰爭勝利,驅逐沙俄侵略軍,以條約確保清朝在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蒙古各部。雍正以其功業之大,故上廟號為聖祖。



最愛肉丸子先生

說這個問題前,就得先說說中國古代的廟號文化,廟號是皇帝死後在祖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就是你生前叫康熙,但是在廟裡要叫聖祖。

一般能夠成為“祖”都皇帝都特別厲害,因為在中國古代,通常情況下只有開國皇帝能用“祖”作為廟號,開國皇帝一般稱為“太祖”或者“高祖”,如漢高祖劉邦,宋太祖趙匡胤,唐高祖李淵,明太祖朱元璋,可以說在明朝以前,一個朝代基本也就一個祖,王莽篡權後,劉秀建立了東漢,因此,敢稱漢世祖。

“開山為祖,守成為宗”成為古代給皇帝設立廟號的原則,所以,李世民儘管有諸多功勞,但是建立唐朝基本都在李淵時期,所以,李世民就只能稱“宗”了,但是,李世民要是根據功績,硬要一個“祖”其實也是可以的,但是廟號都是死後才定的,李治不想給你“祖”,你也是沒辦法。

這就是功勞蓋世卻沒有得到“祖”廟號的李世民,但是從明朝以後,不僅朱元璋稱明太祖,連第三個皇帝朱棣也稱明成祖,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其實朱棣死的時候廟號是太宗,但是經過多少代的嘉靖皇帝是旁支奪嫡,想要給自己的父親弄進太廟,但是太廟裡的名額滿了,沒辦法又給朱棣抬了一下,成為“明成祖”,這樣就把他爹整進去了。

但是古有云:祖有功,宗有德,以朱棣的文治武功,都北京,修大典,下西洋,徵四夷,興盛世,說他為“祖”也並不為過。

到了清朝的時候,由於後世皇帝諡號字數膨脹,且幾乎只要是後人接位的皇帝子孫都會給父祖上美諡,故諡號實際上無法顯示皇帝評價,廟號反而取代了諡號起到蓋棺論定的功用。

這樣的情況下,清朝其實不止是隻有太祖努爾哈赤,世祖順治,聖祖康熙,還有清朝帝業的肇興四祖,就是肇祖原皇帝”(孟特穆) ,“興祖直皇帝”(福滿) “景祖翼皇帝”(覺昌安) “顯祖宣皇帝”(塔克世)。

這四祖前兩個史料不多,但是覺昌安和塔克世,我們就熟悉了,被明軍錯殺,努爾哈赤含恨起兵,就這都稱“祖”了,還有什麼不可以。

當然,按照道理來講,皇太極1636年改後金為清,稱努爾哈赤為太祖,這個沒毛病,而且皇太極廟號也是太宗,按照道理,以皇太極的文治武功其實給一個“祖”也可以,因為大清政權就是皇太極建的啊!

說順治為清世祖,也說得過去,因為順治在位的時候,清政權才從一個地方性政權變成一個全國性的政權,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順治是清世祖也說得過去。

其實到康熙死的時候,廟號正常情況下應該給一個宗,但是雍正堅持給康熙評為“聖祖”,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雍正的說辭是:“我皇考大行皇帝纘繼大統,舊典本應稱宗,但經雲: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鴻猷駿烈,冠古轢今,拓宇開疆,極於無外,且六十餘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萬國來王,論繼統則為守成,論勳業實為開創。朕意宜崇祖號,方符豐功。”

從這方面來說,康熙肯定是合法傳位給雍正的,要不雍正能這麼孝順嗎!


史論縱橫

所謂的"祖”和"宗”是古代君王在死了以後在家廟中被奉供時的稱號,也稱廟號或諡號。這種制度起源於商朝,周,秦千餘年間被取締。漢朝時開始,但有嚴格規定,不是毎個皇帝都有廟號,南北朝時期"祖”"宗”亂封之氣橫行,唐以後廟號字數多大幾十字,這個時期以後皇帝的廟號就有了歌功頌德,蓋棺定論的向作用了。這種制度在東亞國家中國,朝鮮,越南等中華文化圈內盛行。一般情況下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通常以開國君主稱為祖,李淵是開國皇帝被稱作唐高祖。治嗣君而有治國才能稱為宗。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後被封為太子,然後登基,勤於國政形成貞觀之治局面,故稱唐太宗。到清朝就有點意思了,出現了三個“祖"。太祖努爾哈赤,是後金的開國太宗,皇太極是金太宗。順治皇帝福臨是大清入主中原後第一個皇帝。世代祭祀者為"世",稱清世宗。康熙皇帝十六歲主政,除鰲拜,平三藩,收臺灣,抗沙俄,徵噶爾丹。等同於再次開國,做了六十一年皇帝,所以稱聖祖皇帝。




