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時代如何提升你的工作效率 丨 薦書

文/ 王靜文

網絡時代如何提升你的工作效率 丨 薦書

一句話,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個體要被迫同超級明星進行競爭,但同時,他們的注意力卻又非常容易被切割和打擾,工作效率並不高。

如何破?

卡爾·紐波特告訴你答案:深度工作!

要達到個人巔峰的產出效率,你需要長時間、無干擾地高度專注於單一任務。換一種說法,使你的表現最優化的做法是深度工作。如果你無法做到長時間深度工作,就很難使你的表現達到質量和數量的巔峰,而這種巔峰狀態對於你的職業成功越來越重要。除非你的才能和技能全面壓制對手,否則對手中的深度工作者定將超越你的表現。

所謂“深度工作”,即“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與之相對的則是“浮淺工作”,即“常在受到干擾的情況下開展的事務性任務,對認知要求不高。此類工作通常不會為世界創造太多新價值,且容易複製”。

如我們所知,深度工作在我們這個時代是稀缺的,大多數人更願意做的都是浮淺工作。原因何在?

一是最小阻力原則。即在工作環境中,人們會優先處理阻力最小的工作。就像考試時先揀會的、簡單的先做一樣,人們在工作中也傾向於先做那些比較容易做的。而且,相比於絞盡腦汁,還是刷手機、回郵件更簡單。

二是忙碌代表生產力的思維定式和偏見。忙碌代表生產力是工業時代衡量個人職場價值的標準,但是在當今時代的影響一直都在,這種思維定式和偏見,讓人們的工作越來越流於表面,比如回幾封郵件、打幾個電話等。

三是網絡中心主義。對網絡的任何益處思維定式讓人們沉迷其中,深度工作需要的時間和注意力都被分散了。

實際上,由於在深度工作時很容易產生“心流”(flow),所以工作其實比休閒時光更容易帶來享受和成就感。通過實驗方法研究時發現,人們在工作時比想象中更愉悅,而在放鬆時則沒有想象中那麼快樂。恰如經驗抽樣法研究所證實的,在某一週內此類心流經歷越多,實驗對象的生活滿意度就越高。這樣看來,人類在深度沉浸於某項挑戰時才是最好的自己。

而在從事浮淺工作時,你的注意力需要在不同事物間隨時切換,往往出現所謂的“注意力殘留”(Attention Residue)。研究發現,轉換任務之後處於注意力殘留狀態的人,在下一項任務中的表現通常很差,而且殘留量越大,表現越糟糕。因此,完成單一困難任務,使注意力殘留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才能使你在當前任務上的表現最優化。

那麼,如何才能實現“深度工作”呢?紐波特認為,要把握四項準則。

準則一:工作要深入。

準則二:擁抱無聊。

“如果你生活中潛在的每一刻無聊時光——比如說,需要排隊等 5 分鐘或者是在餐廳坐等朋友——都是用瀏覽智能手機來打發,那麼你的大腦就可能已經被重新編排,從某種程度上說,出現了‘心智殘疾’。這時你的大腦已經不能夠勝任深度工作,即使你也會經常安排時間來訓練專注的能力”(這是這本書中最震撼我的一句話!

一個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你的工具對你越有吸引力,你就越難在重要的事情上集中注意力。因此,要掌握深度工作的藝術,你必須擺脫各種各樣的誘惑,重新掌控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在無聊的時候,你可以嘗試著別把手伸向手機,而是試著構思一篇文章的提綱、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計劃一下明天的工作等等。

準則三:遠離社交媒體。

社交媒體大行其道的一個原因,就是它打破了努力創作有實際價值的作品和吸引到人們注意力之間的正相關關係。相反的,它用淺薄的集體主義式交換取代了永恆的資本主義交換:如果你注意我說了什麼,我就會注意你說了什麼,不管這話語有無價值。所以,可以考慮戒掉社交媒體,不要總是用網絡來消遣。

準則四:擯棄浮淺。

對於很多人來說,快速地收發電子郵件和在社交媒體上發消息所帶來的繁忙假象會給他們帶來慰藉,但其害處常被低估,作用卻經常被高估。如果這種工作不可避免,你就必須對其加以限制,使它們不影響你充分深度工作的能力,因為深度工作決定著你的最終工作成效。

深度工作,是信息碎片時代的自控力、專注力、精力管理和時間管理指南,是在新經濟形勢下取得成就必備的核心技能。在這個以快為先的網絡時代,深度工作能力日益稀缺,所以它也變得比以往任何時代更有價值。

網絡時代如何提升你的工作效率 丨 薦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