關東俠客

諡法曰:祖有功,宗有德。

朱棣,最初廟號是太宗。嘉靖十七年改諡文帝,改廟號成祖。

順治,是滿清第一個入關的皇帝。也是在他的年號內完成初步統一的。

康熙,是雍正吹捧起來的。所謂功勞大是也。


張勇達州

太祖、高祖、高宗、太宗等這都是“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一般開國皇帝廟號稱“太祖”或“高祖”等,如漢高祖、宋太祖;後嗣皇帝一般廟號,稱“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1.北京太廟。網絡配圖

廟號起源於商朝,按周禮規定“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禮記·王制》)七廟指四親(高祖、曾祖、祖、父)廟、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廟和始祖廟。但是,有皇帝沒有廟號,到了一定時間就不再保留他的廟,而是把他的神主附在別的廟裡。

2.唐太宗李世民。網絡配圖

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去世,享年52歲,葬於昭陵。因不是開國皇帝,廟號太宗。

3.明成祖朱棣。網絡配圖

1424年8月12日,朱棣去世,享年64歲,葬於長陵,廟號太宗。明嘉靖皇帝即位後,即挑起父母名分的“大禮議之爭”並獲勝;明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明世宗改朱棣廟號為成祖,與太祖朱元璋並列為“萬世不祧之君”而供奉太廟正中。

4.明嘉靖帝。網絡配圖

如此,明嘉靖帝追諡父親朱佑杬廟號睿宗,於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供入太廟,而不超太廟七廟的禮制規定。

5.明睿宗朱佑杬。網絡配圖

清太廟有盛京(今遼寧省瀋陽市)太廟、北京太廟兩處。1661年2月5日,清順治帝去世,享年24歲,葬於清東陵的孝陵。因清順治帝系清入關統一中國,且是清北京太廟供奉的首位皇帝,廟號世祖。

6.清順治帝。網絡配圖

1722年12月20日,清康熙帝去世,享年68歲,葬於清東陵的景陵。

7.清康熙帝。網絡配圖

因清康熙帝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且是清北京太廟供奉的第二位皇帝,廟號聖祖。


漢水白石言

開宗立廟、大幅度開疆拓土、重塑國家的古代皇帝可以稱為組,比如漢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守成的君王稱宗,比如唐玄宗、宋仁宗、明英宗…

理解完這些概念後就可以分析這個問題了。

李世民對大唐開國立下了不世的功勳,他的光芒甚至掩蓋住了他的老子李淵,但是反過來看看,大唐是在他老子李淵的領導下一統天下,李世民搶了他哥哥李建成的太子之位繼承大統後,天下已經基本穩定,所以歷史給他的定位仍然是守成君主,而不是開國君主,也沒有大幅度開疆拓土,或者重塑國家。所以李世民的廟號就是“唐太宗”而不是“唐太祖”。

朱棣為什麼會是明成祖呢?朱棣的皇位並不是繼承朱元璋而來,而是搶了他侄子朱允文的皇位,朱棣在北京300護衛起兵,從北京一直打到南京,基本上消滅了明朝原來的主力,可以說朱棣如果不是朱家人,那就是重新開創了一個新的王朝!

而朱棣本就是朱家皇族,所以他的行為就屬於重塑國家,可以稱之為“祖”了,另外朱棣明成祖並不是他死後就上的廟號,而是後世子孫明世宗加給他的,原來他的廟號是“明太宗”。


順治,即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他雖然沒有開創大清朝,但是正是他在位期間大清統一了全國,開創了大清正統的帝位,大清從割據東北正是開始統治全國。


康熙,即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他平定三藩、統一臺灣、和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三徵葛爾丹,確定了大清的版圖,大幅度地擴大了大清的疆土,功勞蓋世,可以稱之為“聖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